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領羣衆致富奔小康
——記武清區陳嘴鎮漁壩口四村黨支部書記王家仲
王家仲是武清區陳嘴鎮漁壩口四村黨支部書記。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團結帶領羣衆共同致富奔小康,千方百計維護和發展好農民羣衆的利益,先後被授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市級紅旗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漁壩口四村位於京津之間,有着良好的區位優勢,爲了儘快地把區位優勢轉化爲致富優勢,王家仲不辭辛苦,跑遍了京津地區所有的大型農貿市場,進行市場需求調研,研究調整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根據京津兩地對農產品的實際需求,確定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產業,先後開發種植了84種蔬菜,投放到京津兩地後受到了普遍歡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深刻認識到,僅僅靠個體的力量很難有大的作爲,必須走聯合發展之路。爲此,組織黨員深入做好羣衆的思想工作,以股份制的形式,集中全村羣衆的資金,成立了天津澤潤工貿有限公司,集種植、加工、銷售爲一體,使蔬菜從採摘、包裝到送達客戶不超過8小時。在京津兩地市場,建立起了264個直銷專點,日銷售蔬菜近9萬公斤。目前,澤潤公司已擁有總資產1200餘萬元、流動資金330萬元、運輸車輛70多部,充分發揮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有力地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後,按照追求高水平、實現新跨越的要求,他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現已向泰國出售了50噸保鮮蔬菜,並與日本簽訂了出口白蘿蔔的定單。
這些年來,他始終注意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爲自己的政治責任。2000年,全村種植的30萬穗糯玉米銷售不出去,他背上100多個鮮糯玉米到北京跑推銷,可連續3天沒個着落,急得發了高燒,滿嘴是泡,但仍四處奔走。後來一家公司被他的執着感動了,收購了全部糯玉米。種植糯玉米的羣衆樂得閉不上嘴,看到村民高興的樣子,他忘記了所有的苦和累。王家仲一直在苦苦思索,要確保農民增收,僅僅靠一時一事的救急是不行的,必須拿出治本之策。爲此,他讓農戶加盟澤潤工貿有限公司,由公司提供市場需求信息,按照高於市場價格10%的價格收購農戶的農產品,農民經濟收益有了穩定的保障,有效地調動了村民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2003年全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7036元,比2000年增長了3506元,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178元。他帶動周圍村鎮羣衆共同致富,與7個鄉鎮的3000多農戶簽訂了種植、銷售加盟合同,建立了1.2萬畝的種植基地。
有人說,村幹部官不大,權不小,管不住,不得了。王家仲深切感到,作爲農村基層幹部,尤其是支部書記,必須牢記“兩個務必”。條件越好,越要艱苦奮鬥。這些年雖然村裏老百姓富了,但他始終堅持節儉辦事。外出談業務,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住的是最便宜的小旅店,有時爲了再省點錢,開夜車、吃方便麪也是常有的事。同時,村黨支部還堅持集體財務開支、村幹部報酬、計劃生育指標、集體資產收益等村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羣衆監督。他常說,幹部要是把錢看重了,羣衆就把你看輕了。
用信念照亮人生之路
——記河北區寧園街社區黨員陳衛
陳衛是河北區寧園街一名社區黨員,一歲時因得病落下了高位截癱,從此再也離不開輪椅。由於身體的原因,他遇到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困難,但是,共產黨員應有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堅定的信念始終指引着他的人生航向,走過了一條自強之路。
1992年,在黨組織的精心培養下,陳衛加入了黨組織,成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把入黨當做人生新的起點,決心用自己的行動爲黨旗增光添彩。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掌握了三門外語,靠自己的專長參加了工作,並在崗位上做出了較爲出色的成績,先後被授予天津市首屆職工自學成才獎、天津市十佳殘疾青年等多項榮譽。1992年5月13日,時任常務副市長的張立昌同志來到他家,勉勵他要不斷超越自己,爲社會做出新的貢獻。12年來,張立昌同志的諄諄教誨時刻激勵着他,始終把黨和政府的關愛、領導的鼓勵當做克服困難、奮勇前行的動力。
1994年,他下崗了,一家人失去了固定的生活來源。在最難的時候,他也有過向社會求助的念頭,但又一想,越是困難,越應該在羣衆中起示範帶頭作用。以前,自己用知識爲社會創造過價值,現在同樣能用知識改變命運。他下定決心,不但要靠自己解決生活難題,還要闖出一條創業之路,給更多的下崗職工做出樣子。
會外語,是他的專長。於是他萌生了辦一個家庭英語輔導班的想法,在區、街領導的支持下,英語家庭輔導班終於辦了起來。由於輔導針對性比較強,效果比較好,許多人慕名而來,輔導班越辦越紅火,創出了一些小名氣。這些年來,不僅解決了生活難題,還貸款買了一套百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廳的住房,設置了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三年級共十多個班次。至今,經他輔導的學生已有幾千人次。看到那些經過輔導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有明顯提高,看到家長們的笑容,感到無比的欣慰,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快樂。
這些年,陳衛不滿足於自己生活改善,而是按照“三個代表”要求,發揮黨員的作用,多爲社會做一些事情,爲天津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他積極參加學習型社區的創建活動,主動承擔街婦聯舉辦的“迎奧運社區英語培訓班”教學任務,並把培訓班辦在自己家裏。對待下崗職工,他儘自己一切力量幫助他們。除了參與社區助困活動外,還通過智力扶貧的方式,引導他們通過學知識、學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在區、街婦聯組織的“一幫一”扶貧結對子活動中,與一單親困難家庭結成幫扶對子,除輔導學習外,還經常送去生活必需品。
