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16日起天津調整成品油價格 92號汽油每昇降0.19元
· 新增投資超23億元 一汽-大眾三款新車型將落地天津
· 我們的京津冀·一體?追逐夢想的『雙城』生活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5)
· 狗不理出圈煥新記:電商為『老字號』搭臺助威
· 西青天開園校企合作項目簽約
· 從5月16日12時至7月31日12時 海河流域實行禁漁
· 華來科技入駐天開園
· 中國最北省份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
· 天津擬發公租房配租新規 不再搖號 改為輪候
 

鄧小平親人訪談實錄:老爺子借錢逛商店(圖)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8-14 21:52
 

 

8月11日,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前夕,鄧小平同志的女兒鄧榕(右一)在位於北京景山後街米糧庫衚衕的住所院內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時間:2004年8月11日,一個溽熱散去清風徐來的早晨。

  地點:北京景山後街,米糧庫衚衕深處,一座青磚灰瓦、綠蔭滿庭的院落。鄧小平晚年在這裏度過了整整20個春秋。這20年,院門外的百姓生活發生了令世人驚詫的鉅變;也是這20年,鄧小平全家團聚一堂度過了令家人最爲留戀的日子。在這位世紀偉人百年誕辰將至之時,鄧林、鄧樸方、鄧榕姊弟妹3人,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在這裏向記者講述了父親生活中許多鮮爲人知的故事。

  “老爺子當年經常站在這看蓮花,賞金魚。他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特別欣賞和崇尚大自然。‘文革’前中南海里好多地方都種莊稼蔬菜的時候,我們的家就種滿了花花草草。”

  樹是這座老院子裏最引人注目的風景。雪松、藤蘿、海棠、櫻桃、核桃,還有果實累累的石榴,層層疊疊掩映着軒窗明亮的二層小樓。院子中央小小的蓮花池裏,夏蓮正開得奼紫嫣紅。池中太湖石上流水潺潺,半空枝葉間,間或可聞啾啾鳥鳴。鄧家姐弟兄妹3人,和記者一起圍坐蓮花池旁。

  鄧榕:這池裏原來養了不少小金魚。老爺子每次散步走到這兒,拍拍手,魚就全游過來了。

  我們是1977年7月1日搬進這院子裏來,當時只有門前的四棵石榴和兩棵大松樹。那兩棵樹的姿態特別像龍,我們家老頭兒老太太都屬龍,所以,院裏人就叫它們“雙龍樹”,好多影視作品的鏡頭都是從雙龍樹開始照起。不久前,有一棵石榴樹移植到廣安老家去了,移的時候植物專家說這石榴至少有百年曆史了。

  所有其它的樹,大雪松、白皮松、海棠、核桃、櫻桃,全是老爺子搬進來以後,親手帶着我們種的。櫻桃到結果的時候,老爺子就來數,一直到果子熟了,摘下來,他給孩子們和工作人員分着吃,一人分一點兒,一邊說“爺爺就這麼點兒權力”。有時他發現哪顆果子只剩半個了,工作人員告訴他是鳥偷吃了,他也高興,“鳥吃了也好嘛”。

  搬到這兒來後,老爺子一住就是20年,直到辭世前住進醫院的最後幾天。

  鄧林:我們1952年時剛來北京,沒房子,在北京飯店住了一個月,後來在西直門南草場找到房子住了幾個月,然後又搬到地安門後面的吉安所右巷,聶帥的房子旁邊。一直住到1957年,後來爸爸每天要到中南海上班,很不方便,就搬進了中南海慶雲堂3號院,不用坐車,可以走着上班了。

  鄧榕:這中間還有一個插曲,我們剛來到北京的時候,安排在東交民巷8號的一個院子。當時羅榮桓調來北京也沒房子,他身體不好,爸爸就把房子讓給羅榮桓住。

  鄧林:我們在中南海,一直住到1966年把我們這些子女趕出來,爸爸在那兒又待了兩年多,1969年10月到了江西。1973年2月從江西再回北京的時候,先住在花園村,後來家裏人口太多,住不下,才搬到寬街。再往後曾經在東交民巷8號住過一陣,以後又住過西山25號樓,幾經輾轉,最後到了現在的家。

