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讀者舉報首都機場擴建工程———3號航站樓建築工程A-1合同段使用『三無』纖維產品。
據了解,承建該工程的是北京市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城建集團)。8月份,城建集團該工程總承包部進行了用於航站樓底板纖維的招標,先後有3家單位遞交了投標書,最終江蘇方大特種纖維制造有限公司(下稱方大公司)中標。
因招標書規定中標單位接到標書5日內要和中航空港混凝土攪拌站(下稱攪拌站)簽訂供銷合同,所以方大公司的混凝土增強單絲改性纖維很快被送到攪拌站。截至目前,方大公司已供貨3批,第一批為2噸。
攪拌站:中標纖維沒有標識
8月29日,記者在攪拌站一名負責人的陪同下,見到方大公司的每個纖維包裝袋沒有任何標識,裡面分裝的14個小包裝袋裡也沒有標識,且袋口是人工紮緊的。這名負責人說:『作為國家重點工程用的商品,至少也應該在包裝上打上廠名、廠址和生產日期,但纖維不是我們選的,我們只管把它和混凝土搭配好給機場供貨。』他說,攪拌站為此已經向承包方打了報告,但至今沒有回音。
9月1日,第三批方大公司的纖維運到攪拌站,在該站實驗室進行檢測配比。實驗室主任朱福超承認,第一批纖維的光澤度好,切斷整齊。而這批纖維不但不成束,色澤暗淡,而且單根有明顯彎曲,這是他之前沒有遇到過的。說完這些後,朱推說有事便匆匆離開了辦公室。
廠家代表:工程催促緊來不及弄
昨天,記者與方大公司在京的銷售代表劉宇取得聯系。劉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產品包裝沒有標識是因為原包裝為100公斤的工業壓縮包裝,是有標識的。他們私自分包是為了使用時再人工拆開包裝,而且工程催得緊,來不及加工標識。至於第三批纖維出現異樣的問題,劉的解釋為這批是用大機器做的,為了有利於纖維的分散性,他們專門用吹風機將其吹散所致。
權威部門:沒有標識就是『三無』產品
對此,北京紡織纖維檢驗所技術部主管齊先生表示,在纖維產品的外包裝上應有廠家名稱、產品重量、規格、生產日期、地址等信息,沒有任何標識的纖維產品都可列入『三無』產品。至於攪拌站第三批纖維出現的問題,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科研開發項目負責人劉女士告訴記者,用吹風機吹散纖維不科學,因為這樣會帶入粉塵等物,其實纖維完全是可以通過水來分散的,無需耗費吹風機的電能。對於廠家代表解釋的100公斤壓縮包裝,她表示沒有見過,只是聽說國外有用的,而更多為了方便運輸,不是作為銷售包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