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16日起天津調整成品油價格 92號汽油每昇降0.19元
· 狗不理出圈煥新記:電商為『老字號』搭臺助威
· 新增投資超23億元 一汽-大眾三款新車型將落地天津
· 從5月16日12時至7月31日12時 海河流域實行禁漁
· 天津擬發公租房配租新規 不再搖號 改為輪候
· 中國最北省份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
· 最新!南開區調整小學轉學和初中入學政策
· 百姓問政|主乾道路交口沒信號燈 誰來推動增設
· 駐津央企承擔設計世界最長跨海鐵路橋建設階段性告捷
· 天大訃告|章又新去世 曾參與設計毛主席紀念堂
 

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實錄)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3-07 15:39
 

 

  [主持人廖暉]:各位委員,現在開會。今天大會的執行主席是王忠禹、廖暉、丁光訓、白立忱、張克輝、李兆焯、張懷西。出席今天大會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讓我們對他們表示熱烈的歡迎。(2005-03-07 14:50:04)

  [廖暉]:今天下午的會議議程是大會發言,大會發言分爲書面發言和口頭髮言,書面發言在會議期間印發,口頭髮言分三次進行,今天是第一次進行,共有11位委員發言。首先請劉立清委員發言,吳敬璉委員準備。(2005-03-07 15:02:11)

  [劉立清]:去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就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下面,我代表專題調研組發言,就加強糧食安全講幾點看法和建議:一、去年糧食生產形勢明顯好轉,近期供求趨緊的壓力減輕,但糧食安全形勢仍然不容樂觀。(2005-03-07 15:04:49)

  [劉立清]:去年,由於中央實行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極大地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糧食生產出現了重要轉機,總產量達到9389億斤,增產776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有效地緩解了供求趨緊的壓力,避免了因糧價上漲可能引發的市場物價全面上漲,對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05-03-07 15:05:49)

  [劉立清]:但是應該看到,去年糧食增產,是在前幾年連續減產條件下的恢復性增長,氣候、市場等不確定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與最高產量還有很大差距,當年供需仍有缺口。從長遠看問題更大:一是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經濟的不斷髮展,糧食消費增長與耕地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二是由於農業基本建設欠賬較多,糧食生產的基礎薄弱的狀況短期內很難改變。(2005-03-07 15:06:11)

  [劉立清]:三是由於種糧的效益不高,促進糧食增產的長效機制沒有建立,糧食再增產的難度比較大。這些都表明,糧食安全既有近慮,更有遠憂,糧食供求趨緊很可能是今後相當一個時期的常態,不能因爲眼下糧食生產形勢有所好轉而掉以輕心、鬆氣懈勁。(2005-03-07 15:06:43)

  [劉立清]:二、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是保住主產區,提高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糧食安全的核心是個供給問題。促生產,保供給,主產區是大頭。據統計,我國13個糧食主產省(自治區),耕地面積佔全國的65%,有效灌溉面積佔71%,糧食產量佔70%以上,商品糧佔80%以上。抓好糧食主產區這一塊,就掌握了全國糧食安全的主動權。(2005-03-07 15:07:14)

  [劉立清]:但是,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這些年主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是下降的。除了耕地減少這個原因外,主要是因爲投入不足,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排灌能力下降。多年來,國家水利基本建設投資主要用於大江大河治理和病險水庫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主要靠農民集資和投工投勞。農村稅費改革以後,隨着義務工和積累工的逐步取消,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主要靠村級“一事一議”來解決。(2005-03-07 15:07:56)

  [劉立清]:但許多地方反映,“一事一議”在沒有財政資金引導和激勵的地方,實施難度很大,致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爲了提高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要切實加強主產區農田基本建設,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一是國家要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對農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給予適當補助。(2005-03-07 15:08:20)

  [劉立清]:二是要適應農村稅費改革深入推進的新形勢,在堅決按時取消義務工和積累工制度的同時,動員和引導農民發揚自力更生的好傳統,積極投工投勞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從我們調查瞭解的情況看,主產區農民主要是缺錢,如果國家補助點材料費,農民是樂意出工出勞爲自己修水利的。提高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是個關鍵,也是當務之急。搞好了,才能打牢糧食安全最基本的物質基礎。(2005-03-07 15:08:40)

  [劉立清]:三、保障糧食安全還要高度關注解決西部貧困山區、邊遠地區的糧食問題。西部貧困山區、邊遠地區生產條件差,交通不便,農民一旦缺糧,即使國家有糧也運不到,運到了農民也買不起。所以,對這些地區的糧食問題要給予特別關注。這是糧食安全工作的又一個重點。(2005-03-07 15:08:58)

  [劉立清]:根據我們調查瞭解到的情況,這些地區面臨三大難題:一是生產條件差,許多地區糧食不能自給。二是農民收入水平低,農業投入能力弱。三是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解決農民的吃飯、增收和國家的生態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2005-03-07 15:09:26)

  [劉立清]:我國西部地區生態形勢極爲嚴峻,一些陡坡耕地搞退耕還林是必要的,但靠國家長期補貼糧食搞退耕還林很難持久。我們認爲,可以先通過坡改梯、淤地壩和整修農田水利等措施,按一定的標準建設基本口糧田,把山下的地造好了,再把山上的地退耕,以造保退,以造促退。(2005-03-07 15:10:35)

  [劉立清]:根據在貴州的調查,改造一畝坡地,再加上配套小水窖,國家只需補貼1000元左右。按目前退耕還林辦法,國家一畝一年要補300斤糧食,按每斤07元算,8年要補1680元。所以,用這筆錢補助農民造地效果更好,畝產300多斤的低產田,改造後畝產可提高到800斤以上,等於每年給農民補500斤糧食,並且是補一輩子,而不是8年。這樣反彈琵琶,走先造地、後退耕的路子更持久更合算。(2005-03-07 15:11:43)

  [劉立清]:四、合理調整糧食主產區與銷區的利益關係,支持主產區加強生產能力建設。支持主產區加強生產能力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除了財政增加投入以外,還可以考慮從主銷區即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和大城市籌集一些資金。(2005-03-07 15:11:53)

  [劉立清]:我們認爲,糧食安全說到底是銷區的安全問題。現在的一些主銷區,像珠江三角洲、蘇南地區、杭嘉湖地區、溫黃平原以及福建的福州、泉州、漳州一帶過去都是漁米之鄉。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地方在發展工業中佔用了大量耕地,實現了經濟騰飛。經濟上去了,但糧食下來了。主產區爲保證全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糧食生產效益低,農民收入不高,地方財力薄弱,許多地方變成了產糧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從銷區籌集點錢,支持產區發展糧食生產,實際上是保障銷區的糧食安全,是合情合理的。(2005-03-07 15:12:46)

  [劉立清]:具體辦法可考慮三種:一是對一些沿海發達省(市)的部分非農佔地指標進行拍賣,將拍賣所得的一定比例收到中央,由中央拿這筆錢投到主產區。二是開徵糧食消費稅,通過稅收專門籌集一筆支持糧食生產的資金。三是對經濟發達、糧食調入量比較大的主銷區,以省(市)爲單位覈定糧食產需缺口數,按調入量一斤一毛錢覈定,由主銷區政府籌集資金上交中央,由中央將這筆錢直補給重點糧食大縣,專門用於支持主產區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比較起來,第三種辦法更便於操作。如果採用這個辦法,根據我們按照2003年的糧食調入量的初步測算,國家每年可籌集到80億元,連續扶持5年,主產區的生產能力一定會有一個大的變化。(2005-03-07 15:13:08)

  [廖暉]:下面請吳敬璉委員發言,馬培華委員準備。(2005-03-07 15:13:32)

  [吳敬璉]:各位委員,我今天的發言題目是《“十一五”時期必須認真解決工業化道路和增長模式的問題》。2004年在“宏觀調控”聲中度過,雖有小驚,卻無大險。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稍一加速,不要多久就會因爲資源瓶頸收縮、通脹壓力增加而不得不減速調整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多次,以後還會不會再次發生?我們能不能靠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穩步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目標?(2005-03-07 15:15:42)

  [吳敬璉]:當前,國家正在編制“十一五和更長遠的規劃”,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冷靜思考,認真解決工業化道路和增長模式問題。(一)中共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反覆重申要“走出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但是直到現在,對於什麼是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幹部和羣衆中的認識差異仍然很大,具體執行自然也就難免出現偏差。(2005-03-07 15:17:26)

