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如何儘快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好農村衆多小生產者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矛盾,在國際貿易中得到認可?這是農村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而這些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戶難以解決的,只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農民們纔可以得到更多的實惠。據天津市民政局社團處最近的一項調研顯示,天津市只有規範現有的處於“自流狀態”的各種農村經濟組織,大力推行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登記制度,才能使現有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取得社團法人地位,獲得組織代碼證書的同時,更好地在國際貿易中發揮本市農村產業化經營的優勢,讓更多的農副產品走出國門,使更多的農民早日賺上外匯。
據瞭解,自農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加快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方式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更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廣大農民按照經濟規律自發組織了各種經濟組織,並逐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是這些組織無社團法人資格的佔多數,還有部分村民自發組織的小型經濟組織,既無登記也無備案,完全處於自流狀態,這樣的組織在國內交往還可以,在國際貿易中就得不到認可,無法與國外組織交往和進行貿易活動。同時,這些經濟組織缺乏規範、運行機制不完善,組織中有章不循、隨心所欲的佔相當的數量;少數無登記、無章程、無主管部門、完全自發的組織,沒有法律地位,合法權益無法保障。另外,相當一部分經濟組織受小農傳統意識的影響和束縛,存在着規模小、會員少、覆蓋面低、科技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嚴重影響着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的調整提高、做大做強。再有就是這些經濟組織缺乏規範、佈局結構不均衡。天津市1468個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在12個涉農區縣中分佈很不均衡,多的區縣有經濟組織200多個,少的僅有10多個。
爲推動農民專業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作用,確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法律地位,本市大力推行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登記制度,並出臺減免登記費用等多項優惠辦法。凡坐落在本市區縣、鄉(鎮街)、村區域內,以農民爲主體組成的,在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水利、科技等領域服務於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各類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均實行登記制度。通過組織起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戶集約經營,共抗風險,較好地解決了政府和基層組織“統”不了,經濟技術部門“包”不了,農戶單家獨戶“辦”不了的許多問題,變過去有了問題找政府轉爲找協會、找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