  鄧林:我們搬家的原因都是政治方面的,是隨着父親的政治命運的改變而不斷地搬來搬去。我們搬家、收東西、裝箱子的經驗特豐富。因爲“文革”中經常是限時搬家,不管多少東西,兩小時之內必須搬完,不搬也得搬,所以練就一身硬功夫。

  鄧榕:我算了一下,在“文化大革命”中間,我們來來回回搬了十幾次家。

  鄧林:剛搬進這裏的時候,院裏都是部隊種的莊稼,沒有現在這麼多花草。

  鄧榕:中南海里早年也不能種花種草,都是種莊稼和蔬菜,大白菜,還有玉米。因爲花花草草是小資產階級情調。爲什麼說我們老人家特別呢,就是人家種莊稼的時候,他就要在家裏種花種草。

  鄧樸方:當時我們在中南海的院裏有四個方花池,裏面什麼花都有。

  鄧榕:太平花、玉簪花、櫻花、海棠、榆葉梅、迎春花、月季、牡丹、芍藥……全有,就那麼一小院。老人家就是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欣賞和崇尚這種大自然的美。

  鄧林:老爺子特別喜歡完美的東西,喜歡整潔,喜歡自然、有序的環境。

  鄧榕:父親特沉默寡言一人,不多言不多語的,但看見花他就上去聞一聞,特享受的樣子。孩子們摘了花以後插在他身上,他也就那麼戴着花到處走。

  鄧樸方:春暖花開,老爺子愛到外面去,到玉泉山或是到中南海里面看花,一定要找一個花開得比較好的地方。

  鄧林:春天的時候中南海的海棠開了,他專門到中南海去看。有時孩子們把柳條摘下來做一頂柳條帽,給爺爺奶奶戴上,都特高興,還戴着照相。

  鄧榕:是花草樹木,他都喜歡,不是單喜歡哪一種花,偏愛哪一種樹。他吃東西也不挑食,但喜歡換着吃,只是不愛吃那些海鮮。

  鄧樸方:好吃的,他能吃出好。好酒,他也喜歡。黃酒、茅臺、葡萄酒,什麼都喝。不喜歡XO,不喜歡喝有香料的白酒。

  鄧榕:喝碗稀飯,吃點鹹菜,他也覺得特滿意。他總說,稀飯是好吃的東西,你們不懂。他最愛喝的粥是綠豆粥。他不是一個認定一樣東西就不變的人,我覺得他這人就是喜歡豐富多彩。

  “老爺子總是說:等我退休了以後,要享受一個真正平民的生活,上街去買東西,逛逛商店。只不過,他到哪裏都被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後來就不想再出去‘擾民’了。”

  說到這個話題,鄧家兄妹一口氣講了好幾個故事,讓人忍俊不禁。明擺着的,平民生活對這位老人來說只能是永遠的奢望。

  鄧榕:老爺子總是說,等我退休了以後,要享受一下一個真正平民的生活,上街去買買東西啊,逛逛商店。有一次到上海他真去逛商店,臨要到商店的時候,說我要買點東西,可身上沒錢。當時一車人的身上都沒帶錢,就吳邦國同志帶了十塊錢,掏出來借給了他。老爺子拿着這十塊錢,在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給孩子們買了鉛筆橡皮,回去後才把錢還給了邦國。

  鄧林:他就做了那麼一回老百姓,周圍還圍了一大幫子人。回來我們問他:“老爺子你今天逛了商店,看見什麼了?”他說:“就看見人了,以後再不去了,擾民。”

  鄧樸方:他輕易不出去,因爲一出去要“佈線”啊什麼的,他就覺得擾民。他也說,不要佈置,不要搞這些,但是有警衛制度,他也沒辦法。以後年紀大一點,我們動員他到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郊遊,他不去,說:興師動衆,麻煩得很呢。

