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林街先登里社區有個孩子叫魏玉慧,4歲登臺唱京戲,6歲唱老旦出名,被人們稱爲窮窩窩裏飛出的“京劇小童星”。身上有戲劇基因
1996年慧慧出生在柳林街先登里社區一間簡易平房裏。慧慧爸爸在無縫鋼管廠打工,全家月收入600元。媽媽是個老戲迷,沒有條件看戲,就在家裏按時收聽廣播,聽錄音。慧慧牙牙學語時,邊學走路邊跟着媽媽聽、唱、扭。慧慧特別喜歡聽老旦,學起來特別入行,鄰居聽了慧慧的演唱,都說慧慧身上有戲劇基因。《打龍袍》、《赤桑鎮》、《四郎探母》、《釣金龜》等唱段都是慧慧幼時跟着媽媽和錄音機學會的京劇段子。唱會了、唱熟了、唱像了,每到週六跟着媽媽到社區京劇團學戲。在那裏慧慧和該社團的爺爺奶奶等老戲迷們學到了很多老旦唱段的腔、味,而且糾正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不正確唱腔。在社區京戲團裏,老戲迷們使出渾身解數,手把手地教,認真輔導慧慧的老旦唱段。功夫不負有心人,每次社區舉辦“夏之夢”消夏納涼晚會和各種文藝演出時,慧慧都受到社區觀衆的喝彩,並且唱的都是壓軸戲。由於慧慧唱得好,腔拿得準,味濃,每場不唱三四段都下不了場。認真學戲不辭辛苦
慧慧5歲時,在一次參加華夏未來演出時,有幸結識了史玉傑,史老師看了慧慧的演出後非常高興,特別喜歡這個小精靈。得知她的家庭特別困難,史老師提出免費收其爲弟子。慧慧從此正式開始接受專業戲劇學習訓練,每週兩次從不間斷。由於家境貧寒,慧慧媽媽出門前就給孩子灌上一壺水。但慧慧唱戲總得潤嗓子,有時在外渴得實在難受,就用壺接點自來水喝,即便這樣,慧慧也沒叫過苦。在史老師的耐心輔導下,慧慧進步很快,從學出場走臺步到用道具再到背臺詞、演唱的身段表演、舉手動作、甩袖等,慧慧是教到就能記住,反覆幾遍就能學到手。在家學戲沒錢買道具怎麼辦?媽媽就拆了墩布,用墩布把做老旦唱段的道具……辛苦耕耘取得收穫
幾經苦練,慧慧得到收穫。2003年榮獲天津市第五屆戲迷大世界、戲曲票友大賽特別榮譽獎,同年還榮獲天津市交通杯特別榮譽獎、天津第六屆少兒京戲大賽二等獎。2004年榮獲首屆華夏未來百名藝術童星獎,得到京劇界大師梅葆玖、李維康等京劇名家好評。慧慧學習還特別好,上小學一年級時,門門都是優秀,被評爲校級三好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