  [吳敬璉]:“新型”是相對於“舊型”而言的。所謂舊型的工業化道路,指的是先行工業化國家在工業化早期走過的道路。它的主要特點,是依靠大量投資實現增長。斯大林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路線,實際是舊型工業化道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變形。至於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則是指先行工業化國家在第二次產業革命以來的現代經濟增長中走過的道路。現代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特點在於,經濟增長主要地不是靠資本和其它資源的投入,而是靠人力資本(人的資本和能力)的積累和效率提高實現的。(2005-03-07 15:18:03)

  [吳敬璉]:根據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現代經濟增長中效率提高有三個主要的源泉:第一,“基於科學的技術”的廣泛運用。在這之前,技術進步主要靠基於經驗的小改小革。第二次產業革命以後,科學和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的制度化,大大激發了高素質人才的創造熱情和企業在生產中運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於是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新產品源源不斷地產生並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使技術進步加速進行。(2005-03-07 15:18:31)

  [吳敬璉]:第二,服務業超越工業的迅猛發展。20世紀初期以來英國和美國經濟中增長最快的產業,不是像工業化中期有些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是工業和其中的重工業,而是服務業,特別是其中從事工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於成本、尤其是其中的交易成本的降低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時工業已經和服務業融爲一體,因此後期工業化又被稱爲“服務業—工業化”。(2005-03-07 15:18:59)

  [吳敬璉]:第三,現代信息化技術在各行業的運用,使經濟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而尚未完成工業化的後進國家當然也在工業化過程中擇機運用這一技術來提高效率,“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2005-03-07 15:19:24)

  [吳敬璉]:(二)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後沿襲蘇聯的傳統工業化道路,不惜付出沉重的資源代價發展重工業,以便儘快在產值上趕上和超過西方國家。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增長模式,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後果。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反覆強調了提高經濟效益、轉變增長方式的必要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方面的收效並不明顯。除了認識偏差外,起了重要阻礙作用的,是許多與傳統工業化道路和增長模式相配套的制度與政策遺產還嚴重存在。(2005-03-07 15:19:38)

  [吳敬璉]:比如,各級政府和政府官員仍然擁有許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稱的資源配置權力;總產值仍然在幹部考覈、經濟發展水平排名、社會各界對政府官員政績評定時起主導作用;以生產型增值稅爲主要稅種的財政制度,還在激勵着各級政府官員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價高利大的重化工業上;此外,計劃經濟體制下與傳統工業化道路相配套的土地、資本、勞動力、外匯等生產要素的低價政策和無償劃撥制度造成了成本扭曲和社會稀缺資源的濫用等等。由於這些條件的存在,一遇到適當的時機,就容易引起工業化道路的偏離。(2005-03-07 15:20:15)

  [吳敬璉]:我國“十五計劃”提出要以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着眼,這種提法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經濟結構到底是由市場通過價格機制、還是由政府通過行政命令來進行調整,以及向何處調整。在上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下,許多政府官員把產業結構優化理解爲發展產值大、收入多的重化工業,於是運用自己配置資源的權力,不顧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片面推行產業結構的“重型化”,而在知識積累、效率提高、技術創新和提高附加價值上卻缺乏動力和放鬆了努力。(2005-03-07 15:21:42)

  [吳敬璉]:目前這種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資本積累所帶動的經濟增長和工業化,已經給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帶來較爲嚴重的負面效應,引發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採取這樣的增長模式,產值上去了,人民卻沒有得到多少實惠。我們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資源,承受着環境污染,揹負着“傾銷”的惡名,利潤的大頭卻不在我們手裏。(2005-03-07 15:22:59)

  [吳敬璉]:與此同時,一些原本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或服務業方面很有優勢的省(市),卻要向“重型化”轉型。一些嚴重缺水的地區卻把大量耗水的冶金和化學工業確定爲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片面追求重型化和高產值的結果是,我國一些地區和行業出現了資源嚴重短缺、環境急劇惡化、就業矛盾尖銳的狀況,蘊含着極大的風險。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如果不下決心扭轉這種過度消耗資源、過度污染環境、經濟粗放增長的局面,我們將“無法向人民交代,也無法向歷史、向子孫後代交代”。(2005-03-07 15:23:28)

  [吳敬璉]:(三)正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我們“必須堅決扭轉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狀況,全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中國在節約資源和提高效率方面大有潛力,只要方針明確、方法得當,我們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2005-03-07 15:24:46)

  [吳敬璉]:我認爲,目前特別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作出認真的努力:第一,切實轉變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維定勢,認真樹立科學發展觀,把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實現持續穩定增長作爲我們工作的出發點。(2005-03-07 15:25:11)

  [吳敬璉]:第二,大力促進科學繁榮和技術進步。最重要的是要實現能夠激勵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政策的制度化。同時,要厲行教育改革和推動教育發展,實現人力資本的積累。第三,大力發展服務業,力求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生產最大的價值。工業企業要從簡單加工向自主研發、品牌營銷等服務環節延伸,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政府也應當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營運環境。(2005-03-07 15:25:44)

  [吳敬璉]:第四,要扭轉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重“硬件”、輕“軟件”,重生產、輕服務的傾向,加強信息產業的服務功能,推動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促進國民經濟整體效率的提高。第五,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消除價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謝謝大家。(2005-03-07 15:26:38)

  [廖暉]:下面請馬培華委員發言,陳清泰委員準備。(2005-03-07 15:27:31)

  [馬培華]:去年,民建中央以“怎樣認識和確立我國中小企業的戰略地位”爲題組織開展了調研。我們認爲,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既取決於其所擁有的大企業的數量和實力,同樣也取決於其中小企業的厚實和優質。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打造大企業和發展中小企業同等重要,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我國是中小企業的大國,但不是強國,必須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和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2005-03-07 15:28:07)

  [馬培華]:我國是中小企業的大國。據統計,我國有中小企業820餘萬家,可計入中小企業的個體工商戶115萬家,佔全國登記企業總數的99.5%。2003年中小企業用不到全國工業企業規模一半的資產實現了全國工業企業74%的銷售收入,其最終產品和服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5.6%,提供的出口額佔62.3%,上繳稅收佔46.2%。(2005-03-07 15:29:02)

  [馬培華]:我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對於相同的產值,國有中小企業吸納的就業容量是國有大企業的1.43倍。2004年上半年新增工作崗位的80%來自中小企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在分散經濟風險、熨平經濟波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體系和市場競爭機制方面,都發揮了十分明顯的作用。(2005-03-07 15:30:22)

  [馬培華]:但我們不是中小企業的強國。與國家對大企業戰略的定位和關注程度相比較,與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較,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還有較大差距。首先是中小企業狀況的差距。我國中小企業整體發展不足,素質亟待提升。人口與企業數量之比遠小於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平均每137人擁有一箇中小企業,韓國平均每17人、日本平均每25人擁有一箇中小企業。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遠少於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城鎮有近12億人在中小企業就業,占城鎮全部就業人數的47%,而發達國家和地區其全部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的比重已達65%~80%。(2005-03-07 15:30:56)

  [馬培華]:我國中小企業分佈極不平衡,東部佔中小企業總數的70%,中部佔20%多,西部不到10%。企業綜合素質不高,管理粗放、專門化程度低、產業聯繫鬆散、技術設備佔有少,甚至是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每臨宏觀調控,中小企業往往容易受衝擊,這固然有政策指向的外部原因,也同中小企業素質密切相關。(2005-03-07 15:32:31)

  [馬培華]:其次是發展環境的差距。幾十年來,我國在建設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經濟制度,無論管理服務、資源配置、稅收分配、協調機制等,都是圍繞大企業發展、大項目建設設計制定的,中小企業始終處在管理與服務的邊緣。即便先後出臺過一些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因爲沒有專門的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體系作後盾,往往在實施中被弱化。與發達國家和地區比較,我國中小企業在享受政策優惠、獲得政府服務和所處市場環境等方面,都更爲艱難。(2005-03-07 15:32:57)

