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述:賴斯訪華意在何爲?
極少單獨出訪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8日中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不足24小時的旋風式訪問。此間專家指出,臺灣問題可能是賴斯此行與中方討論的核心問題。
“賴斯訪華是美國對外政策上的需要。美國派賴斯來訪,表示出一些積極的姿態,以改變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外交局面,”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楊闖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他說,伊拉克政權移交之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問題暫告一段落,使美國得以將注意力轉到“潛在的熱點問題”臺灣問題上。美國不願意臺灣問題成爲美國的新困境。與此同時,“臺獨”分子依然活躍,而美方近來在臺灣問題上的一系列舉動,特別是要售臺先進武器,使中國人民感到嚴重關切和不滿,這對中美關係造成了不良影響。此外,美國大選在即,布什政府想利用此次訪問爲自己在外交上加分。
被海外媒體稱爲“布什心腹”的賴斯從東京開始她的亞洲三國之行,訪華結束後,她還將訪問韓國。中國無疑是她此行的重點。訪華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國務委員唐家璇會見賴斯。外交部長李肇星與她舉行了會談。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傅夢孜說,目前中美關係處於最好時期,但臺灣海峽兩岸的局勢卻是冷戰結束以來最緊張的時期。從賴斯的職位看,她此訪更側重中美戰略對話,因此不太可能討論具體問題。
專家普遍認爲,此訪是近來中美間的一次高層對話。中美高層領導就雙方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臺灣問題進行接觸、重申立場、互通信息,十分重要。楊闖認爲,中美雙方將就臺灣問題互摸“底牌”,但不會有公開發表的東西。
毋庸置疑,中美關係、朝核問題也將是雙方討論的議題。傅夢孜說,第三輪六方會談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朝核問題和平進程難以在近期內取得重大突破。美方希望維持對話平臺,不希望在大選前出現新變化,這也是美國積極推進中美關係的原因。
楊闖表示,大國關係仍然構成冷戰之後國際關係的主體。美國推行單邊主義,不斷碰壁。然而,美國在不斷調整自身的同時,依然不願放棄全球戰略。賴斯訪華,實際上就是美國這種複雜心態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