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漢光演習”暖身 IDF、幻影戰機高速路試飛
陳水扁的“就職誓詞”剛發表一個多月,“臺獨”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從“遷都建立新國家”到“制定新憲法”,再到“新臺灣黨”成立,“臺獨”新步驟逐一亮相。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朱顯龍報道面對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壓力,陳水扁在“5·20就職演說”中將競選時的“公投制憲”改爲“修憲”,並信誓旦旦地說“憲改”不涉“國號”、“領土”,臺海圍繞“公投制憲”的危機暫時化解。然而一個多月之後,陳水扁的“誓詞”又見食言,呂秀蓮、李登輝等激進“臺獨”勢力則積極推動改“國號”、“遷都”、“制憲運動”。“臺獨”勢力又邁出新步伐。
陳水扁要量身打造“新憲法”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陳水扁6月27日出席臺北市臺南縣同鄉會會員大會時,除了向大家謝票之外,還宣稱未來4年,他將會打造一部“合身合用的臺灣‘新憲法’”,讓臺灣成爲正常、完整、偉大、美麗的“國家”。陳水扁的此番講話,顯然與其“5·20演說”中的“任務型國代修憲”有很大的差異,表明陳水扁內心還是在追求“公投制憲”,只是囿於內外環境,他不能直接搞“公投制憲”,但他會以變幻的方式推動“實質修憲”,並使“實質修憲”等同於“制憲”。
對於陳水扁前後不一的說法,民進黨高層人士解釋說,民進黨將跳脫“修憲或制憲”程序爭議,不會刻意去強調“制憲或修憲”的字眼,或是觸及到“國號”爭議,而是直接進入“實質修憲”內容,轉移戰場。
海內外各界人士普遍認爲陳水扁是一個言而無信之人。2000年,陳水扁搞了一個“四不一沒有”的口頭保證,但兩年過後卻拋出了“一邊一國論”;對4年後不搞“公投制憲”的保證,陳水扁也完全有可能再次背棄,“量身打造‘新憲法’”就是背棄諾言的前兆。
呂秀蓮倡言改“國號”、“遷都”
6月6日,呂秀蓮在過境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時表示,目前臺灣不是族羣問題,而是“國號分歧”。她建議把臺灣的“新國號”改爲“臺灣中華民國”。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琅也宣稱,呂秀蓮所言“臺灣中華民國”,“符合臺灣現狀的描述”,正好呼應民進黨先前提出的“新文化論述”,與“中華民國是臺灣”有相同的道理。呂秀蓮以個人說法來變相改“國號”的言論,實際上是與陳水扁合演“臺獨雙簧”,更是“臺獨”言論與模式的新進展。島內媒體認爲,陳水扁政權未來有可能以“實質修憲”和“中華民國就是臺灣共和國”等搞變相“修憲”和變相改“國號”。
“臺灣中華民國論”餘波未盡,呂秀蓮又於6月19日發表“高論”稱,爲落實“南北均衡發展”,未來將把“遷都高雄”的計劃列入施政考慮。民進黨“立委”蔡同榮等人則發佈新聞稿,表示認同“遷都”。臺灣媒體分析指出,呂秀蓮提出“遷都高雄”事出有因,一方面繼續鞏固民進黨在南部的勢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顯示與“重視北部”的國民黨政權的區別,是以意識形態及選票爲重,並間接宣示臺灣是一個“新國家”的意涵。
李登輝要激活“制憲運動”
7月1日,由李登輝主導的“臺灣制憲運動”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誓師大會”,並宣稱將爭取民間方式的“制憲公投”。“臺灣制憲運動”的召集人包括“考試院長”姚嘉文、“臺獨聯盟”主席黃昭堂、“臺聯黨”主席黃主文等獨派人士。總召集人李登輝稱,只有“臺灣憲法”才符合臺灣的事實,更重要的是“臺灣定位”清楚,臺灣絕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就是臺灣”。參加當天“激活制憲運動”大會的“臺獨”人士共有400多人。即將參加臺灣當局“憲改小組”的“凱達格蘭學校”校長李鴻禧在會中強調,“不管是‘制憲’或‘修憲’,目標都一樣,未來‘新憲法’第一章有關‘國號’、‘國體’、‘國名’、‘領土’等都會留給各政黨政治協商”,他相信未來4年內極可能會完成“制憲”,提出一部讓世界眼睛一亮的“新憲法”。
另據臺灣“中央社”7月2日報道,“臺聯黨”7月1日也宣稱,“臺聯黨”年底“立委”選舉的主軸將是“制憲新臺灣,正名新國家”。島內媒體分析指出,李登輝與島內激進“臺獨”勢力將以唱黑臉的方式,協助陳水扁及民進黨完成“制憲”工程。
激進“臺獨”勢力成立新政黨
7月4日,“新臺灣黨”在臺北舉行成立大會,選舉前“建國黨”副主席黃玉炎爲該黨首任主席,同時推舉大華技術學院副教授林雄強、前“建國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陳達成分別擔任副主席及祕書長。大會還通過黨章、黨綱。黃玉炎會後宣稱,“新臺灣黨”成立後,將推動“制憲建國”、“臺灣進入聯合國”,並計劃遊說國民黨、民進黨、“臺聯黨”及無黨籍人士代表該黨參加年底“立委”選舉。黃玉炎還稱,“新臺灣黨”將參加李登輝推動的“臺灣制憲運動”,並與民進黨、“臺聯黨”分進合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