  [馬培華]:更深層次的是對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地位認識上的差距。改革開放以來,幾乎所有的國民經濟綜合計劃都繼續了計劃經濟時期和工業化初期高度重視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的做法,大企業、大集團戰略被擺在突出位置,經濟和財政政策明顯向重點工程項目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傾斜。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在指導思想上表現爲重大輕小,從實現經濟趕超的需要看,這個方針有階段的合理性;從現代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看,這個方針是不可持續的。(2005-03-07 15:33:38)

  [馬培華]:儘管“十五”計劃將形成大企業集團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同時提出,表明了國家對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視,但在大、中、小企業的關係定位上,卻仍把中小企業發展放在從屬地位,正是這種認識上的輕視,造成中小企業在實踐中僅被看作推行大企業戰略的輔助,極大地制約了其整體發展。(2005-03-07 15:34:32)

  [馬培華]:即將到來的“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能否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把中小企業發展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我國中小企業整體發展水平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如果我們依然只看到與世界500強的差距,忽視同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整體實力和整體素質的差距,必將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爲此,我們建議:(2005-03-07 15:34:54)

  [馬培華]:1.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爲一項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專門的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實施“中小企業振興計劃”;在制定中小企業發展戰略時,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找出突出矛盾,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2005-03-07 15:35:45)

  [馬培華]:2.建立更高層次的政府機構,完善中小企業發展體系。設立國務院直屬“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局”,專項負責中小企業在國家層面上的戰略規劃,貫徹實施中小企業法,統一協調城鄉中小企業發展,統一制定和運用政策、資金;同時,建立包括管理服務體系、融資服務體系、擔保服務體系、稅收服務體系、中介服務體系等在內的一整套中小企業發展體系。(2005-03-07 15:36:25)

  [馬培華]:3.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制定更加積極、務實的稅收優惠政策。在考慮以往政策缺陷的基礎上,制定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通過成立各類新型銀行、靈活運用金融工具、有效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吸收社會和民間資本組建投資基金等辦法廣開融資渠道;選擇一些具備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擔保與再擔保試點;實行有利於中小企業增加自有資金、鼓勵中小企業投資行爲、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2005-03-07 15:36:45)

  [馬培華]:4.打破地區經濟封鎖,破除行業壟斷,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公共資源配置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應一視同仁,遵循效益原則和市場規則,而不是保國有企業、大企業、關係企業。5.加強中介服務、完善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形成中觀層次,發揮上下溝通、內外協調、行業自律等作用。(2005-03-07 15:37:34)

  [馬培華]:6.進一步明確中小企業概念,完善分類與統計體系。統一按照企業規模和組織形式劃分企業,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的統計體系應相互呼應。7.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的重點在於,從國務院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積極制定實施辦法和配套措施,從資金支持、創業扶持、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社會服務等方面對扶持中小企業作出具體規定,並由全國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2005-03-07 15:38:09)

  [廖暉]:下面請陳清泰委員發言,陳守義委員準備。(2005-03-07 15:39:05)

  [陳清泰]: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國有企業改革依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處於攻堅階段,並重申了十五大以來中央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這對堅定企業改革方向、指導當前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改制,有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其中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具有基礎性意義。(2005-03-07 15:39:35)

  [陳清泰]:十六大後,很快設立國資委,並出臺了監管條例,初步形成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框架,爲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奠定了基礎。爲了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下幾點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一、進一步界定出資人機構的權能。(2005-03-07 15:40:21)

  [陳清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設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國有產權委託代理的有效性。委託代理的鏈條越長,效率越低;多頭管理就會失效。按十六大提出的原則,國資部門的定位與證監會、銀監會不同,它是“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不是“監管出資人的機構”。作爲國有資本運營主體,應有清晰的權力邊界並排他性地集中統一行使所有權,才能形成強的產權責任約束,對所投資企業成爲“真老闆”。(2005-03-07 15:41:29)

  [陳清泰]:但是,國資委直接持股的企業過多,也會鞭長莫及。可考慮對重要國有企業直接持股,縮短委託代理鏈條;對其他企業,則可通過若干控股公司持股或控股,保持適度的管理幅度,兩者結合比較現實。另外,在克服政企分開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政資不分”。國有資產有關法規、政策的制定等屬於公共職能和權力,應與國有資本的市場化運作區分開來;要加強對國有資本運營機構的審計監督,強化產權責任約束。(2005-03-07 15:41:51)

  [陳清泰]:二、把握“出資人”的定位。國有出資人職責概括地講主要有:一是通過執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不斷優化國有資本佈局,保證在某些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同時提高國有資本回報率;二是推進所投資的企業進行公司制改制,實現股權多元化。出資人機構應成爲“積極股東”,通過股東大會認真參與公司治理,維護自己權益,形成內部化的財務預算硬約束機制;(2005-03-07 15:42:34)

  [陳清泰]:三是以資產收益和現金收入處理不良債務、解決冗員、補充職工的社保基金;四是建立資產負債總表、現金流量表和損益表,監控和改善資產負債結構,保持國有資本的安全;五是接受同級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向本級政府報告監管工作、監管資產狀況和其他重大事項,條件成熟時應向公衆披露。(2005-03-07 15:43:48)

  [陳清泰]:三、運營國有資本承擔兩方面責任。國有企業可分作兩類,一類是極少數關係經濟命脈、國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以及天然壟斷行業的重要企業。如電網、電訊、軍工、石油和大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重要企業,要保持“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以實現某些社會目標;另一類是競爭性企業,以贏利爲目標,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與此相對應,出資人機構運營國有資本承擔兩方面責任:一是在支撐國民經濟增長、保障國家安全方面實現政策目標;二是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效率,提高投資回報。因此,對所投資企業有兩種運作模式:(2005-03-07 15:44:32)

  [陳清泰]:第一類企業是政府進行公共管理、實現公共目標的重要資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投資企業的目的不僅是資產的增值,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承擔公共責任。對這類企業出資人機構應直接持股、控股或獨資經營,保持對這類企業的控制力。在其他競爭性行業,出資人機構並不偏愛特定的企業,而是以投資回報最大化爲目標,運營國有資本,進行有進有退的調整並適時向國家必須控制的行業和領域轉移,優化資本佈局。(2005-03-07 15:45:45)

  [陳清泰]:四、對所投資企業的改制。國有企業改制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要使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其中股票上市是更加規範的改制途徑。中央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十多年,但這一原則在國資委直接持股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和特大型國有企業卻基本沒有體現。這種格局使企業內國家所有權缺位的問題基本沒有改變,國資委與這一層企業很容易恢復和保持根深蒂固的“行政隸屬關係”。通過“授權經營”,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希望寄託於這些保留大量舊體制因素的國有企業控股的下一層公司,包括上市公司。(2005-03-07 15:46:22)

  [陳清泰]:這種改制模式存在結構性缺陷。上一層的問題是,出資人機構對國有企業的產權軟約束;下一層則是國有企業控股上市公司,猶如“舊體制控制新體制”。從上到下很難建立有效公司治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也很難實現。例如媒體不斷披露的存續公司控制上市公司製造的醜聞,已經令人觸目驚心。(2005-03-07 15:48:01)

  [陳清泰]:對大型國有企業進行整體改制,國資委直接持有國有股權,這是提高國有產權委託代理有效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但是,這裏有很大的難度。可考慮汲取國有銀行通過資產管理公司專業處理存續問題的經驗,探索將不良資產、冗員等剝離,在國資委監督下,委託專業公司或託管公司處理,實現企業整體改制。(2005-03-07 15:48:26)

  [陳清泰]:五、出資人機構如何行使所有權。出資人機構如何行使所有權是關鍵的技術環節。要害是必須從制度和機制上嚴格區分以股東方式“履行出資人職責”和依照行政隸屬關係直接指揮企業經營的本質性差異。出資人機構,集中統一行使所有權,這是必須的。但“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中的“管”,決不是傳統意義上政府進行行政干預或行政審批式的管。出資人機構要“管”的內容是履行出資人職責該“管”的內容,“管”的方式是出資人履行股東權利的方式。(2005-03-07 15:49:09)

  [陳清泰]:所有權到位,就是出資人機構爲行使所有權該管的人和事,例如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股東大會該管的人和事,要理直氣壯地管,管好、管到位,成爲“真老闆”,強化來自所有者的激勵和約束。這是維護所有者權益必須做到的。所有權不越位,就是出資人機構只當“老闆”不當“婆婆”。只行使股東權利,決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這是增強公司活力和提高公司運行效率所必須的。(2005-03-07 15:50:13)

