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小學期末考試試卷變樣了,以往填空、判斷等題型被充滿人文性、趣味性和激勵性的試題取代,以往一張試卷定“乾坤”的情況被學科多元評價指標體系取代——
北方網消息:天津市小學期末考試日前結束。記者在很多學校發現,走進考場的學生們並沒像以往考試那樣緊張。原來,從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小學建立起學科多元評價指標體系,一改期末考卷成績好壞作爲評價學生惟一標準狀況,減輕了孩子們過重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
試卷“變臉”輕鬆考試
期末考試第一天,記者在和平區小學期末試卷上看到,考試試卷中以往包括填空、判斷等題型設計大變樣,試卷增加了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畫,充滿了人文性、趣味性和激勵性,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減輕了應考的心理壓力。
和平區小學三年級英語試卷上出現這樣的內容:“請你根據聽到的內容,給下面的圖畫着色,然後將代表該顏色的編號填寫在相應的序號後,如果你還有時間,請給其餘的景物塗上漂亮的顏色,比一比誰的畫面又整潔又美觀。”在一張一年級的語文試卷的最後寫着:“小朋友們,做了這張練習,是不是覺得語文很有興趣?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意請在下面的方框裏塗上你滿意的標記。”學生們答完這張考卷後,有的在旁邊畫上了笑臉,有的畫了個大拇指。南開區小學期末試卷卷面題目設計中,使用了與學生交流性的語言,如:我會讀、我會連、我會寫、我愛動腦筋等,減輕了學生在筆試檢測中的壓力,讓學生在輕鬆氣氛中完成檢測。
一紙試卷不再定“乾坤”
據瞭解,過去的學科評價注重考試結果,並且以筆試爲主,主要考查知識點,因而形成了“上課講考點、下課背默考點”的情況。學業評價以考點的記憶程度爲衡量標準,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小學課改實驗實施以來,伴隨評價與考試製度的改革,更加註重對學生過程性評價。評價內容不僅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更是全面地、綜合地評價學生的整體素質。紅橋、南開、和平、河西等區都建立起語文、數學、外語學科多元評價指標體系,嘗試從多方面、多角度評價學生。語文學科的評價項目分爲“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積累”5個方面,數學、英語學科的評價項目也分爲多個方面。此外,每個學校還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各自的評價特色。河西區自從實施新課程以來,不再依靠一張試卷定“乾坤”。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在進行分項測試夯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進行以具有情境化、整體化、發展性、反思性、靈活性並集課改學科評價於一體的《快樂展示臺》活動,如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活動中鼓勵學生主動在生活中識字;“我是小詩人”活動中模仿、創作詩歌;“爲飲料罐設計包裝”活動中體現學生綜合運用語文、數學、美術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這種評價比一張試卷的容量大得多,對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激發並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很樂於參與評價。
“再努力”取代了“不及格”
據瞭解,各區還把評價過程分爲學生本人自評、同學之間互評、家長對孩子評價,最後再由教師綜合進行評價。紅橋區各小學把學科評價結果劃分爲“優秀”、“良好”、“合格”、“再努力”4個等級,用“再努力”取代了“不及格”。對不能量化的項目則採取語言描述的形式,紙筆性考試則採取等級與百分相結合的方式,有的學校還採用圖表方式評價。通過評價結果,使學生本人瞭解自身的發展狀況和明確努力的方向。而音、體、美、自然等學科的考評,在學期末特意增加了一項特別的考試——“我能行”展示。採取學生自主申報、自主選擇的方式進行,展示出他們的特長。
通過這樣的多元評價,使學生更多感受到的是一個學期的付出所帶來的喜悅,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期末孩子自選AB卷
近60所小學在剛剛結束的考試中,二年級語文、數學,三、四年級英語等課改起始科目都爲學生們提供了A、B兩套試題:A卷面向中等及偏下水平的學生,重點加強基礎知識的考查;B卷面向中等及以上的學生,適當增加了題目的數量和靈活性。學生在考試之前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自由地選擇試卷,也可以諮詢老師獲得指導。
據瞭解,除了分層考試外,一、二年級語文、數學,三、四年級英語還實行免試。上學年被評爲市、區級三好學生,或平時作業和單元學習質量檢測中獲得全優的同學都可以提出免試申請,得到學校的批准後就可以不用參加期末考試了,他們的成績將被直接認定爲優秀。走出考場後,很多孩子告訴記者:“我們考試一點也不害怕了!”他們對以後的學習也更加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