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心商務核心區規劃概念圖 |
概念篇
天津和平區已經非常著名的五大道指的是原英租界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所處的區域。這一區域的北面,即原法租界,同樣有大量歷史上形成的城市規劃和建築代表作品,特別是公共建築代表作品。內有營口道、承德道、赤峯道、哈爾濱道、濱江海五條道路。因此,利用五大道業已形成品牌資源,可以將原法租界的這五條道路稱爲五大道。“北五大道”是指由海河西岸張自忠路、營口道、南京路、錦州道合圍的區域,區內東西走向的道路包括營口道、承德道、赤峯道、哈爾濱道、濱江道等五條道路,佔地面積1.35平方公里。這樣,在天津的中心繁華區就產生了南北兩個五大道的概念,並且可以依據各自特點實現城市功能的分工互補。
 |
| 中心廣場開發建設效果概念圖 |
歷史篇
天津在19世紀以前是軍事及漕運重鎮,在20世紀的近代爲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21世紀將成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以及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天津的都市中心也已或也將發生三次轉移:19世紀的都市中心在老城廂地區,20世紀的都市中心在勸業場地區,21世紀的都市中心逐步演變爲現代的CRD(中央消費區),新的都市中心將逐步轉移到以金融爲主的CBD核心區。
北五大道地區自法租界時起,逐漸成爲天津最繁華的地區,集中了當時主要的飯店、銀行、商場、娛樂設施,營口道、赤峯道、濱江道等均爲天津重要的商業街。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區域仍一直承擔中心商業區和金融辦公區兩大區域。
研究區域歷史發展軌跡發現,隨着時間的推移,北五大道區域逐步形成了三個重要的節點--勸業場:北方最早的近代商業建築,典型的歐洲百貨公司模式;中心花園:典型法國城市規劃模式,體現了花園城市的規劃思想,彙集經典近代建築;紫竹林:天津最早的租界起源地。
作爲傳統的核心區域,北五大道地區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城市新區的快速發展,多區域中心逐步形成,商務辦公功能被逐步分流,金融中心的優勢逐步弱化,城市空心化加劇、交通設施滯後、社會文化娛樂設施落後等原因,區域活力正在逐步減弱。北五大道概念的提出:就是通過開發、改造,把這一區域打造成天津市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區和中央消費區的核心區,鞏固和平區作爲天津市中心區的地位。
 |
| 北五大道功能區劃分示意圖 |
實施篇
北五大道以新華路爲界分爲東西兩區,每個區應有一個關鍵啓動點。綜合來看,整個區域最佳先期啓動點應是建設紫竹林廣場,她位於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區和中央消費區的交叉地帶,有着厚重的歷史背景,項目一旦啓動可以整合歷史資源,加速城市中心區復興,帶動北五大道東部區域的復興和發展,通過增量投資注入新的活力。西區啓動點應選在中心花園,通過中心花園廣場的風貌恢復個整理改造可帶動西部區域的更新和繁榮。
北五大道的開發建設可分爲三期進行:2004年—2006年實施以合江路區域爲重點的一期中期工程;2006—2008年實施以吉林路區域和中心公園區域爲重點的二期工程;2008年—2010年實施北五大道西區的三期工程。
 |
| 南北“五大道”方位示意圖 |
規劃篇
結合北五大道地區的三個重要節點和大沽路、新華路兩條道路自然分界,整個區域由東向西可分爲紫竹林地區、勸業場地區、西開地區三個規劃發展區域,分別承擔金融商務、大型商業、特色商業等功能。
中央商務核心區的規劃設想西起大沽北路、北至張自忠路及赤峯橋,東到六緯路,南至南京路延長線,佔地面積1.6平方公里,建築容量3000萬平方米,同北京、上海的相應區域用地面積及建築容量比較,是一個比較適中的方案。中央消費核心區的規劃設想是西起南京路,北至錦州道,東到張自忠路,南至營口道,佔地面積1.35平方公里,建築容量200萬平方米。同時還要與城市建設相配合,結合海河開發,創造特色的金融商務區,吸引新興市場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進入,創造特色金融商務區。挖掘海河、租界及現代化三要素,整合勸業場、天津站、解放路三處標誌性地域,打造最具天津城市特色典型都市中心。
由於天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偏重居民房的發展,住宅投資占房地產投資的90%以上,而相應的商務辦公、高級酒店、公寓等物業匱乏。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北五大道地區最重要發展辦公型物業、商業零售業物業、高級公寓物業等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