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流浪……
殷和平和她收養的49只流浪貓報
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北方網消息:曾在網上公開徵求市民意見的《動物衛生條例》草案,因倡導保護動物福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不少專家認爲,給動物福利立法雖然很好,但畢竟太超前了,在實際生活中不具有操作性,很容易出現“違法”現象。
那麼,保障動物福利爲什麼會讓人感到“超前”,其內涵究竟是什麼?人類應不應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人類保障動物福利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當前,世界不少國家都已制定出相關法律保障動物福利,那麼動物福利立法在我國還要走多遠的路程?
萬鈞律師事務所律師
不虐待弱小生命是核心思想
萬鈞律師事務所胡偉東律師告訴記者,動物福利的核心思想就是“對於弱小的生命,我們不能虐待它,我們不能殘忍地對待它”。
據介紹,動物福利在西方國家被認爲是五大自由。“動物享有不受飢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還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那麼這五大自由集中反映出動物正常的行爲和它所必須的生存的條件。”
胡律師說,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發生家養小動物被遺棄被虐待的事情,某些虐待動物的行爲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而這些問題早在180多年前就已被英國明確地寫入法律。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制定了相關法律,切實保障動物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1988年,我國通過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一次通過法律來保護野生動物。但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目前還沒有出現專門禁止虐待、遺棄動物的法律,以保護動物獲得和人類平等的生存權和生命權。”
胡律師表示,我國現行的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大多隻是針對野生動物,其保護範圍比較狹隘,而且原則性條款多,欠缺可操作性。
“因爲目前還沒有法律規定,所以無法對虐待動物和遺棄動物的行爲進行懲治。我認爲,動物福利立法應成爲中國法制建設中需要引起重視的新問題。”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保護動物不應附帶功利因素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郝麥收研究員認爲,把“禁止虐待和遺棄動物”寫入法律草案,已經體現出一種觀念上的進步。
“人們應形成這樣一種認識,即保障動物福利不是出於某種功利性因素,而是因爲這些福利是動物理應享有的權利,因爲人類理應具備這種情懷和文明。”郝研究員說,“有人認爲,目前人的福利還不能完全保障,現在就談動物福利是不是太早了,是不是太‘奢侈’了?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動物享受福利不應以人的福利狀況爲參照,因爲二者並非絕對的矛盾體。”
郝研究員表示,提高動物的福利並不意味着一定會削減人的福利待遇,因爲很多事並不需要大量花費金錢。
“例如,不去虐待動物需要投入金錢嗎?我想人人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虐待動物的現象還這麼嚴重,是因爲那些人沒有投入愛心。其實,力圖通過立法保障動物福利只是一個開始,隨後要做的必須是相關意識的培養以及執法的跟進。雖然在保障動物福利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無論如何,人們有理由期待更人性、更文明的生存方式。”
天津農學院教師
動物福利水平體現文明程度
在採訪中,殷和平告訴記者,近年來遺棄動物的現象有增無減。“我沒想到扔動物會成爲一種社會現象,要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超過我的能力範圍。”
天津農學院動物科學系的費維真教師告訴記者,盲目豢養動物以及市民缺乏足夠的責任心是導致流浪動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並不是發自心底的熱愛小動物,所以即使他們豢養了動物,對動物也不會有負責到底的強烈責任心。這樣的人可能一時心血來潮把動物買回家,時間一長可能就會感到膩煩,這些小動物在主人眼中就成了累贅,最終被踢出家門。”
此外,貓的繁殖能力很強,一對“貓夫妻”如不受任何控制,7年裏它們和它們子孫繁殖出來的貓可達30多萬隻。城市中流浪動物的自行繁殖,也是導致數量劇增的另一個因素。
據費老師介紹,動物福利水平體現一種文明程度。
“比如有的國家規定,人不能把動物關在汽車上2個小時,否則就會遭人舉報。警察就會對違法者進行傳訊,發出警告。嚴重者會被處以罰款。屢教不改者會被判令終身不得飼養動物。而我國目前除了有惟一的一部《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沒有專門的禁止虐待動物方面的法律規定。”
費老師說,目前對虐待動物的行爲也只能侷限在譴責上。她認爲,雖然不能把動物的生命看得和人類一樣重,但至少應該平等地對待動物的生命。動物福利已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它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她認爲,法律應對禁止虐待動物做出適當的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