  [陳清泰]:在公司治理中既要防止所有權侵犯經營權、管理權,也要防止經營權、管理權架空所有權,排斥監督權。《公司法》把公司權利劃分爲所有權、控制權和管理權。這三項權利分別由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行使,而且有十分明確的條文加以界定。在國有出資人機構與公司關係尚難理清的時候,以《公司法》來界定是一個可行的辦法。謝謝。(2005-03-07 15:51:02)

  [廖暉]:下面請陳守義委員發言,張龍之委員準備。(2005-03-07 15:51:52)

  [陳守義]:主席、各位委員我發言的題目是《不良資產覈銷必須問責》。據報道,在現存181家央企中,有40家企業總資產損失超過10%,有40家企業的總資產損失超過了20%。這些數字可以與另一組數據互爲映證,央企去年共申報覈銷損失3178億元人民幣。這相當於9.2萬億資產總額的4.2%,3.2萬億淨資產的9.9%。加上財政部已覈准的近1000億元損失,央企覈銷損失共計4000億元。而這與銀行覈銷損失相比,央企的手筆並不算大。在過去幾年中,四大商業銀行共計覈銷損失接近2萬億元。(2005-03-07 15:52:37)

  [陳守義]:這一情況,不能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聯繫前不久發生的中航油和中儲棉的鉅虧事件,我們有理由質問:誰對國有企業的鉅額虧損承擔責任?國有資產的決策失誤問責制究竟該如何建立並落到實處?總經理個人的一次經營決策,就讓肩負國家棉花儲備職責的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陷入困境,虧損高達近10億元。一個總經理目無法規的經營,給中航油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的鉅虧。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不能不讓我們提出疑問:在覈銷損失的時候,有多少項目是老百姓不清楚的?(2005-03-07 15:55:04)

  [陳守義]:這些鉅額不良資產看似國家財政進行覈銷,看似從國家財政賬上列支資金,最終還是落在了廣大老百姓身上。一位經濟學家解釋道:“覈銷損失是中央處理不良資產的手段,目的在於爲企業和銀行減負,方便進行深層次的改革重組。但成本將落到百姓頭上。”我們認爲,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是一種公權,而法治社會裏,公權必然意味着責任。從法律意義上說,中國的老百姓有權知道究竟是誰在替大家經營國有企業,這些人能不能實現國有企業保值增值。(2005-03-07 15:55:35)

  [陳守義]:但事實上,要不是媒體曝光,絕大多數老百姓是無從知曉這些內情的。也許已經曝光的中儲棉事件和中航油事件有關方面將會分清責任,給人民羣衆一個滿意的交代,但是更多的虧損事件呢?覈銷損失的目的是爲了讓企業輕裝上陣,得以更好的發展。但是,對這些龐大的不良資產的核銷,決不能一筆勾銷、一剝了之,讓造成損失的責任者逍遙法外。我們必須實施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問責制,讓責任者爲自己的過失與錯誤付出代價。(2005-03-07 15:56:15)

  [陳守義]:儘管鉅額不良資產的形成有着極其複雜的原因,但是決策失誤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遺憾的是過去數年來,爲此承擔責任的決策者卻是屈指可數。而從一些權威機構的分析看,投資失誤、管理不嚴、財務紀律鬆弛依然是不良資產不斷出現的病竈。央企中拍腦袋項目還是屢屢發生,結果造成決策失誤,形成鉅額損失,從中航油事件到中儲棉的鉅虧,無不說明了投資決策中存在的巨大漏洞。我們也已經發現,不良資產剝離掩蓋了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形成的信貸風險,一些商業銀行爲了轉嫁經營損失,在不良資產剝離中存在故意弄虛作假、僞造借據、私刻公章的現象,甚至通過剝離來掩蓋違規經營問題和違法犯罪案件。(2005-03-07 15:57:11)

  [陳守義]:凡此種種,如果在剝離和核銷不良資產時,不對造成不良資產的責任人追究到底,抑或追究的時候瞞天過海,避重就輕,那就不僅僅是在縱容犯罪了,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種犯罪行爲。更惡劣的後果是,這將會導致更多的不良資產的產生,更多的虧損出現,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法估量的危害。(2005-03-07 15:58:50)

  [陳守義]:對資產損失責任進行追究也是法制社會必備的功能。黨和國家領導人傾聽民聲,已經對此高度重視。但是“追究責任”不是上級對下級的要求,不是會議中的口號,責任追究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有一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有一個使決策者對自己的決策負責的制度。只有當“誰決策、誰負責”納入法律框架併成爲一種制度的時候,責任追究才能真正起到實效。在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決策者的責任有着十分苛刻的強制性規定,對於決策失誤,決策者輕則受到經濟處罰和降級使用,重則受到刑事處罰。我們應當儘快借鑑國外的這些做法,加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2005-03-07 15:59:35)

  [陳守義]:決策責任追究,應該對決策者實行“無期限責任制”,讓責任者按照法律追溯程序承擔其歷史責任。如果發現決策的重大失誤,無論決策者升任到什麼級別,調任到何處,都應該追究其責任。要及時查明形成不良資產的原因和責任人。對決策失誤者,無論責任大小,一律進行問責,並且按照責任大小,在經濟上進行嚴厲的處罰,在法律責任上,絕不手軟地查處,承擔起應該承擔的刑事責任。惟有如此,纔能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使決策責任問責產生應有的威懾作用,從而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新的損失。(2005-03-07 16:01:10)

  [陳守義]:作爲一種事後控制辦法,問責制產生的“震懾”是不言而喻的。但問責制的有效發揮,必須依賴於及早發現問題,只有這樣,方能使問責制真正具有持久的震懾力。監督制約機制不到位,也是導致國有資產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爲此,我們還要儘快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從機制和制度上着手,從根本上解決國有資產不斷嚴重損失問題。

  最後建議,今後國有資產中凡涉及數額巨大的核銷項目,必須提交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同時,對決策責任人的問題及其真相及時公佈於衆,接受社會監督。(2005-03-07 16:02:20)

  [廖暉]:下面請張龍之委員發言,宋林飛委員準備。(2005-03-07 16:03:40)

  [張龍之]: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全國工商聯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的積極力量》。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位一體,擴展爲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實現了四位一體的飛躍。是我國適應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羣衆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2005-03-07 16:04:22)

  [張龍之]: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作了全面精闢的闡述:“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爲我們繪製出了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也爲我們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奮鬥目標。在黨的改革開放和富民政策指引下成長起來的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廣大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爲之振奮,爲之躍動!(2005-03-07 16:05:57)

  [張龍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要的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改革開放27年來,我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蓬勃興起,快速健康發展,對於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對於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對於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2005-03-07 16:06:19)

  [張龍之]:以解決就業、增加稅收爲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長,非公有制經濟年均增速達20%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已佔我國GDP的1/3還要強,特別是在一些一般性競爭領域,非公有制經濟有的已經超過了70%。上交的稅收已經佔全部稅收的43%,民間投資已經超過了50%。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66個城市的調查,國企的下崗人員當中有65%在非公有制企業當中實現了再就業,實際上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爲安置就業的主渠道。(2005-03-07 16:07:02)

  [張龍之]:當前,凡是開放的經濟領域都有非公有制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我國相當多的家庭中都有在非公有制單位就業或者創業的人員,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已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與百姓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再以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開展的中國光彩事業爲例:1994年由10位非公有制企業家發出“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在中央統戰部和全國工商聯的支持和領導下,成立了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2005-03-07 16:07:21)

  [張龍之]:10年多來,已有16000多名非公有制企業家踊躍參與,實施扶貧開發項目11800多個,到位資金813億元;同時捐贈資金96億元,興辦公益事業10000多項,興辦光彩學校1000餘所;培訓人員271萬人,安排就業311萬人,幫助農村538萬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目前,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還在聯合國取得了經社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特別諮商地位和貿易發展大會特別觀察員身份,在國際上產生了積極影響。(2005-03-07 16:08:24)

  [張龍之]:應當肯定說,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教育引導下成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既具有很強的發展活力,又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是具有獻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覺悟的新的社會階層,他們理應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的積極力量。(2005-03-07 16:09:02)