  鄧榕:最多就是去釣魚臺,還有就是中南海。再遠的地方,他就不願意去了。他一貫不願意擾民,比如去黃山不讓封山,到四川看武侯祠,他也不讓封閉。中央警衛局的孫勇他們就忠實執行老人家的指示,警衛員都穿着便衣。去了以後,羣衆發現了就被圍起來了,人山人海,結果出不來了。後來好不容易上了車,圍的人太多,車子開不動。羣衆圍着車子鼓掌,場面很感人。可是老人家說,你看我們一到哪兒,就是擾民。

  鄧林:有一年去成都,我們先去杜甫草堂,看到梅花開得特別好,回來就鼓動他也去看看。老爺子同意了,去了以後想不到又是人山人海,只好到最後面一個小院,地上擺了幾個盆景。回來問他看見梅花了嗎,他說看見了,那個院子裏有幾盆。其實草堂廊子外頭的梅樹全都開花了,不過全是人,他看不見。

  “老爺子愛散步,走路的時候從不戴計步器,都是自己數數,走路一句話不說,拐彎都是走直角。”

  生活祕書作過精確測量,院子裏的環形路一共長188米,鄧小平每天沿着這條路散步。既是鍛鍊身體,也是思考問題。散步的習慣他保持了幾十年,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甚至在政治環境最惡劣的時刻,也是如此。著名的“鄧小平小道”,就是他謫居江西時,在沒有路的地方一天天一步步走出來的。

  鄧林:我記得曾給自己一個命題,就是拍“鄧小平的一天”。嘗試了好幾次,我覺得太難拍了。他的生活太規律,太普通,不覺得哪一天拍出來的東西能出什麼彩。他每天早上起來吃飯,吃完飯看文件,看完文件散步,散完步看報,看完報又該吃飯了。然後下午午睡,看錄像啊,看書,打橋牌啊,晚上看看電視,覺得跟老百姓一樣,太普通了。你想找一個戲劇性畫面,找一個特別有情趣的鏡頭,找不着。所以拍了幾次也沒成功。

  鄧榕:早年的時候,老爺子散步都是走20多圈,後來年紀比較大了以後,一開始規定18圈,最後15圈,10圈。他都自己數着,走路極其認真,一句話不說,護士跟在後面。我媽媽一開始也跟着他,但是他走得太快了,我媽媽跟不上,連我們這些年輕人也跟不上。他散步不是說慢慢悠悠地散心,而是用自己最快速度健步走,當作一種體育鍛煉。當然,他在散步的時候也在思考問題。

  散步的路線就是從房門出來,逆時針沿着院子裏水泥路的外圈走,絕不走裏圈,拐彎的時候也是拐直角,永遠是走最外圈。陪他的人走內圈,他就說:偷懶。

  鄧樸方:在江西的小路也有兩條。一條是去工廠上班在田埂上走的路,還有一條是在院子裏散步、思考的時候,圍着我們住的小樓走。因爲他這個人特別嚴格,每天走固定的路線,走着走着院子裏砂石地上他走的地方就白了,把小石頭都走開了。

  鄧榕:我從日本給他買過計步器,他不戴,說我自己數數最準。

  (聊到這兒時,小平生前的保健護士王海珍來了,也加入談話。鄧家的工作人員,幹得時間都很長,有的老人從50年代起就一直跟着,很多情況,比家屬子女知道得還多。他們,同樣算得上是小平的親人了。)

  王海珍:首長繞圈數得確實準,有時我們跟着,走着走着就分心了,自己把圈數給忘了,但是首長肯定會記得的。走到門口夠了圈數他就不走了。我才知道自己數錯了,趕緊去給他開門。他差不多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基本上文件都看完了,就在院子裏走個十來圈。

  鄧榕:他也愛游泳,但從不在游泳池遊。他說,心情不一樣,我要遊就在海里遊,大海多遼闊。他游泳非常好,一下海就是兩小時。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這樣,從海邊一直游到深處,在攔鯊網那兒來回遊兩個小時,然後再游回來上岸。深水浮力更大浪更小,水也乾淨,最舒服了。如果浪特別大的時候,他就拉着游泳圈,讓工作人員把他拉到深水去,然後自己在深水遊。

