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今日起受理首批《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申請
 |
| 8月23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民警在展示將換髮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
8月23日,在中國居住生活了50年的美國專家寒春,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受理大廳,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填寫外國人換髮或補發永久居留證件申請表。
這是北京市公安局在8月15日《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受理的首批申請。據悉,公安機關將在一個月內爲寒春等已具有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換髮“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寒春在抗日戰爭時期就來到中國支持中國革命,80多歲的寒春是和在中國生活了59年的日本的中村京子一起來的。他們對綠卡非常讚許,這將使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永久居留資格是一國政府依據本國法律規定,給予符合條件的外國人在本國永久居留而不受居留期限制的一種資格。
據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處長杜太原介紹,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申請、審批對象主要是在對中國經濟、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基礎性、根本性推動作用的行業、單位任職的高層次外國籍人才,在中國有較高數額直接投資的外國籍投資個人,對國傢俱有重要貢獻的特別需要人員以及上述人員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同時,夫妻團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以及老年人投靠系親屬的人員也是審批對象。
據北京市公安局有關人員介紹,在華投資的外國人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由申請人投資數額最多的投資地公安機關受理,在華任職的,由申請人長期居住地公安機關受理。居住地與工作地不在同一地區的,由任職單位年在地公安機關受理,上述人員的子女或配偶,由有關中國公民戶籍所在地或具有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長期居留地公安機關受理。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負責受理、審覈在北京市工作、居住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的申請。公安部爲審批機關。公安機關自受理之日起,6個月以內批准或不批准在中國永久居留的決定。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馬誠禮對記者說,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和中國打交道,現在我居住在北京已有8年的時間。“綠卡”制度出臺非常好。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表現。現在在中國的外籍人員有很多,他們需要中國有這樣方便的綠卡。這對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籍人才很重要,這表現出中國政府對他們的鼓勵,這個措施的出臺很及時也很有意義。
在滬老外開始申請“綠卡”門檻高要對社會有貢獻
 |
| 8月23日,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執行總裁彼得·博格(右二),正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請辦理在中國永久居留的相關手續,博格是在滬工作和學習的6萬多外國人中第一個申請辦理中國“綠卡”的。當日,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根據有關規章開始正式受理外國人申請在中國的永久居留權的工作。 |
23日10時左右,十餘名外國人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綠卡”申請窗口前排起隊伍,準備申請在中國的永久居留權,也就是“綠卡”。這些外國人手裏拿着花花綠綠的各種證照,在受理窗口前仔細詢問,並根據出入境管理人員的要求填寫表格。公安部、外交部20日宣佈中國實施“綠卡”制度後,這是受理“綠卡”申請的第一個工作日。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中國“綠卡”的門檻是比較高的,這在上海申請“綠卡”的外國人中頗有體現。上海克虜伯不鏽鋼有限公司總經理格哈德·麥賀法即是其中一位。這位奧地利人還是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曾獲得過浦東發展傑出貢獻獎、白玉蘭榮譽獎,還是上海市的榮譽市民。49歲的麥賀法告訴記者:“以往過半年就要換一次居留證,如果‘綠卡’申請下來,10年才換髮一次證件,和你們的身份證享受一樣的‘國民待遇’。”
來申請“綠卡”的外國人裏,有幾位是美籍華人。上海盛大網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唐駿的經歷頗爲有趣。1993年,唐駿作爲中國公民在美國獲得“綠卡”,1998年獲得美國國籍。在上海工作7年的他,經常感覺到手持外國人定期居留證的“麻煩”:出入境要辦簽證,居留時間到期要換證,去外地或者“跳槽”還要辦備案手續……唐駿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還在美國,他希望一家人都能辦出中國“綠卡”。談到美國“綠卡”和中國“綠卡”的不同,唐駿說:“美國更多要求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作爲非移民國家的中國還要求你爲社會作出一定貢獻。”
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局長馬振東告訴記者,在實施“綠卡”制度之前,上海共有130餘名外國人獲得中國定居權,其中絕大多數是老一代華僑的後裔;改革開放以來,只有6名外國人在上海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資格,其中已故的美國人耿麗淑參加過中國革命,其他5人是對上海有特殊貢獻的外國友好人士。實施“綠卡”制度後,批准定居和授予永久居留資格都統一爲授予永久居留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