  [張龍之]:2月19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這是一部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憲法修正案精神,進一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系統性的政策文件,各級工商聯組織和廣大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熱烈擁護。這個文件也是政協經濟界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重大成果之一。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之後,政協經濟委員會經過調查研究提出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以政協專報報送後,引起了國務院領導的重視,組織了由20多個部門共同參與起草,歷時10個月出臺了國務院國發[2005]4號文件,即《若干意見》36條。(2005-03-07 16:09:34)

  [張龍之]:工商聯界的66名委員在討論中高興地說,這個文件認真貫徹執行後,不僅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而且對經濟建設,對國民經濟全局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文件極其明確地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一連五個允許,一掃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中的政策障礙。使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深受鼓舞,爲之振奮。文件還對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督,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各級工商聯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業方面的助手作用等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委員們表示一定要認真貫徹執行。(2005-03-07 16:10:37)

  [張龍之]:在討論中委員們還對貫徹好“36條”提出瞭如下建議:一、要切實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二、要加緊制定與文件配套的實施細則;三、要儘快建立健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工商聯作爲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業方面的助手作用;四、要深入宣傳文件精神,營造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的輿論氛圍;五、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大對各類行業商會等社會中介組織的支持力度,發揮行業商會在維護市場秩序和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2005-03-07 16:11:44)

  [張龍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全國工商聯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積極動員組織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做出新的貢獻。爲此,我們鄭重要求174萬工商聯會員特別是53萬企業會員和全國廣大的非公有制企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迅速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自身做好,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企業的發展,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大。一定要把企業自身的發展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自覺服從國家經濟宏觀調控大局,制定企業發展規劃必須把“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合法經營、誠實守信”作爲重要內容,努力提升產業層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素質。(2005-03-07 16:15:53)

  [張龍之]:第二,要切實尊重和維護本企業員工的各項合法權益。必須依法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工資標準不得低於或變相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並實現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的收益同步增長,使廣大員工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保護女職工的特殊權益,嚴禁使用童工。大力開展“關愛員工,實現雙贏”活動,爭當勞動保障先進企業。(2005-03-07 16:16:16)

  [張龍之]:第三,要努力增強社會責任感,踊躍投身到扶貧開發、就業再就業和光彩事業中去,爲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多做實事。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更多地關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目前,全國工商聯正在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在農村開展“招工扶貧”活動,正在與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在城鎮開展“就業與再就業”活動。許多非公有制企業積極響應,已經做出了明顯的成績。希望有更多的非公有制企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滿懷真誠,奉獻愛心,撲下身子,多做事實,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積極貢獻。(2005-03-07 16:16:42)

  [廖暉]:下面請宋林飛委員發言,馬永偉委員準備。(2005-03-07 16:17:01)

  [宋林飛]:當前,我國房地產業已經成爲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成爲城市居民在福利分房以後新一輪改善住房條件的平臺。一方面,開發商在不斷上漲的房價中獲得高額利潤,政府在不斷上漲的地價中獲得大筆收入,一批中高收入者購買與住上了相對寬敞的住房,一些人通過炒房賺了錢;另一方面,許多城市居民買不起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這既是現代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又是普通市民一席甜酸苦辣或難於品味的大餐。其中,也隱藏着市場扭曲、價格泡沫等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2005-03-07 16:18:07)

  [宋林飛]:爲了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建議國家在今年的宏觀調控中採取以下措施:一、積極培育“大衆房地產市場”。房價太高、上漲太快,多數老百姓買不起房,已經成爲一種“大城市病”。目前,我國許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達到101以上,高於發達國家2~3倍。一個國家的房價收入比高於別國,只有國民收入分配比別國更加平均纔可能是合理的。而我國的收入分配比不少國家更加不平均,基尼係數達到045以上,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全國房價經過2003年下半年的快速上漲以後,2004年又持續上漲,老百姓買房難的問題日趨嚴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創造“大衆房地產市場”,實行“多數人優先”政策,而決不能奉行“富人優先論”。如果普通的老百姓越來越買不起房子,就會引發社會問題,造成社會危害。(2005-03-07 16:18:48)

  [宋林飛]:創造大衆房地產市場,首先是要解決中等收入者買房難的問題。以中等收入者爲主要成分的社會結構,是最穩定的社會結構。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就是爲了培育以中等收入者爲主體的社會結構。而中等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已經完全納入房地產市場。因此,能否將房價收入比控制在中等收入者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2005-03-07 16:19:57)

  [宋林飛]:二、優化土地供應結構與方式。

  限制土地供給,將繼續成爲今年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地根”只能適度收緊,以防止發生嚴重的副作用。有人說,2005年土地供應量的持續下降將使房價惡性增長。這是有可能的,但也是可以避免的,具體途徑如下:

  第一,優化供應結構。改變土地供應結構,適當降低生產用地的比重,適當提高住房用地的比重;改變住房供應結構,嚴格限制高檔別墅類房地產,大力增加中低價房的供應,形成中低價房擴大供應的預期,遏制房價快速上漲。(2005-03-07 16:20:25)

  [宋林飛]:第二,優化供應方式。改革單一的土地貯備制度,實行商業、公益、半商業半公益三種土地貯備制度,通過半商業半公益土地貯備制度降低中低價房的土地成本。同時,土地批租時實行分類“招拍掛”,完全的商業用地“價高者得”,而半商業半公益用地既要看土地出讓價,又要看商品房出售價,應是“價優者得”,從而降低中低價房的土地成本。實行嚴格的權力監督,堵塞各種隱性支付通道,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2005-03-07 16:20:48)

  [宋林飛]:第三,拓寬土地與住房商品化的途徑。中等收入者有一定的購買力,但又難於承受目前的高房價。在這種情況下,個人集資買地建房應成爲改善住房條件的一種可行的選擇。非贏利性的合夥建房,是房地產市場的一種新“業態”,應成爲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有益補充。通過專業開發與合作建房相結合的多元化模式,打破房地產開發商的壟斷與暴利,平抑商品房價,建立老百姓歡迎、日趨成熟的小康型房地產市場。(2005-03-07 16:21:10)

  [宋林飛]:三、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升高與轉化。

  近年來,房地產開發商幾乎同一個聲音:“房價還要上漲。”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種理由,或明或暗力挺當地房地產。這不僅與老百姓的期待格格不入,與市場規律也不相適應。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價格存在一個上漲的趨勢,那是一個漸漸上升的過程。如果一下子上漲過快、過高,把今後多年上漲的空間提前堵塞了,房價就不可能一直上升,甚至會下跌。(2005-03-07 16:21:30)

  [宋林飛]:各地高房價下隱藏着程度不同的風險。有些開發商沒有根據有關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在沒有足額繳納出讓金的情況下用該地塊作抵押,換取銀行的貸款,甚至以虛假評估與假按揭等手段騙貸;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持續攀升,房地產貸款在貸款總量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房地產市場風險轉變爲銀行信貸風險的可能性,近年來明顯加劇。在投資和各項貸款增速明顯回落的背景下,適當遏制逆風而上的房地產貸款強勁增長態勢,是控制房地產風險的重要措施。消費信貸適度從緊,將期房按揭貸款轉變爲現房按揭貸款,降低銀行信貸風險。(2005-03-07 16:22:14)

  [宋林飛]:四、建立全國及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

  目前,先發展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加速,建設用地增量擴大,但用地指標不夠。於是,這些地區以有償的折抵方式,購買建設用地增量相對較少地區的建設用地指標。這種地下的建設用地市場,應儘快轉變爲規範的全國性建設用地市場,既要促進發達地區集約化利用土地,又要保證後發展地區得到必要的補償。(2005-03-07 16:22:56)

  [宋林飛]:改革土地指標管理辦法與機制創新,勢在必行。按照“GDP新政”要求,發達地區要將外來常住人口列入人均GDP的計算範圍,這樣外來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均GDP的指標值就會下降。這是正確的,但對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建設用地指標也應調整。建議以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爲基數,將外來常住人口納入建設用地指標分配的依據。

  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農民承包的土地使用權,都應有市場依託。應積極探索集體土地市場運行機制,實行依法流轉與有償轉讓。徵地價格必須得到農民同意,這是土地徵用市場化的基本原則。(2005-03-07 16:23:43)