  鄧林:遇見大的波浪,老爺子不喜歡跳浪,而是從水裏鑽過去。

  “他工作的效率特別高,習慣坐在屋角的沙發上批文件,孫子、孫女爬在旁邊的地板上剪紙、堆積木,各得其樂,互不干擾。”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新華社攝影記者有一次在北戴河想給他拍張辦公照,老人家勉強擺了個坐在辦公桌前辦公的樣子,說:“我從來不這樣辦公。”

  鄧榕:有這事。老爺子晚年不習慣正襟危坐地在桌前辦公,平時他喜歡坐屋角的臥榻或沙發,腿放在腳凳上批文件,旁邊茶几上放着茶杯、眼鏡、放大鏡。孫子、孫女爬在地板上玩剪紙、堆積木,各得其樂,互不干擾。他做每一件事都很專心,是他的特點。工作的時候,效率特別高。當年美國記者華萊士問他說你一天工作多長時間,他回答說我一天工作兩個小時,華萊士還以爲自己聽錯了。實際上爸爸講的工作時間就是他看文件的時間,不包括談話、開會。他平常還有很多時間是思考,有的時候在看電視,其實根本沒看進去,多半都是想他的事。不過,辦公時間兩個小時還是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他的效率特別高。

  鄧樸方:他處理文件比較快,從來不壓文件,一個上午全把文件處理光。

  王海珍:首長見外賓,很少見到祕書過來給他講外賓的情況什麼的。

  鄧樸方:老爺子見外賓的時候祕書基本都不跟着,也就晚年纔跟着。

  鄧榕:他見外賓之前,就看接待單位準備的一摞相關的材料,看完了以後就去見外賓。到場以後主辦單位通常要彙報情況,他一般都說情況我都瞭解,然後就跟外賓談。

  鄧樸方:我出國訪問見過很多大使,他們都跟我說特別願意陪老爺子見外賓。因爲老人家講出話來,不用整理就是一篇文章。另外呢他講話頭腦特別清晰,有邏輯,有條理,所以在場的翻譯都願意陪他見外賓。

  鄧樸方:我們陪老爺子打橋牌多一點,打檯球也是,我從小就跟着他。家裏面有個檯球桌,兩個紅球兩個白球的,不是斯諾克也不是撞球,沒袋子,算分的。他打得很好。打檯球他選擇對手還是比較嚴格的,不願意跟打不好的人玩,要找打得好的。

  鄧榕:老爺子這個人,不論做什麼,都做得很認真,都要求高水平。

  鄧樸方:那時候我記得老爺子打檯球基本上就找兩個人,一個是孫志遠,一個是黃敬。因爲這兩個人打得比較好。打橋牌也願意找好手,有的時候也跟國家隊選手打,男女隊都打過。

  鄧榕:他的記憶力驚人。他的數學計算能力,心算、口算能力極強。經濟數字幾乎過目不忘,打橋牌也是,特別會算牌。

  “他博覽羣書,通讀《列寧全集》,熟讀《資治通鑑》,愛讀人物傳記,但不在書上寫一字一句批註。”

  小平生前用過的書房,是一間42平方米的房間,鑲着實木地板。辦公桌、書櫥和沙發都被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世紀偉人鄧小平》展覽借去了。空蕩蕩的書房只剩下暫時放在地上的半屋書。有《列寧全集》,也有《毛澤東選集》,還有整套的線裝《二十四史》。這些書籍都是小平生前翻閱過的,他的子女們翻起來小心翼翼,視若珍寶。鄧林拿起一本厚厚的《辭海》,是中華書局1947年的版本,已經翻得很舊了,折損的硬紙殼書皮是用訂書釘固定住的。鄧榕給記者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是1957年8月出版的,定價4元5角5分,已經磨損了。

  鄧榕:家裏這些書每次搬家都帶着,包括去江西,寶貝得要命。我父親沒有看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看的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通讀了《列寧全集》。除了中國歷史書,他還喜歡外國的人物傳記,看得非常多。還有就是外國古典小說,西方古典名著都看過,喜歡雨果,特別喜歡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老爺子愛看地圖。出差總帶着兩本地圖冊,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一本《世界地圖》,到每個地方都要打開地圖知道自己的方位。還愛看字典辭典,常看的有《中國古今地名》《中國人名大辭典》。他曾打開《康熙字典》指給我看,我名字裏的這個榕字,《康熙字典》的解釋是榕樹“成蔭不成材”。

