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緩衝區方案確定後,這一區域內的衚衕將不得隨意成片拆除 |
 |
| 內容:緩衝區範圍爲皇城範圍。故宮佔地面積86公頃;緩衝區面積597公頃 |
內容:以1984年市政府批准以及後來修正的舊皇城及北城區(含故宮)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爲基礎,結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皇城保護規劃提出故宮緩衝區的範圍。這一範圍實際上包括舊皇城和由什剎海、南鑼鼓巷、北鑼鼓巷和國子監4處歷史文化保護區及其建設控制區域組成的北城區,同時局部向南擴展到天安門廣場南,北部控制區增加張自忠路北等一部分範圍。緩衝區佔地780公頃,建設控制區佔地597公頃,加上故宮佔地面積,共計1463公頃。
初步評價: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支持,獲得通過,但存在現代建築。
初步確定兩備選方案對故宮周邊建築做嚴格要求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市規劃委員會和市文物局已經初步確定了世界文化遺產故宮保護緩衝區的兩個備選方案,昨起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據瞭解,北京舊城的基本格局形成於元代大都城,定型於明清時期。北京明清舊城共有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此次,初步確定的故宮緩衝區主要由皇城和內、外城三部分組成。
明年2月,最終確定的方案經批准報世界遺產中心備案後將正式生效。屆時,緩衝區內的衚衕、四合院將受到嚴格保護,同時興建新建築的高度、體量、色調、風格都將受到嚴格控制。
劃定故宮緩衝區的徵集將在本月內結束,市民可登錄北京市文物局的網站(www.bjww.gov.cn),點擊“政務公開”欄目中的“領導信箱”,將自己的建議反映給市文物局。
管理要求--緩衝區衚衕不得成片拆
緩衝區草案提出了明確的管理要求,即緩衝區實行分類保護。在緩衝區內興建新建築和構築物,必須符合建設控制要求,建築高度、體量、色調、風格都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對不符合建設控制要求的建築逐步整治,使改造後的建築在規模、空間尺度、建築形式、色彩等方面與傳統風貌保持一致。
同時,這一區域內的衚衕、四合院將被嚴格保護,原則上也不得成片拆除,主要街巷原則不再繼續加寬。改變改造工程大拆大改的方式和以開發商爲主的做法,要形成以政府爲主體的局面,推行循序漸進、逐步改善的原則。
馬上就訪
昨天,記者就“劃定故宮緩衝區的徵集方案”採訪了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梅寧華稱,故宮緩衝區的建設是爲了保護故宮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原生環境”。
據梅寧華介紹,劃定故宮緩衝區主要是控制故宮周邊環境,使其周邊環境與故宮本身的風格相協調,最好是與故宮的“原生環境”相統一。一旦故宮緩衝區範圍確定下來,故宮緩衝區內不準新建高於9米的現代建築,並且新建築的風格是仿“明末清初古建築”的風格,與故宮本身的建築風格要一致。
故宮緩衝區的四合院和衚衕也將嚴格保護,尤其緩衝區內的很多衚衕和四合院本身均爲歷史街區,因此要逐步向緩衝區外疏導部分居民,降低緩衝區內的“居民密度”。
觀點:應明確懲處內容
華新民(文物保護社會工作者)她覺得草案二顯然要比草案一好。
她認爲,衚衕、四合院不得成片拆除的概念太模糊了,不夠具體,最好能細化到具體的區域。而“主要街巷原則不再繼續加寬”的提法同樣很模糊,她認爲保護範圍內的所有街巷都不能加寬。此外,關於世界文化遺產故宮保護緩衝區方案和管理要求上沒有明確監督、懲處的內容,如何來保證文件規定能落到實處?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考慮出臺監督措施。
名詞解釋--緩衝區
一個在遺產周圍的地區,其用途受到限制,以提供一個附加的保護層;形成緩衝區的地區須經過技術研究個案處理。緩衝區的規模、性質和授權用途的細節,以及精確描繪其範圍的地圖應一併附在遺產申報文本中。
方案出臺背景
1987年故宮成爲世界文化遺產,當時尚未劃定其緩衝區。
2002年6月世界遺產中心對北京舊城內衚衕、四合院的大量改造提出異議。
2003年6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次會議提出對北京的城市開發壓力錶示擔心,要求中國政府於2004年2月1日前就加強世界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所採取的措施提交進展情況報告,包括對緩衝區遺存歷史建築的評估。
2004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建議儘快明確故宮保護範圍和緩衝區,並將有關文本、圖紙報世界遺產中心。他希望以此了結由南池子改造工程引發的國際社會對故宮世界遺產環境保護狀況的非議。
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8次會議對故宮的保護狀況進行了審議,要求北京於2005年2月前完成故宮外圍的建設緩衝區的劃定工作並將“文本”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