在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他注意和他們交朋友,與他們談理想、談人生,談人的全面發展,講自己小時候如何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刻苦學習。許多學生寫作文時都把他作爲榜樣,遇到困難時,想想陳老師受的苦,看看陳老師走的路,真是沒什麼克服不了的。
今年5月11日,張立昌同志在他寫的一封信上做出重要批示,對他給予了肯定和表揚。他表示,要以此作爲新的起點,更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做一個讓黨放心、讓羣衆滿意的好黨員,用自己的知識,爲提高文化品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爲實現“三步走”戰略、爲天津的全面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讓理想在事業中閃光
———記天津市城建集團總工程師韓振勇
韓振勇於1990年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回津工作,現任城建集團總工程師。先後被授予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天津市首屆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併入選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名單。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程,他深深體會到,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體現在行動上,落實到爲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奮力拼搏中,讓理想在工作中閃光,信念在實踐中昇華。
作爲“三五八十”四大奮鬥目標的實踐者,他親眼目睹了天津歷史性的鉅變,切身感受到全市人民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同時深深感到,搞好海河綜合開發,是繼“三五八十”四大奮鬥目標實現後謀求天津跨越發展的又一歷史性抉擇,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之首,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聲。作爲一名從事橋樑設計的共產黨員,應當而且必須爲搞好海河綜合開發貢獻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按照市委提出的追求高水平,實現新跨越的要求,在設計建造丹拉海河大橋、大沽橋中,他瞄準國際標準,廣泛吸納國際先進成果,體現文化高品位,凸現名河特徵,努力爲天津建名橋,爲百姓造美景。在設計改造金湯橋、解放橋中,他注意充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海河歷史文脈,增強了橋樑的美感和使用功能。爲了滿足通航要求,需要對獅子林橋進行擡高改造。在研究改造方案時,不少人提出拆掉重建。他感到這樣做工期長,造價高。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大膽提出整體擡升橋樑的設想。整體擡升橋樑,國內外都沒有先例,實施起來風險很大,但他沒有患得患失,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他經過反覆論證,提出了整體擡升橋樑的方案。張立昌同志親自聽取彙報後,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在擡升橋樑的第一天親臨現場慰問,對全體參戰人員給予極大的鼓舞和激勵。經過大家近一個月的艱苦奮戰,獅子林橋成功地擡升了1.27米,節省資金2000多萬元。緊接着,又成功地對北安橋進行了整體擡升,走出了一條改造舊橋的新路子。
他覺得,作爲一名青年知識分子黨員,只有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看得很重,個人的名利看得很輕,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誘惑,幹出番事業。在同濟大學畢業時,導師極力挽留他在上海工作,並允諾三年內送到美國留學。但他沒有忘記自己是喝海河水長大的,是天津這片熱土孕育了自己。市委十分重視人才,天津急需橋樑設計專業人員,自己回津工作,也能夠充分施展才能,能幹一番事業。爲此,他婉言謝絕了導師的挽留,毅然的回到了家鄉。
橋樑建設者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要經常走南闖北,一年365天很難在家呆上一段較長的日子,家裏的許多事他都顧不上,孩子出生時,他正在外地施工,愛人產前大出血,急得岳母深更半夜敲鄰居的門,才把他妻子送到了醫院。一次,他無意間看到女兒《我的心願》的作文中寫到:“我最高興的是和爸爸一起吃頓飯。”但他知道,作爲一名黨員必須以工作爲重。
他表示,黨和人民對青年知識分子給予了厚望,自己必須牢記歷史使命,自覺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實現“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目標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實際行動爲黨旗增輝。
退休不褪色永葆先進性
———記和平區小白樓街社區黨員江慧英
江慧英,今年75歲,和平區小白樓街崇仁里社區黨員。作爲一名退休職工黨員,她努力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爲黨的事業奮鬥作爲自己的畢生追求,退休不褪色、離崗不喪志,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江慧英從和平區鞍山道小學語文老師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擔任了樓門長,別看樓門長“官”不大,可事兒不少,不僅要調解鄰里糾紛,營造和諧的生活氛圍,而且要爲羣衆解決實際困難,協調方方面面的關係。有的人嫌當樓門長受累、受氣、不討好,可她卻乾得很上勁。因爲她知道,黨和政府與居民羣衆聯繫最直接的是樓門長,爲羣衆解決好一個實際困難,羣衆對黨的感情就會深一分,落實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就會多一份保障。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社區黨建工作要以服務羣衆爲重點,使她更進一步增添了當好樓門長爲羣衆服好務的信心和力量。多年來,她努力做到多跑路、身到位,多解難、心到位,多服務、情到位,先後爲居民羣衆解決了近百個實際問題。去年鬧非典時,她逐戶上門做工作,穩定羣衆情緒,宣傳防病知識,還編了許多宣傳詩詞在社區的廣播站裏廣播,並認真做好樓道消毒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到小區視察時,聽取了她的彙報後非常滿意。
