 |
| 坐落在開發區的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引進場發射能量過濾透射電子顯微鏡,該鏡分辨可達0.1nm,成爲國內納米技術領先者 |
北方網消息:昨天從市經委獲悉,今年以來,工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再創歷史最好水平。
前4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416.9億元,同比增長26.29%,拉動全市GDP增長10.66個百分點;增加值速度高於全國平均增幅8.1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市中列第五位,比去年年末提高8個位次,在四個直轄市中居第一位,分別比北京、上海和重慶高4.3、4.8和5.5個百分點;增加值總量在四個直轄市中列第二位,超過北京45.1億元,超過重慶259.4億元,與上海的相對差距較去年年末縮小了3.24個百分點。全市獨立覈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77.58億元,同比增長38.5%;實現利潤118.44億元,同比增長45.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52.28億元,同比增長52.9%;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爲169.95,比去年年末提高22.37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61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392.78億元,同比增長34.2%,佔全市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達25.02%。
工業經濟之所以再創新高,保持高速增長,一是得益於工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工作要求,堅持“高人一籌、領先一步”,積極主動地進行結構調整,把住“病從口入”關,努力跳出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圈子,按照產業發展方向和技術前沿上項目、搞技改,不間斷地實施一大批對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技術改造項目。“十五”前三年,地方國有工業完成技改投入累計已超過“九五”總和,其中80%投向電子信息、汽車、醫藥、冶金、化工以及新能源等六大支柱產業,六大支柱產業和十二大產品基地的集聚優勢和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前4個月,六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28.9億元,同比增長34.26%,佔全市限額以上工業的比重爲70.7%,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同時,鋼管公司二套無縫軋機投產、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項目、天津一汽豐田公司威馳、花冠轎車擴能改造、天津樂金大沽化公司10萬噸PVC擴能、一汽夏利公司新款“威樂”轎車、三星通信公司手機擴能等標誌性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大項目正在不斷加快建設進度,爲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積蓄了能量。
二是得益於工業系統把對外開放作爲經濟發展的戰略之舉,着眼於與世界經濟對話、與跨國公司同行,打造面向世界的現代化加工製造業基地,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不斷拓展開放的領域,既擴大利用外資總量,又用準用好外資,提高利用質量,鞏固和擴大後發優勢。至2003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工業項目8962項,累計合同投資總額326.3億美元,合同外資額26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1.4億美元,工業項目的合同投資總額、合同外資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57.8%、57.7%和61.8%。前4個月,外商投資工業項目的合同投資總額、合同外資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65.7%、67.6%和80.8%,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三是得益於堅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飯,寧可少上不上也不欠技術的賬。把握世界先進技術與工藝發展的脈搏,不斷提升企業的先進技術、先進工藝的集聚度,實施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增強了企業與世界強手較量的核心能力,形成了一批新的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今年以來,工業系統安排工業技術創新項目300項,其中涉及六大支柱產業和十二大產品基地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技術創新重點項目就達60項;加大中藥現代化提取產業化基地、鋰離子電池產業化基地、高性能築路機械產業化基地、環保成套設備產業化基地、不鏽鋼管產業化基地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建設力度;以鋼管公司、渤海化工集團、天士力集團、中新藥業集團、天汽集團、環球磁卡集團、光電通信公司等20家優勢骨幹企業技術中心爲重點,堅持“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目標定位,實施關鍵技術趕超計劃,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爲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前4個月,高新技術產業拉動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04.27億元,同比增長38.2%,佔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31.6%,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