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十五”以來,爲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實現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奮鬥目標,天津以《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國務院關於渤海碧海行動的批覆》爲依據,以“碧水工程”爲載體,全面實施飲用水源保護、景觀河道整治、污水集中處理、工業水污染防治、污水資源化及海水利用及近岸海域保護等六大工程,積極推進天津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各類治污項目有所進展,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02、2003連續兩年,天津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一直穩定在100%。
天津地處渤海灣中心位置,海岸線北起澗河口,南至歧口,全長153公里,有着豐富的鹽業、水產和海洋油氣等海洋資源。“碧海行動”實施以來,引灤明渠的治理,引灤暗渠的新建,使本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一直穩定在96%以上,2002年至2003年,連續兩年達100%。2000年起,對城市景觀河道實施的全面綜合治理,不僅使天津河道水質基本達到五類水體標準,且形成了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防洪排瀝等多功能爲一體的城市生態系統。津南、大港及武清第一污水處理廠以BOT運營模式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實踐表明,天津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逐步步入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企業化經營、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城市污水處理率也在日漸提高,至2003年底,本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55%,比2000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在工業水污染防治工程中,通過實施排污口規範化,加強對污染源排放的監督管理,全市已建立重點排污單位排放口規範化整治檔案882個,安裝流量計的排污單位232家,155家排污單位實現了在線監控,2002—2003年本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近岸海域保護工程中,通過貫徹實施《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禁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滌用品的通告》,在全市範圍內認真開展禁磷專項檢查,禁磷效果明顯,城市污水磷含量減少了10—15%,截至2003年,本市近岸海域未發生大面積赤潮現象。同時,本市加大對天津鹼廠多年堆積形成的三座鹼渣山的有效治理,並在此基礎上建設環保型山體公園及生態環保型社區,對於治理近岸海域和灘塗重要污染源,加強近岸海域海洋環境保護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記者/沈劍平 通訊員/黨金生 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