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瘡:事實上是鉛中毒的鐵證
但是,一種惡瘡,一種對現代臨牀醫學來說尚屬“盲區”的無名皮膚病卻在浙江中部的大地上蔓延,當地人普遍叫它爲“錫箔瘡”。
每年夏天,這種惡瘡就像流感一樣到處暴發,無數接觸錫箔的農民只要皮膚裸露,就會罹患此疾。病初起,極癢,接着發出遍體紅疹,全身擴散,流出黃水,然後化成膿疥,結痂,脫落,再結痂,膿血俱下,痛苦無比,少兒尤甚。
當地一家衛生院腸道門診的一位自稱姓趙的醫生說,這裏抹錫箔太普遍了。至於“錫中毒”,急性的少見,慢性的太常見了,典型現象就是被百姓稱做“錫箔瘡”的惡性皮膚病。
作爲醫生,他最擔憂的是廣大農村的孩子都非常積極地參加“抹錫箔”,爲家庭增收。農村的孩子往往一放學就回家和大人一起“抹錫箔”,全家上陣,蔚爲壯觀,一抹就是成更半夜,雙休日更是放手一搏,一天10多個小時地面對錫箔粉塵,眼睛近視的離工作面只有半尺,怎麼可能不吸收鉛毒呢!
我們這裏週期性喊肚子疼的孩子特別多,一到夏天(嚴格說是5-10月),患錫箔瘡的人成羣結隊,流着黃水。對肚子疼的孩子,以前都當蛔蟲治,或者當做吃了不潔食物來治療,拉肚子什麼的,後來我們一查問,都是在家抹錫箔的,便懷疑是鉛中毒徵象。但是我們做醫生的不能僅憑邏輯來確認“鉛中毒”,我們要的是醫院的“血鉛報告”,才能下結論。於是建議他們去做“血檢”。
但是,做血檢的設備,浦江縣沒有,義烏沒有,金華也沒有,只有去省城杭州做,你想想跑一趟各種開支起碼300元,而那種“血鉛疼”呢,疼過了捱過了也就沒事了,很多孩子就這麼拖過去了……
至於“錫箔瘡”,作爲基層醫生,我可以確定它事實上是鉛中毒的鐵證。事情很清楚:只要經常接觸錫箔,幾乎一定生瘡。以前我們的治療方法無非是搽一些抗菌素藥膏和“膚輕鬆”一類的皮膚藥,但是沒用,繼續潰瘍,後來我們發覺那不是炎症,不是細菌作怪,而是鉛中毒以後的皮膚反應。
疾控中心:血鉛檢測費用巨大真的很難
走馬浙江中部諸縣市,我們有理由對錫箔業的“蓬勃前景”抱有深深的憂慮。
除了急性鉛中毒可以導致突然昏厥以及肝硬化和腎病外,慢性鉛中毒對人體的危害其實更大,它是那麼的隱蔽而緩慢,一如冷水煮青蛙,讓人在緩慢的升溫過程中悄悄地麻痹死亡。
蘭溪市環保局“環境管理科”的吳科長表示,廣大的農村都在做錫箔,他們是聽說了,已經好多年了,農民自己在做,就好像他們自己在割草,養豬,不好干涉。千家萬戶的,有什麼病,不上報,他們也沒法知道。
當天中午,記者在蘭溪市疾病控制中心和該中心辦公室的蔣主任有過一次坦誠的對話。他說,我是學職業病防治專業的。常年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慢性鉛中毒幾乎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作爲疾控中心,我們很難。臨牀上,要確定是否鉛中毒,體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更能確診的必須做血鉛檢測。檢測費用巨大,根本沒有啓動的可能性。
“再說操作性。鉛中毒現象的確是我們疾控中心的監管範圍,但是,他們是汪洋,是一盤散沙,而不是有模有樣的工廠單位,你要禁他們嗎?那就像禁他們捕魚摸蝦一樣,在法理上依據何在?!至於具體的操作,目前的可行性也很小。我們疾控中心管職業病防治的一共才3個人。”
專家:“鉛毒猛於虎”但也不必產生“鉛恐慌”
上海著名藥物毒理學家、第一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汪宗俊先生認爲,鉛毒危害不容小覷,但也不必過於恐慌。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我國著名鉛中毒研究專家沈曉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可怕的是我們對鉛中毒的隱蔽性認識不足。“較真地說,鉛毒還真猛於虎”,沈教授說,但完全不必產生“鉛恐慌”,對慢性鉛中毒主要採用驅鉛治療,目前臨牀治療手段已經相當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