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港區發展生產不犧牲環境 生態建設讓城區大變樣
被科技部確定爲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北方網消息:今天上午從市科委獲悉,作爲重要的石油和石化工業基地,天津市大港區發展生產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先後累計投入89.39億元用於進行大規模高標準城鄉建設改造,投資近1.8億元治理污染,基本實現了從廠礦生活區到花園式城區的歷史性跨越,從而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國家科技部日前確定大港區爲天津市惟一的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該區制定了發展目標,到2005年,使該區成爲國內高度開放的經濟示範區、環境保護模式先進的創新區,將其建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型城區,爲全市乃至全國城區可持續發展樹立樣板。
近年來,大港區把防治污染作爲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來抓,不惜投巨資進行環境治理,特別對石油天然氣開發、發電、造紙等行業強化監督管理,積極推進資源再生及綜合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2003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7.97%,達到污染治理與經濟效益雙贏。針對小型企業達標排放不穩定的情況,他們先後投資完成了9家造紙廠的溼地污水處理系統、6家染料廠的污水生化處理工程,使工業污染造成農村局部生態破壞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對區內22臺10噸以下鍋爐進行併網改造,對400多臺燃煤茶爐和大竈進行改燃治理;建立了三片總面積36.25平方公里的噪聲達標區,使噪聲達標覆蓋率達到86.41%;在城區開展生活垃圾密閉化、袋裝化管理,實行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密閉化運輸;建成16萬平方米垃圾填埋坑一座,日處理200噸的垃圾濾液處理場一座,使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目前,大港區已按照現代化大都市的框架,超前建設發達配套的基礎設施,按照生態城市的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發展建設。特別是根據天津市工業東移的戰略部署,大港區制定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以現代工業爲基礎,以外向型經濟爲主導,使商貿、金融、旅遊協調發展,爲居民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和市容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