  [宋林飛]:五、重在規範政府行爲。

  我國現階段房地產市場具有不完全市場經濟的特性,有些開發商與地方政府行爲不規範,是房地產市場扭曲的主要原因。一是地價二元化。一方面壓低地價、甚至以“零地價”招商引資,另一方面商品房用地批租卻追求土地收入的最大化。在全國各地出現的圈地現象與大宗土地違法案件中,大多數違法主體是地方政府。二是土地使用與房價的監管不嚴。三是土地收益外溢。一些地方政府大量出售土地的收益沒有完全進入財政口袋,有些收益則成爲少數人腐敗的源泉。四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各地規劃違法案件快速上升。五是規劃超編,用地透支。(2005-03-07 16:24:34)

  [宋林飛]: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主要取決於政府出臺什麼樣的土地政策。建議加快建立土地督察制度,嚴格監督糾正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違法佔地行爲;建立農村耕地保護責任考覈制度,增強政府的土地管理能力;增加城市規劃的透明度,適度控制城市發展規模;合理分配土地收入,保護失地農民的基本權益;實行嚴格的成本覈算制度,限制房地產開發的暴利。(2005-03-07 16:25:35)

  [廖暉]:現在請馬永偉委員發言,蘇立清委員準備。(2005-03-07 16:26:25)

  [馬永偉]:2004年6月,北京市大興縣突遭特大冰雹災害襲擊,全縣西瓜種植戶損失慘重,瓜農財產及還貸能力受到嚴重威脅。保險公司快速理賠320萬元,賠付率爲298%,不僅彌補了瓜農損失,保證了該年生產生活所需,而且大大減輕了地方政府壓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我國是自然災害較爲嚴重的國家。“九五”期間,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年均7.6億畝,成災面積4.1億畝,佔播種面積的18.8%,因災損失糧食760億斤,棉花51億噸、油料289萬噸。災害嚴重威脅着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威脅着農民的生產和生活。(2005-03-07 16:28:01)

  [馬永偉]:農業問題的重點是增產增收,但同時要考慮按市場規則,用保險方式補償災害損失,防止減產減收。農業保險就是爲了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經濟手段。去年在一些省市發生的禽流感疫情,如果不是政府及時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許多上規模的養殖戶、禽類加工龍頭企業有可能遭受重創。但政府這種救急性的補貼,總非長遠、根本之策。現實各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再一次提醒我們:加快農業保險,不能再對付了,不能再猶豫了!(2005-03-07 16:29:28)

  [馬永偉]: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保險卻起步較晚、覆蓋面小、保險能力低。現實最主要的矛盾是:一方面,農民收入有限,對保險有需求,但購買力低,想保險買不起;另一方面,農業保險市場潛力巨大,保險公司希望加快發展,但風險大、成本高,承保能力不足,想賠又賠不起。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着供給和有效需求的雙重製約。1985~2004年,我國農業保險除有兩年實現微利外,其餘18年都是虧損。農業保險的綜合賠付率超過120%。(2005-03-07 16:29:58)

  [馬永偉]:從1994年起,保費收入逐年下降,險種不斷減少,規模逐漸萎縮。2004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只有3.9億元,與1992年曆史最高的8.7億元相比,減少了4.8億元。目前,除人保和中華聯合兩家綜合性保險公司外,2003年以來,在上海、吉林、黑龍江分別成立了安信、安華、陽光3家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經營農險業務,並在江蘇、四川、遼寧等地開展了一系農業保險試點。總的來看,農業保險還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與我國“三農”的地位很不相稱。(2005-03-07 16:30:38)

  [馬永偉]:我國農業保險嚴重萎縮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我們沒有把農業保險放到解決“三農”的全局中加以考慮,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農業保險的路子,走的是商業性保險公司承辦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路子。從世界範圍看,農業保險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實現農業保險的市場化經營,即使是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也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或間接提供農業保險補貼。我國農業保險出現農民保不起、保險公司賠不起的狀況,關鍵在於缺乏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於缺乏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在於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2005-03-07 16:31:09)

  [馬永偉]:爲了儘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制度,建議如下:

  一、加快農業保險立法工作。法制缺失給農業保險帶來諸多困難,如農業保險的定位、對農險的支持原則、對農險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利益的維護等無法可依,影響了農業保險的規範化發展。建議通過加快立法,對農業保險的性質、保險範圍、經營原則、政策性與商業性業務的界定、經營主體的組織形式等加以明確。可先在試點的基礎上制定試行《農業保險條例》,在條件成熟時出臺《農業保險法》。(2005-03-07 16:32:32)

  [馬永偉]: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明確對農業保險業務的稅收減免政策。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屬於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允許的“綠箱政策”,許多國家都把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或稅收減免作爲支持農業的重要政策工具。財政補貼分爲對農民的保費補貼和對經營主體的補貼兩個層次。直接的保費補貼有助於提高農民對保險的購買力和投保積極性,也是各國政府開展農業保險的普遍做法。目前,在開展農業保險試點的地區,地方財政都給農民直接的保費補貼。中央財政補貼可採取支持保險公司建立農業保險基金或購買再保險等方式,以支持其經營的可持續性。(2005-03-07 16:33:05)

  [馬永偉]:對農業保險免徵一切稅賦是許多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而我國除免徵種養兩業保險的營業稅外,沒有任何其他財稅優惠政策。建議國家對農業保險業務在免去營業稅的同時,減免所得稅,鼓勵保險公司開拓農險業務。保險公司應對農業保險業務進行單獨建賬、單獨覈算。所減免的稅收轉入專項農業保險基金,用作應對農業大災之補償的積累。(2005-03-07 16:34:20)

  [馬永偉]:三、對農業保險給予信貸支持。建議有關金融機構對於參加保險的農戶,可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出現流動性資金不足的融資需求,允許其申請一定額度的無息或低息貸款。保險公司可利用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銷售保險產品。(2005-03-07 16:34:52)

  [馬永偉]:四、建立農業巨災保險基金。再保險機制被國外農業保險經營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發達國家大多通過提供再保險或巨災保險基金等形式爲農業保險提供政策支持。在我國,由於沒有巨災支持保護體系,災害損失完全由保險公司承擔,風險集中,賠付率居高不下,保險公司的積極性、承保能力受到很大影響。爲此,建議中央財政出資建立中央級農業巨災保險基金,各類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按照商業再保險原則向基金購買再保險,以分散自身風險。(2005-03-07 16:35:22)

  [馬永偉]:五、保險公司要轉變觀念,改革創新。在組織形式上創新,鼓勵專業性農險公司、相互制農險公司、地方政策性農險公司、商業保險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的市場主體經營農險業務;在產品上創新,保險公司要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水平,開發更多滿足農民需要、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在服務上創新,保險要覆蓋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及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特別要做好防災防損等前置性服務;在銷售渠道上創新,保險公司要將直接銷售與間接銷售相結合,創新銷售形式,擴大保險產品覆蓋面。(2005-03-07 16:36:27)

  [馬永偉]: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業發展水平、風險分佈和保險需求有很大差異。應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採取自辦、與公司聯辦或委託公司代辦等形式,靈活有效地開展農業保險。同時,各地保險、財政、稅收、農業、衛生和防疫等相關部門應建立協調機制,相互配合,共同支持農業保險發展。(2005-03-07 16:37:23)

  [廖暉]:現在請蘇立清委員發言,曹鴻鳴委員準備。(2005-03-07 16:38:07)

  [蘇立清]: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全國總工會的發言。

  近些年,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資源枯竭城市(礦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日益突出,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118座資源型城市,其中30多座城市面臨着資源枯竭;現有的8000多座礦山中,400多座資源枯竭,三分之二已進入中老年期,正在進入加速枯竭的進程。資源枯竭城市(礦區)的問題,已經成爲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的緊迫問題。(2005-03-07 16:38:52)

  [蘇立清]:資源枯竭城市(礦區)產業全面凋敝。由於經濟結構單一、相當一部分資源枯竭城市替代產業沒有及時發展起來,部分城市礦竭城衰,引發全面的產業凋敝。在甘肅省白銀市,由於近十多年有色金屬資源基本枯竭,生產經營困難,目前已有7個與銅資源相關的二級單位被列入破產程序,全市271家國有企業中,停產、半停產等特困企業佔120家,全市工商企業整體不景氣。撫順礦業集團公司所屬的44個集體企業公司的335個獨立法人中,有310個停止了經營活動,佔總數的93%,少數有經營活動的企業也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雲南省昆明市東川銅礦關閉破產後,原來依靠礦山生存的加工修理、交通運輸、糧油食品、商業服務業等其他企業均相應發生生存危機。(2005-03-07 16:40:38)

