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獻血辦市衛生局市教委市血液中心聯合舉辦
“流動血庫”全面擴容 接受各界無償獻血
北方網消息:今天上午,天津市政府獻血辦、市衛生局、市教委、市血液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天津市無償獻血秋季行動”在全市啓動。始建於1999年的本市“流動血庫”將在活動期間全面擴容,接受各界羣衆無償獻血報名。據瞭解,隨着本市衛生資源調整和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大批外地患者來津就醫,導致本市臨牀用血量迅速上升。其中器官移植、血液病、腫瘤等“用血大戶”,收治的外地患者已佔其全部患者數的五至八成。自《獻血法》實施以來,本市臨牀用血自給率雖然增長了近10倍,但仍遠遠不能滿足醫療臨牀用血需求。
據有關部門介紹,與目前國內某些城市臨牀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相比,本市獻血工作呈現“兩低”特點,即臨牀用血自給率偏低和市民參與街頭採血比例偏低。衛生部最新測算顯示,本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臨牀用血量每年高達15萬多袋(每袋200毫升),平均每天至少要有411人次獻血才能滿足臨牀需求,而去年本市實際無償獻血爲64917袋,臨牀醫療用血自給率僅爲43%。本次“無償獻血秋季行動”,將逐步建立鞏固本市自願無償獻血志願者隊伍,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爲“流動血庫”擴容,推動無償獻血工作。
國家出臺政策禁止血液外地調撥 天津現近六成臨牀用血需靠外援
津城血荒 咱得行動
本市臨牀用血自給率僅爲43%,意味着其餘部分均來自外地調撥,臨牀用血缺口實際爲每年8.5萬袋。日前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向血液外地調撥說“不”,對於嚴重依賴血液外援的天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據瞭解,爲了解決近年來外地患者增加帶來的臨牀用血供需失衡現狀,最大限度地提供救死扶傷的醫療服務,經國家衛生部批准,本市曾多次從外地緊急調血以保證臨牀搶救需要。但由於目前國內一些地區非法採供血猖獗,導致血源質量下降,艾滋病、肝炎等多種經血液傳播疾病成爲輸血的最大隱患。爲了有效遏制這些傳染病的蔓延、規範用血秩序,衛生部出臺相關規定,對外地調劑血液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作爲外地調血的大戶,天津近期血液供給明顯緊張,給臨牀醫療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血液保存期限僅爲35天難以提前儲備
“流動血庫”呼喚您參與
從醫學角度看,輸血是挽救垂危生命最重要的醫療手段之一。血液作爲一種特殊的物資,在臨牀急救上彌足珍貴,但血液的保存期限僅爲35天,不可能提前進行戰略儲備。因此只有公民將無償獻血當作社會義務,更多人加入到“流動血庫”行列中,才能滿足臨牀醫療的常態需求。
市政府獻血辦負責人告訴記者,爲保障臨牀用血安全,杜絕經血液傳播的各種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臨牀用血必須來自無償獻血。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目前血液100%來源於自願無償獻血者的國家,全球有39個。臨牀用血來源如何,標誌着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道德、教育的發展程度。
天津市民獻血意識不斷提高
無償獻血走上臺前
計劃性指令獻血將被逐步取代
記者從市政府獻血辦獲悉,隨着本市“無償獻血5倍返還”受益者的不斷增多以及公民獻血意識的不斷提高,今後幾年內,本市計劃性指令獻血將逐步被自願無償獻血所取代。
據市政府獻血辦負責人介紹,無償獻血是我國輸血事業的總方向,併爲將來全面實現免費用血奠定基礎。過去我國一直實行的是義務獻血制度,儘管與個體賣血有本質上的區別,但仍屬於有償獻血範疇,加之各獻血者單位發放額外補貼愈演愈烈,已經遠離了義務的初衷。只有無償獻血纔是確保醫療用血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已實行無償獻血。
根據目前本市實行的無償獻血用血返還制度,無償獻血者自獻血之日起,5年內醫療需要用血時,最高可享受相當原獻血量5倍的免費用血,同時家庭成員醫療需要用血時,5年內享受與獻血者獻血等量的免費用血。
本市衛生系統“捐熱血獻愛心”
適當獻血 利人益己
爲緩解臨牀用血自給率偏低的緊張局面,近日本市衛生部門在全行業倡導“捐熱血、獻愛心”。“在臨牀上若發生大出血,病人生死命懸一線,一刻也不能耽誤。我們無償獻血,也是盡醫務工作者的義務”,剛剛獻過血的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徐連惠書記告訴記者。
市健康教育所裴曉名副所長指出,血細胞是由骨髓造出來的,這些正常活着的血細胞平時有3/4儲存在遍佈全身的毛細血管中,只有一小部分處於運動中。一旦有劇烈運動或失血(包括外傷失血、各種正常失血和獻血),這些存在於血庫中的血液便會立即補充上去,骨髓的造血功能會不斷地運轉維持相對平衡。人體各種細胞都有一定壽命,血細胞同樣不例外,衰老凋亡後也會在體內自然分解,實踐證明適量獻血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