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形色色的毒品侵蝕着形形色色的人
6種毒品經常流入本市
根據近年來本市各級法院審判的販賣毒品案件進行分析,所販賣的毒品多是海洛因、K粉、冰毒、大麻、搖頭丸、嗎啡等6種,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流入本市吸毒者手中的毒品以這6種毒品爲主導。其他像咖啡因、安納咖、苯環已哌啶(PCP)、麥司卡林,可卡因、鴉片、美沙酮等毒品則極爲少見,究其原因,一是該類貨源難求,二是即使有貨供應,恐怕一時之間也難以獲得吸毒人員的認可。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毒品問題往往會成爲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落後、社會動盪的重要根源,是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大禍患。要最大限度地遏制毒品蔓延,減少毒品危害,絕不能讓毒品問題影響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和安居樂業。”
———摘自《溫家寶總理在考察禁毒工作時的講話》
“家有銀山金山,全部要吸光!”這句話說的正是“隱君子”———被冠以另一種稱謂的吸毒人員。他們爲獲取肉體快感不惜麻痹自己的精神,他們吸食毒品作踐自己,甚至爲謀求毒資,走上犯罪的道路。
根據現有情況對比,本市“隱君子”的數量遠遠低於其他一些地區。有專家分析指出,這種格局好壞皆有、利弊共存:一方面說明該地區禁毒工作取得了不錯戰績,這是好的,應繼續加強工作,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一小部分隱君子依舊活躍在暗處。
“朋友”害她家破人亡
戒毒背景:自願
年齡:42歲
毒齡:2年
後果:帶動丈夫、兒子共同吸毒,最後二人因吸食過量而亡。
今年42歲的於菲(化名)是目前戒毒所年紀最大的一位女性。
兩年前,於菲的家庭在當地非常顯赫,有自己的運輸車隊、飯店,家產200多萬元。然而,僅僅過了兩年,於菲的運輸車隊賣了、飯店轉手、200萬家產煙消雲散,最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她的丈夫和剛上初中的兒子也染上毒癮,並最終因吸食過量而亡。
“他們的死讓我感覺這個家徹底毀了。現在最恨的是拖我下水的‘朋友’,其實恨她又有什麼用?還不是怨自己,況且她也已經得到應有的報應,也因爲吸毒死了。”
於菲對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她說“我要好好戒毒,如果能夠出去我想做禁毒志願者,勸大家千萬不要吸毒。”
本市隱君子:由市區向外蔓延
本市吸毒人數究竟有多少?市戒毒所教導員趙慶給出這樣一個答案:本市吸毒人數至少有8000餘人,他的依據是自1992年戒毒所成立至今共收治8000餘人。“但這只是一個保守的數字,更多的吸毒人員在隱蔽之處,我們根本無法掌握,也不可能掌握。”事實上正是如此,國際上公認的看法是,一般情況下,每個被發現的吸毒者周圍至少還隱藏着5到10名未被發現的吸毒者。無論是什麼原因,一旦成爲隱君子,他們就進入了一個不被社會接納的世界。調查資料表明,成癮後的吸毒者90%左右都是在隱蔽的地方一個人吸毒。
趙慶說,來此戒毒的本市吸毒人員的分佈有自己的特點,市內六區以南開、河東、河西屬於多發區,郊縣則以漢沽、東麗、塘沽爲主,當前的趨勢是以市區逐漸向外圍的郊區縣蔓延。
個體從業者:吸毒人員的主體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爲吸毒者,在現實中高危人羣更容易沾染上毒品。近年來最爲突出的兩類吸毒人羣當屬個體從業者和無業人員,一是手頭闊綽的個體老闆加入吸毒隊伍的越來越多,這些人的經濟條件爲吸毒製造先決條件;二是無業人員繼續扮演着吸毒大軍中的“領頭先鋒”,從經濟角度來講,似乎存在着矛盾,但在解決毒資問題上,他們有的是手段,比如欺騙親朋好友,在社會上坑蒙拐騙,或乾脆實施暴力搶劫、入室盜竊,總之一切犯罪目的,都是爲了獲取毒資。正因爲無業帶來的空虛,使得他們尋求刺激,有機會接觸到毒品。
高學歷高層次:更易染毒魔
在政府的高壓打擊之下,爲什麼無法根除涉獵毒品者?市戒毒所萬春平醫師憑藉多年豐富的臨牀經驗對導致吸毒的原因做了精闢歸納:他認爲主要有:好奇心驅使,逐漸發展成癮,這一點受危害最大當屬未成年人;思想空虛,尋找刺激,此種情形頻頻發生在無業人員身上;不相信吸毒上癮後戒不了,結果不能自拔,什麼人易受拖累?往往是那些學歷較高、身份較高之層次的人羣;因不知情被欺騙、引誘吸毒,此類受害人多喜貪便宜,初次被請吸食毒品,隨後染上毒癮;親友間的相互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家庭中有人吸毒,若不能制止,將可能帶動家庭成員吸食毒品;此外精神苦悶,情緒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以解脫苦惱的也不容忽視。
注射:吸毒者的最愛
趙慶說,當前的吸毒人員主要以注射爲主,分別在皮下、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有一個說法叫“螞蟻上樹”,就是注射吸毒人員先將“白粉”抖進一次性針管中,然後把礦泉水或者乾脆用自來水倒入針管,反覆搖晃,待其充分溶解後順着靜脈注射,針孔密密麻麻、紅斑點點,爬滿前臂。除了前臂,注射所選擇的部位常見的還有手背、腳背。
有一種他們稱爲“扎血庫”,即在腹股溝部位的大動脈進行注射。"動脈注射可要小心,"一位被強制戒毒人員頗有“經驗”地介紹,“弄不好會造成大出血暴亡。”趙慶教導員說,注射方式吸毒,容易上“頭”,見效快,刺激強烈些,但更容易發生生命危險。
吸毒女性:未婚者居多
趙慶說,根據調查顯示,本市男女吸毒比例爲1:3,也就是4個吸毒人員中就會有一位女性。根據同比其他一些地區,本市女性吸毒形勢相對較少。女性吸毒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吸毒女性年齡偏低且未婚,據衛生部的一份專家調查報告,女性吸毒者平均年齡在22-27歲之間,比男性平均年齡小三四歲,高中以下文化的居多,一半以上的未婚。本市的實際情況大體相似。因爲她們面臨着成家和生育的問題,對家庭和後代的危害可想而知。
更令人擔憂的是,女性吸毒者普遍存在“以淫養毒”現象,通過賣淫獲取高額毒資,這一比例高達一半以上。由此產生的惡果是,吸毒女性特別是已感染艾滋病病毒女性的性亂及高比例的賣淫行爲,將艾滋病病毒從吸毒人羣向正常人羣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