  [蘇立清]:相當數量的職工下崗失業。資源枯竭城市(礦區)經濟結構、就業結構單一,主業凋敝引起大量失業,職工羣衆生產生活面臨嚴重困難。根據對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全國有93個地級市的失業率超過了10%,其中礦業城市22個;這些城市中,城鎮失業率超過了20%的城市有6個,其中4個進入了資源枯竭期。雲南昆明市東川區2004年6月的城市登記失業率高達40.2%。甘肅白銀公司已經十年不招工,6000多職工子弟在家待業,一些家庭靠老人養老金撫養子孫的現象十分普遍。扶順礦業集團所屬的集體企業從1992年至今,已有90%的職工下崗失業。(2005-03-07 16:41:11)

  [蘇立清]:職工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問題突出。隨着主業關閉破產和關聯產業陷於蕭條,下崗職工和提前退休人員激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明顯下降,欠費增多,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嚴重入不敷出。甘肅白銀市2003年養老保險收入6000萬元,支出9600萬元,缺口達3600萬元。江西鎢業集團公司所屬企事業單位,除一家研究所外,其餘全部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撫順礦業集團所屬集體企業3423名工傷職工,由於各種原因,從1995年至今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工傷保險待遇,涉及金額達2756.2萬元。甘肅白銀市120家國有企業累計拖欠職工工資近1億元,涉及職工5.2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58%。同時,由於政府財政拮据,低保政策無法落實,這部分地區難以實現“應保盡保”。(2005-03-07 16:42:14)

  [蘇立清]:資源型企業因關閉破產而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近些年,國家陸續對一批資源枯竭礦山實施了政策性關閉破產。但一些礦山企業關閉破產後,仍留下了離退休人員和工傷、職業病(矽肺病等)人員醫療及各種生活津貼等問題難以解決、職工安置費發放不到位、企業承擔的各種社會職能難以移交等一系列“後遺症”。如江西鎢業集團的七家已關閉破產礦山,破產時按職工上年度工資總額的6%預留五年離退休人員的醫療費,遠遠滿足不了離退休人員參加地方醫保統籌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使用預留醫療費給3萬多離退休人員(包括矽肺病人)定期發放醫療補助,人均每月僅30多元,連個感冒都看不上。一旦這些預留的醫療費用盡,醫療補助不能再發放,可能引發較大的不穩定。(2005-03-07 16:43:42)

  [蘇立清]: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區)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日趨增多,較大規模的職工羣體性事件時有發生,社會治安也趨於惡化,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到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爲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區)職工生產生活問題重要性的認識。這些地區曾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廣大職工所創造的利稅大部分都上交給了國家。現在礦竭城衰,職工在生產生活方面遇到了自身能力難以克服的困難和問題,國家和社會有責任、有義務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區)通過適當渠道加以補償或反哺,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發展替代產業、基本生活保障和就業再就業等實際問題。(2005-03-07 16:45:06)

  [蘇立清]: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儘快制定和實施資源枯竭城市產業轉型戰略規劃。要趁資源尚未完全趨於枯竭、還有一定自救能力之際,着手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抓緊劃定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或資源瀕臨枯竭型城市,按資源枯竭程度劃分等級分級治理。同時,儘快制定和實施產業轉型戰略,對發展替代產業、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以及保持社會穩定等問題通盤考慮,周密部署,全力推進相關問題的解決。(2005-03-07 16:46:11)

  [蘇立清]:三、實施特殊的稅收優惠或減免政策,積極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礦區)替代產業的發展。建議國家在制定“十一五”規劃時,將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礦區)替代產業的發展納入其中,並在這些地區採取類似於振興東北計劃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減免部分國稅的辦法,大力支持和促進這些地區替代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應將現有的資源稅收入劃出來作爲專項基金,重點用於促進資源型城市(礦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2005-03-07 16:47:07)

  [蘇立清]:四、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妥善解決這些地區職工羣衆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關閉破產礦山的各項補助資金要打足,切實解決已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接續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各項社會保險、職工經濟補償和安置費等問題。對於已關閉破產礦山企業離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問題,可酌情通過由中央財政定向補貼地方醫療保險機構的辦法加以解決。同時,要在這些地區加大落實低保政策的力度,切實保證這部分地區困難職工羣衆不因生活困難而發生意外。(2005-03-07 16:47:50)

  [蘇立清]:五、在資源枯竭型城市實行更爲積極優惠的再就業政策。對於資源枯竭城市(礦區),應大力推廣雲南昆明市東川區建立“再就業特區”的經驗。在“再就業特區”,可實行優於其他地區的更爲優惠的促進再就業政策,如對這部分地區增加再就業資金補貼,擴大再就業政策的覆蓋人羣範圍,延長再就業優惠政策實施的期限,加強對這部分地區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特別是創業培訓,引導和教育他們轉變觀念,增強他們的自主創業的能力,給予自主創業人員更多的小額信貸扶持,加大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的力度,給予錄用下崗失業人員的企業更爲優惠的稅費減免政策,等等,最大限度地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05-03-07 16:48:47)

  [廖暉]:現在請曹鴻鳴委員發言,伍淑清委員準備。(2005-03-07 16:49:56)

  [曹鴻鳴]:改革開放20多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總體上呈現擴大趨勢。隨着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區的經濟與社會出現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老工業基地也正雄風重振。在此形勢下,中部地區的經濟增長、結構轉型所面臨的壓力增大,發展速度相對趨緩。按照科學發展觀,統籌地區間協調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已成爲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問題。(2005-03-07 16:50:20)

  [曹鴻鳴]:中部地區地處我國內陸腹地,依靠全國十分之一的土地,承載着四分之一人口的發展重任,其區位優勢和資源綜合優勢十分明顯,中部既是東部加快發展的腹地,又是西部大開發連接東西部的橋樑,起着承東啓西、接南聯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南聯珠三角,東接長三角,北通京津環渤海灣經濟區,西靠廣大西部熱土。中部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中部的崛起要在鞏固糧食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大農業的路子,建設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農產品商品生產及加工基地。建國以來,中部地區形成了冶金機械、汽車輕工、水力發電等基礎產業。中部地區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稟賦。(2005-03-07 16:51:09)

  [曹鴻鳴]:由於中部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有地位,中部地區的經濟狀況將直接決定中國經濟的走向和格局,最終將影響能否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努力形成東中西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五個統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就如何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我們提出如下建議:(2005-03-07 16:52:24)

  [曹鴻鳴]:一、建議將加快中部地區發展作爲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納入“十一五”規劃編制,實現東、中、西部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的戰略部署的同時,做好中部地區崛起的規劃,明確戰略目標、任務和重點,做到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相結合,區域傾斜與產業傾斜相結合。(2005-03-07 16:53:08) [曹鴻鳴]:

  國家應加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和組織工作,促進中部地區與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京津冀等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與聯動,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與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合作,在更大的範圍、更高的層次上統籌協調,搞好資金、技術、產業的梯度轉移與輻射,實現全方位帶動。

  建立中部地區內部的聯動協調機制,整合優勢,發揮特色,集成資源,激發活力,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把潛在的經濟優勢轉變爲現實的經濟優勢,實現中部地區跨越式發展。(2005-03-07 16:53:45)

  [曹鴻鳴]:二、建議從“十一五”開始,重點加強中部地區國家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構建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

  近十幾年來,東部的糧食播種面積連年減少,鞏固和發展中部地區的國家糧食綜合生產基地已是當務之急。要重點保護和提高中部地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對基本農田,特別是水田的保護力度,堅決制止亂佔濫用耕地,糾正隨意改變基本農田用途的現象。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推廣包括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級雜交水稻在內的優質高產品種。

  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長期穩定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增加對中部地區糧食主產區農民的直接補貼和按保護價收購的補貼資金,擴大糧食風險基金規模。建議在宏觀調控中,加大對糧食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對調出商品糧多的地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進行補償。(2005-03-07 16:54:30)

