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天津市科委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的矛盾,面對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依靠科技向海洋要水,在海水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利用海水節約淡水資源的產業羣。科技部、國家節水辦已將本市的經驗推廣到全國。
天津毗鄰渤海灣,有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資源。爲了發揮這一優勢,市科委牽頭圍繞海水循環冷卻、海水淡化和生活用水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首先,本市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以海水代替淡水直接用於工業循環冷卻的探索,在海水緩蝕劑、阻垢分散劑、菌藻殺生劑和海水冷卻塔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每小時處理100噸海水的冷卻中試工業試驗裝置。在此基礎上,市科委將“千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範工程”列爲重大攻關項目,並獲得國家“十五”科技攻關支持。今年在天津鹼廠建成每小時處理2500噸的海水循環冷卻示範工程,年節約淡水可達56萬噸,成爲國內第一個海水直接應用的工業化裝置,同時爲本市及國內在工業循環冷卻上大規模利用海水奠定了基礎。
在海水淡化方面和生活用水方面,本市作爲國內最早開展海水淡化的城市,在研發與實踐上創造了數個第一。大港電廠是國內第一個使用海水淡化設備製取淡水的大型電站,並投巨資將海水製成可飲水,銷往全國各地。憑藉着擁有海水淡化科研資源全國第一的優勢,本市從“八五”以來在海水淡化方面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數量也居全國第一,並開發出國內第一套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日產淡水500噸、集裝箱式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爲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有效集成全市科技優勢,2003年本市建成了日產1000噸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成爲我國第一個反滲透海水淡化研發與產業化的公共技術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