  他睡前經常看武俠小說作消遣。他說,武俠小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看了記不住,下次還可以再看,根本不過腦子。

  他最喜歡中國古典史書,特別是《資治通鑑》,家裏有兩套,其中一套是線裝本。《資治通鑑》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應該叫熟讀。他通讀《二十四史》,喜歡裏面的前唐書和後漢書。老爺子還特別愛看《三國志》。他看書的特點是博覽羣書,而且愛好非常廣泛。政治人物的傳記看得多,主要是跟二戰、跟他自己的軍事生涯有關的,比如蘇聯的朱可夫回憶錄等,他很注意地看過。還有國內的比如聶榮臻回憶錄等。但他自己不寫回憶錄。

  鄧樸方:他看書從來不在上面寫字,連個道都不畫,熟記在心,融會貫通,不是那種記啊畫啊的人,一切都是在腦子裏,一種精神的領悟。他也沒有記日記的習慣。

  鄧林:“文革”的時候抄我們家,一沒有抄出存摺,二沒有抄出老爺子日記。乾乾淨淨,他們想抄的我們家全沒有。

  鄧榕:他這個人就是看宏觀、全局,抓要害,小事他不管。

  鄧樸方:他自己的工作習慣是提綱挈領,抓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有些小事也很重要。他講究分工,該負責的負責。另外一個考慮就是一定要把年輕人培養起來。

  “父親百年誕辰特別感到傷感,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都與父親息息相關,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種懷念吧,濃濃的,化解不開。”

  小平同志告別這個院子已經7年了,鄧家兄弟姊妹5家三代至今仍團聚在這裏。每逢小平的忌日,母親卓琳就帶着孩子們在院子裏遍撒花瓣。按小平同志的心願,他的稿費,捐贈了教育和科技事業;他的遺體,捐獻醫學事業;他的角膜,捐給需要光明的病人;他的骨灰,迴歸大海。留給親人的,唯有滿院子無處不在的記憶。

  鄧榕:這種懷念的思緒是每天每日,隨時隨地伴隨我們。

  鄧樸方:時間長了這種傷感慢慢會淡嗎?其實沒有,特別是這次紀念百年誕辰,特別感到傷感。

  鄧榕:這種懷念是濃濃的,化解不開的。別人家有些父親可能比較嚴肅,沒有跟子女那麼親近,工作很忙,偶爾見一見,週末見一見,我們是天天在他身邊,時時刻刻都在他身邊。他除了開會出去以外,工作、生活都在這裏。我們子女跟父親的關係非常親密,他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繫在一起。我們都五六十歲的人了,如果問我們生活中有哪一部分能夠剝離出來跟父親沒關,我們可以告訴你,沒有,不可能。

  鄧樸方:他沉默,這大家都知道,不怎麼說話,耳朵有點聾,好象別人說話他也沒什麼反應。但是他表達感情的方式,特別細膩,不是那種很誇張的,動作很大的。我這次翻畫冊,又看到老爺子嗑瓜子的照片,多生動啊,一盤瓜子兩杯黃酒。桌上那桌菜是大家共同吃的,這一盤瓜子,那就是他的財產,給這個點兒,給那個點兒,經常還給我一點兒:“胖子,你拿幾個瓜子。”我們對面坐着,嗑幾顆瓜子,他有時候一兩句話,有時候就看你一眼。別看他不說,但是心裏什麼都有數。

  鄧榕:飯後給他削一盤水果,他吃兩口,然後就往這邊一推,說大家吃。給孫子、孫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那就是他可支配的資源。你如果特高興地吃了,他就感覺很滿足,美滋滋的。母親還給他備了箇舊餅乾盒,裏面給他放上巧克力、餅乾、山楂片什麼的,孫子孫女一到爺爺這兒來了,他就特高興地給他們分。又得意又有點“可憐”地說,“爺爺就這麼點權力。”