  [曹鴻鳴]:三、對中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要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部地區資源靜態比較優勢明顯,資源存量豐富,許多地方經濟基本上靠開採資源來支撐。在全國礦產資源保證程度下降的情況下,中部地區能源和原材料產業的發展一定要堅持合理開發、保護資源的原則。堅決執行礦產資源規劃,加強對重要礦種、礦產如煤、石油等的保護管理,嚴格執行採伐制度和環保監督措施。提高資源的加工深度和綜合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2005-03-07 16:55:56)

  [曹鴻鳴]:四、加強對中部地區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促進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化。

  中部地區是人力資源的輸出地區,應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城鄉勞動力的雙向流動。要鼓勵打工族回鄉創業,爲“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資本和技術支持。充分發揮中部人才和科技的優勢,加大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加大幹部交流力度,對中部地區的幹部實行定向培養,實現中、東、西部雙向交流。與此同時,逐步增強農業合作化程度。(2005-03-07 16:56:47)

  [曹鴻鳴]:五、建議在“十一五”規劃中,加大對中部地區農村道路交通網絡的建設與維護,重點解決農村路網的“微循環”問題。

  中部地區的農村公路現狀十分落後,公路密度小,通達深度不夠,技術等級嚴重偏低、路況差,抗災能力弱,嚴重製約農村經濟發展。建議在“十一五”規劃中,要加大對中部地區農村公路、縣鄉公路建設改造的支持力度,通過國債資金加強中部地區農村公路網絡的建設改造,重點解決農村路網“微循環”問題。(2005-03-07 16:57:47)

  [曹鴻鳴]:六、加強對中部地區扶貧力度,推動中部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部地區現有貧困縣151個,佔全國貧困縣的25.5%。建議在“十一五”規劃中,加強對中部地區的扶貧力度,落實到戶。要探索中部地區扶貧的各種新路子,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將中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優先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5-03-07 16:58:33)

  [曹鴻鳴]:七、加大中部地區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力度,搞好旅遊開發,重視傳統文化在祖國統一中的紐帶作用。

  中部地區是中華文化發祥、傳承的主要地區,擁有豐富的人文和旅遊資源,要弘揚河洛文化、三晉文化、徽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深厚內涵,凝聚海外華僑華人,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貢獻。建議對中部地區的旅遊資源進行整體規劃與開發,從國家層面對旅遊產業進行系統的網狀集團式開發,避免孤立的點狀式開發的弊病,將旅遊業打造成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柱產業之一。(2005-03-07 16:59:53)

  [廖暉]:現在請伍淑清委員發言。(2005-03-07 17:00:18)

  [伍淑清]: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發言的題目是《充分發揮港澳地區優勢更好地推進“走出去”戰略》。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200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11000億美元,在世界中的排名再次提升,位居第三。全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突破600億美元,同比有大幅度增長。隨着對外交往的增加,已有數十個國家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05-03-07 17:01:02)

  [伍淑清]: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外部挑戰。國際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的緊張,歐美對高科技的封鎖,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的缺乏,我國加入WTO以後各類國際經濟爭端的增加,歐美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質疑等等,都將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央政府及時地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起來,以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增加核心競爭力。除了國有大企業,也有計劃、有步驟地鼓勵中小企業到海外投資發展。這是把改革開放推向新階段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一環。(2005-03-07 17:02:57)

  [伍淑清]:爲更好地實施這一戰略,應該深入研究和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特別是香港作爲自由港,在融資、信息、港口和研發方面的優勢。據統計,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有78家在香港經營,最大的500強企業有超過60%在港設立辦事處,3000多家跨國企業在港有分公司,衆多國際採購集團聚集在港澳地區。此外,內地進出口貿易有30%通過香港進行,內地吸引外資5000多億美元中也有50%來自香港。不僅如此,香港的很多金融機構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完善網絡。

  如果說迄今,港澳在實施“引進來”戰略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話,那麼,在今後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方面,港澳地區也一定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這是因爲香港與全球接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斷提升競爭力的努力從未停頓過。(2005-03-07 17:03:32)

  [伍淑清]:充分發揮香港這個通曉中西方文化的大都市作爲離岸經濟體的作用,符合國家的利益,也符合香港的利益,更是內地與香港間互補雙贏的體現。與香港具有的比較完善的現代經濟理念、制度以及海外投資經驗相比,內地企業則大多差距甚遠,沒有真正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企業理念和制度,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像在內地一樣業績也經過“技術處理”。近幾年,在協助內地中小企業“走出去”時,我也深感這些企業的老闆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和家族式企業,他們很爲難,在“走出去”過程中經常很迷茫,加上內地與國外文化、宗教、風土人情等都不盡相同,確實需要港澳在這些問題上給予具體的支持和幫助。如果這些企業不“苦練內功”,不熟練地掌握國際規則,沒有制定適合所在國的長遠發展策略就匆忙出去闖蕩,難免會碰壁甚至失敗。(2005-03-07 17:04:39)

  [伍淑清]:爲了從一個嶄新的方面更好地發揮港澳地區的優勢,爲內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諮詢、幫助和服務,特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建議:

  1.進一步完善港澳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間的磋商、協調、合作機制,發揮政府在外向型經濟合作中的導向作用,爲內地經濟“走出去”提供必要的諮詢服務,變“守株待兔”爲“主動出擊”。

  近年來,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爲幫助和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而實施的CEPA,不僅加強了香港與內地間的緊密的經濟合作,而且也將爲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橋樑和通道。建議內地政府部門借鑑香港貿易發展局專責推廣貿易的全方位職能,不斷改善爲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功能;或通過與貿發局這座內地和香港間的貿易橋樑,爲內地中小企業尋找海外的業務夥伴,幫助制訂海外市場策略,共拓商機。(2005-03-07 17:05:02)

  [伍淑清]:2.要吸取港澳地區在“走出去”時所獲得的經驗教訓,以節省資金和時間的成本,避免重蹈覆轍。

  經過多年的歷練,香港成爲一箇中西合璧的商業平臺,擁有全球最好的經濟環境,法律健全,設施先進,聯繫廣泛,信息暢通,熟悉國際慣例的管理人才濟濟,有足夠的空間和能量成爲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通道和橋頭堡。建議內地利用好香港這個信息港的同時,組建一個專門機構,下功夫研究香港成熟的金融和銀行體制,因爲香港監管制度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同和信賴,香港金融市場也成爲內地企業籌集國際資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場所。除國有企業外,近期在香港主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內地民營企業越來越多。該專門機構應協調發展海外投資企業與促進內地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相結合,從而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能力。(2005-03-07 17:06:29)

  [伍淑清]:3.與港澳地區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合作,包括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會、太平洋經濟合作研究會、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等,促進與世界各國在不同層面上的經濟合作與貿易往來,特別是促進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對外交往,使其儘快與國際接軌。例如,世界貿易中心(香港)就曾促成了南非世界貿易中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經貿合作項目,並由該組織贊助,帶領當地的技術幹部到美國實地考察農業項目,幫助寧夏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總部設在紐約的世貿中心協會是一個非贏利、非政治的國際經濟組織,在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有280個會員,爲75萬家企業提供服務、諮詢。該協會還促成夏威夷世貿中心與西藏自治區聯合開發旅遊項目,在夏威夷培訓旅遊管理人才,幫助西藏發展經濟。(2005-03-07 17:07:58)

  [伍淑清]:4.憑藉港澳發達的國際金融網絡和商業平臺,嘗試與具有相當實力和條件的發展中國家(例如南美的巴西)進行合作,利用當地土地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建立一個規模相當的出口免稅加工區,爲中小企業提供一塊通向國際市場的“場地”和適合國際潮流的科技高新產品的研發基地。投資巴西的內地中小企業可以在這個特區內進行磨合,具體實踐海外經營的操作規範,不斷成熟和壯大,最後可以從特區跳出去。

  此外,還可利用香港便捷的交通,到中東海灣地區建立中心企業產品展銷中心,促使我國西部地區的企業向該地區拓展,迅速增加貿易的數量和種類,以更新國內企業的理念和思路,調整升級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2005-03-07 17:09:14)

  [廖暉]:各位委員,今天下午的大會發言全部進行完畢。謝謝11位委員的發言,現在休會。(2005-03-07 17:10:34)

稿源 中國網 編輯 趙穎妍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實力機構週末薦股精選 六諮詢機構推薦13只股票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劉國樑:郝帥團體發揮不錯 08陣容沒放棄他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