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日本開始在我東海有爭議海域進行海底石油調查後,韓國近期也宣佈開始在遠離朝鮮半島西部海岸的大陸架勘探石油。一場圍繞中國沿海大陸架的海上石油爭奪戰拉開了序幕。
7月9日,韓國石油開發公社透露,韓國最近開始在遠離朝鮮半島西部海岸的大陸架勘探石油。這是該國“首次在西海即黃海大陸架勘探石油”,勘探面積達1.1萬多平方公里。
一前一後,不過數日。日韓石油商似乎很有默契——一步步向背靠中國的大陸架石油儲藏地挺進。
目前,這場博弈中,中國是新近戴上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桂冠”的,對方則是覬覦亞洲油氣資源的日本和韓國。其中,日本剛剛卸去第二大的“桂冠”,但仍“雄踞”全球石油消費國的第三名;而韓國亦是受困於本國能源匱乏,正四處尋找石油突破口。
烙印着“戰略性資源”的國內海洋石油,註定了這場交鋒的不平靜。
國內石油戰略轉身海疆
對於中國來說,加速開發海洋石油資源已成爲未來國家能源戰略的重中之重。
經過幾十年過度開採,大慶、長慶等超級油田已日漸萎縮,而海上資源卻有着極大的開發潛力。資料顯示,中國海上油氣勘探主要集中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目前石油的發現率僅爲18.5%,天然氣發現率僅爲9.2%。
另一方面,我國海外油氣開發也是舉步維艱:裏海折戟、安大線胎死腹中以及在全球各個油氣項目中美、日等國的“攪局”……這些因素都使得開發沿海油氣的需求日趨迫切。
多重“強壓”下,中國的海洋能源戰略迅速崛起,其標誌便是國內頭號石油商——中石油於日前獲得了深海勘探和開採牌照。
早在今年4月,國務院下發文件規定,打破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海陸分界線,允許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下海”。同時,在自營範圍內,中海油也可以登陸進行油氣勘探開採活動。
5月,國土資源部正式向中石油發放了南海18個區塊的勘探生產許可證,而早已“下海”的中石化在渤海、東海地區新的勘探開發申請也已經遞交國土資源部。
日韓覬覦中國大陸架石油
當中國作爲能源消費大國登上世界舞臺時,最爲敏感、反應最爲激烈的不是美國,不是歐洲,而是日本。
資料顯示,日本目前的石油供給90%來自中東地區。雖然由於節能技術的推廣及替代能源的開發,其石油消費增速呈下降趨勢,但爲了維持其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早日實現其政治大國的夢想,獲得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已成爲其首要的國家戰略夙願。
“在世界上有石油的地方,除了有中國人外,都會閃動日本人的身影。”一家外國報紙這樣說。
除了在中東拼搶外,日本還在俄羅斯遠東石油線上與中國爭搶。因此,中國沿海豐富的海底石油資源對島國日本來說無異於一塊“嘴邊的肥肉”,早就想分而食之。此時,韓國又把石油鑽機伸向了黃海大陸架,明顯是借中日爭議之機“混水摸魚”。
據瞭解,黃海和中國東海大陸架的石油資源達77億噸,很可能成爲繼裏海之後的全球第三大石油產區。對黃海大陸架基本未進行全面勘探的韓國,更可藉此邁出開發海底石油的第一步。
中國海上石油開發超速前進
其實,中國對東海和黃海石油資源的開發速度,遠遠超出了日、韓的想像。
在開採東海資源方面,日本杏林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平鬆茂雄教授認爲,平湖油氣田的試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1994年才進入具體準備階段。由此判斷,春曉油田的開採設施怎麼也要到2010年才能建成。
然而從目前的情形看,春曉竣工時間可能就在今年年底。這塊油田是中國、美國和歐洲公司聯合開發的。
近年來,我國在東海油氣勘探的業績不僅僅是上述提及的兩塊海上油氣田。中國石油勘探人員還先後在中國東海大陸架上發現了殘雪、斷橋等幾個油氣田和一批含油氣構造。
我國對海底石油資源的超速開發,令日本石油商和經濟界焦躁不安。5月28日,日本自民黨“海洋權益工作小組”的32名議員召開擴大會議,邀請內閣官房、外務省、防衛廳和資源能源廳的官員參與。當時,議員們憤怒的質問聲連房間外都能聽見——“中國10年前就開始調查,你們爲何毫無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