最近,她認真學習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認真學習了中央和市委有關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深感社區是開展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積極主動地落實好中央、市委提出的四項主要任務。同時,她也感到自己這些年來,注重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子走對了。1999年,她就創辦了家長學校,緊緊圍繞父母如何對兒女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個主題,舉辦了家長如何以良好的品行教育孩子、家長如何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革命志士如何教育子女等專題講座,定期組織家長交流學習心得,分析孩子存在不良習慣的原因。研究正確教育引導的辦法,幫助居民羣衆努力發揮好家庭這一思想道德教育第一課堂的作用。同時,還主動走出社區,擔任了耀華中學、河北路小學等10多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組織成立了護綠小分隊,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公益活動,培養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
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實現經濟發展高水平、文化發展高品位、人的發展高素質。江慧英覺得作爲社區黨員在這些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爲的。她和老伴組建了社區晨練隊、京劇團、評劇團和老年模特隊。每逢節假日,都在街道社區內進行演出,併爲部隊、企業義務演出近百場,使參加文藝團體的居民羣衆滿足了精神需求,陶冶了情操,活躍了社區的文化生活。在組織居民羣衆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的同時,還開辦了家庭學堂,組織社區居民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文化修養,使少數不識字的老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越活心裏越亮堂。
街坊四鄰看退休後她整天忙裏忙外,問道:“你都70多歲了,還不歇歇,幹嘛還這麼玩命?”江慧英回答:“不爲別的,就是爲了對得起‘黨員’這個稱號。我要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
居功不自傲奉獻爲人民
———記公安靜海分局交警支隊綜合室主任於建政
於建政是公安靜海分局交警支隊綜合室主任。1992年4月17日晚,剛參加工作的他,就遇到了上路堵截4個持槍歹徒的緊急任務。當時,於建政和戰友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豁上命,也決不能讓歹徒逃掉。他們用自己的車把歹徒的車撞得失去平衡,癱在路旁。而他們的車門也嚴重變形,不能打開。這時,歹徒們從車裏爬了出來,瘋狂地向他們開槍,於建政的頭部、雙眼、手臂被射進60多顆鉛彈,臉被打得血肉模糊。經過激烈的戰鬥,這4名歹徒全部落網,受到了法律的嚴懲。由於戰鬥中表現突出,於建政榮立個人一等功。
負傷後,於建政永遠失去了右眼,左眼僅存0.01的微弱視力。黨組織和戰友在生活上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在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關懷和鼓舞,使他深切地感到,作爲人民警察,爲了打擊犯罪、保護人民而流血負傷,是應盡的職責。面對鮮花和榮譽,決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而要用自己的行動,戰勝各種挑戰,去實現自己“從警無悔、奉獻無悔”的誓言,去實踐自己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他克服傷病的困擾,重返工作崗位後,擔任交警支隊綜合室負責人,既負責全縣機動車和駕駛員審驗,還組織駕協活動和落實交通安全責任制。這些年,他和同事們一起開展安全教育、組織知識競賽,舉辦各種展覽,創作交通指揮操,建立了“交通安全示範村”,並只用了9天時間就完成了檢測線改造任務。2002年8月的一天,半夜下起瓢潑大雨,他忽然想起檢測站地勢低窪,一旦被雨水浸泡,幾十萬元的設備不僅受損,而且會影響正常的檢測工作。於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趕到檢測站,與值班人員一起加固圍埝,向外淘水,一直忙到凌晨5點。第二天又堅持上班工作,當晚上快下班時,隊裏突然接到緊急任務,儘管隊長命令他立即回家休息,但他仍堅持和戰友們共同奮戰,連續工作了27個小時。
交通民警的工作,天天和羣衆打交道,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代表着黨和政府的形象。爲了方便羣衆,他承諾,保證當天來的車當天驗完,決不讓羣衆再跑第二趟,並向羣衆公開了辦事規範,實行延時辦公、公衆監督、舉報有獎等制度,許多羣衆給他們送來了錦旗和表揚信。
他所擔任的機動車檢測和駕駛員審驗工作,職位不高、權力不小,在某些人眼裏是個“肥差”。有的人就想通過他辦事、撈點好處,他都婉言加以拒絕。十幾年來,他多次立功受獎,先後榮獲了“市級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等榮譽稱號。去年,還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表示,榮譽應該屬於黨,屬於人民,榮譽只代表過去。要向任長霞同志學習,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社會的安寧,爲天津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