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標籤玩貓膩 貨物排列有問題 衛生安全存死角
北方網消息:春節前夕,天津各大商場和超市的收銀臺前都排起了長隊。本市消協部門針對節前購買食品呈現高峯現狀發出消費警示,提醒全市忽略了食品安全問題。過去消費者覺得一些街頭小店進貨渠道複雜,容易出現問題,因此超市、大賣場成爲了廣大消費者購買日常食品的主要場所。然而有的不法商家費,從而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爲了保證消費者購買節日食品安全放心,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節日食品之前注意食品標籤、商品排列和衛生安全三大問題。
食品標籤存在五種問題
1、短秤少量,包裝物充當淨重。這類問題主要存在於糧油副食品上。如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大米和麪粉,有的包裝袋標籤上標明淨重爲25公斤,而實際重量包括包裝物在內也不夠25公斤。此外像一些火腿腸、方便麪、色拉油等糧油食品,都把包裝物計入淨重範圍。
2、偷樑換柱,“掛羊頭賣狗肉”。一些經營者利用包裝以次充好,偷樑換柱。如把質量不高的大米、麪粉等裝進標明質量高的甚至名牌包裝袋裏,欺騙消費者。比如:有的包按暱┥媳昝魘嵌貝竺祝抗?3.6元,而袋內裝的是色澤質量均欠佳、每公斤僅售3元的本地大米。
3、產品名稱概念模糊。這主要表現在奶製品和飲料上。有的廠商藉助“模糊標籤”,如用橙汁飲料、含乳飲料等冒充橙汁、牛奶,以此欺騙消費者。所以您購買這類商品時一定要看清成分含有什麼。
4、塗改日期。衆所周知,食品是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一些生產者和經營者爲減少損失,利用食品標籤塗改日期,或模棱兩可,或標註不清,或隨意擴大保質期,有的乾脆不標明生產日期,由經銷商出售時蓋上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罐頭、糕點、燒烤製品、副食品等方面。還有的經營者對過期食品標籤進行塗改、挖、粘、重印,千方百計利用包裝坑害消費者。
5、二次包裝污染嚴重。這主要表現在隨意對商家的食品進行二次包裝,且在食品標籤上沒有顯示,結果造成污染,細菌超標,質量下降,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危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
商品排列也能耍花招
1、貨品擺放有明堂。出於對大超市的信任,消費者看到貨架上有自己要買的商品,往往不看出廠日期拿起來就走。這一細節恰恰被有些商家利用。商家的一般擺放規律是,出廠最早的商品擺在最外面,“新生兒”則隱藏在貨架最深處。按照規定,保質期較短,生產日期又相差較大的同類商品理應分開放置,便於消費者選購。
2、到期商品趕場優惠。有些超市常常進行讓利銷售,促銷價的確低於其他超市,但其商品質量卻有潛在問題,因爲有些食品快過保質期了,隨便找個就近的節日搞優惠酬賓大甩賣,是一些商家慣用的方法,對於這類食品,當時吃還可以,再便宜也不能一下買太多。
3、商品標籤難分清。在超市中,應該每件商品上都有標明價格的標籤,但一些商家常常把同類商品的很多標籤密密麻麻地貼在一個貨架上,想找出對應的標籤很麻煩,許多消費者乾脆選好商品到收款臺再說。促銷人員推薦的大都是同類商品中價格最高的。
衛生安全不容忽視
1、現場加工食品原料存隱患。魚快死了,菜快蔫了,肉要剩下了,統統拿來做熟食,是目前一些商家的普遍做法。雖然,這些食品在保質期內,但是理化指標和鮮度都已經下降,存在安全隱患。
2、價格競爭致使食品質量下降。超市之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採購部門拼命壓低進貨價格,直接影響了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沒有監管。
3、衛生有“死角”。因爲超市客流量大,人多手雜,自然造成了污染。但人們似乎沒有重視,忽視了超市潛在的諸多衛生“死角”———超市的購物籃、購物車如果不經常消毒,很容易造成細菌傳播。尤其是在病菌活躍期或疾病流行季節,某些疾病的感染機率會因此增加。超市商品大都是敞開銷售,食品任由人們“擺佈”難免不被污染。
看清標註保存購物憑證
爲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消協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消費者在超市購買食品時,一定要認真看清食品的品牌、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等內容,防止購買到假冒僞劣或腐爛變質食品。2、消費者不要輕信廣告宣傳,一定要做到貨比三家,理性消費。3、消費者在超市購買食品後,一定要妥善保管好電腦小票,並索要發票,一旦食品發生質量問題,可作爲賠償依據。4、購買熟食和開刀水果,應注意衛生,才能食用。5、遇到超市採用減價促銷時,應仔細辨認食品的狀況,看其是否變質或腐爛,不要抱貪小便宜的心態,否則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6、增強公共衛生意識,在超市瀏覽或購物時,不要用手觸摸散裝食品,更不要隨意品嚐,以免造成散裝食品的二次污染,危及他人健康。7、在超市購買的食品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要及時與經營者交涉。交涉不成的,可持有效購物憑證向本地工商、技監、衛生監督等行政主管部門投訴或向法院起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