  鄧樸方:記得有一次,羊羊照相的時候不知是怎麼受了委屈,嗚嗚哭了,這正是爺爺賣好兒的時候,“來來來,到爺爺這兒來,有爺爺保護”,還掏出手絹給孩子擦眼淚。

  鄧榕:老爺子身邊的工作人員,象她們這些護士,來我們家的時候護校剛畢業,小姑娘,來了以後長了,談戀愛,結婚,生孩子,生完孩子把孩子都抱我們家來了,一直到現在。我們家老頭兒老太太都把她們當自己家裏人一樣。我們這個院就是個大家庭,不光是我們子女多,親戚多,工作人員都在這兒,都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

  王海珍:我生孩子的時候,卓祕書(鄧辦工作人員對卓琳同志的習慣稱呼)還去我們家,我根本沒想到。因爲當時是夏天,天氣特別熱,我愛人連上衣都沒有穿,一開門看是卓祕書,趕緊往屋裏跑去穿衣服。讓我特別感動,因爲那次是剛生完孩子也就3天左右。卓祕書拿着雞蛋,醪糟,她是雲南人,雲南人都講究由孃家人來給姑娘送醪糟,醪糟下奶,所以她給我帶了一桶醪糟,還有10斤雞蛋,代表首長一塊看我,還給我孩子送了一身衣服,現在我還留着。

  8月22日是鄧小平百年誕辰,全家人除了慣常的一同聚餐,切蛋糕,吃麪條外,還特別準備以一臺音樂會來表達懷念之情。鄧楠的女兒眠眠諳熟外國古典音樂,她悉心挑選音樂會的曲目,希望藉3部音樂名篇,映現爺爺波折而頑強的人生、雄健而剛毅的精神。

  第一部是李斯特的《前奏曲》,它凸現不斷探索、追求、奮鬥的人生;第二部是理查·施特勞斯的聲樂作品《最後的四首歌》,通過優美的詩句,道出人在晚年對生命的熱愛和眷戀;第三部是理查·施特勞斯的《英雄生涯》,這是一部宏大的交響作品,以“英雄”爲主題,吟誦人類永遠追尋的崇高境界。

  看得出這是全家人的精心籌劃。雖然,華章奏鳴並不能沖淡深藏心底的思念,但至少可以抒發他們緬懷的重重心緒。

  直到離開,也沒見到卓琳。孩子們說,正在臥室裏休息的母親身體尚好,只是年紀大了,行動要格外小心。母親現在是全家人重點保護的對象,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立誓“砍頭也要跟着他”的這位老人,失去伴侶後的心情,難與旁人言道。

  臨別回望,院子裏的“雙龍樹”還是那麼蒼勁,樹幹是相距不遠的兩株,但到了空中,枝與枝相連,葉與葉相交,已經難分彼此。

稿源 新華網 編輯 郭劍洪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基金贖回嚴重藍籌股鏈條被破壞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無間道 三類基金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一度跌破5000點 牛市爲何有七成股民虧損
政策缺乏“主見” A股市場必然迷失
南汽、菲亞特“協議離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廣東大勝山東奪九連勝 大鵬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節實錄:弗老大上場助推姚麥 火箭大比分領先
弗老大引領火箭板凳大爆發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國女排聯賽總決賽將開始 天津女排考慮引援
雄鹿主帥贊易建聯比諾天王出色 稱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空調鞋美國問世 每雙鞋售價約60美元(圖)
“嫦娥一號”衛星試傳月球圖像數據
“野生中華鱘再現長江”遭專家否定
一級保護動物懶猴半夜爬上農婦蚊帳
從嫦娥失蹤到華南虎風波 看中國式網絡影響
周杰倫承認新專輯銷量下降 只關心是不是第一
《鐵嘴銀牙》主創宣傳 佘詩曼力撐陳小春(組圖)
田亮葉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會退出娛樂圈
傳楊樂樂汪涵處分居狀 陷感情危機
張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動 衣服下滑頻護胸(組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