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我國正面臨的男女性別比失衡、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發出提醒,並建議我國推行“二胎制”。
我國從1979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二十多年來累計少出生人口3億,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進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長的發展階段,這標誌着我國人口發展跨過了一個分水嶺。
但是,全國政協委員王翔指出:“現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已引發及將引發的問題不容忽視。”
-變富之前先變老
“現在已經面臨的,就是新生嬰兒男女性別比不平衡危機。”王翔委員介紹,國際認同的最高警戒線爲107:100,但當前我國新生嬰兒性別比高達118:100,局部地方甚至接近150:100,使得中國成爲全球人口性別比最不平衡的國家。
而即將面臨的,則是人口老齡化的不正常危機與維護人口正常替換的不合理趨勢。王翔委員從我國人口現在的平均年齡32歲推算,“如果繼續實行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到2015年平均年齡將是44歲,我們可能在一代內完成歐洲人一個世紀才完成的老齡化過程,中國將在變富之前先變老”。
同時,相對於通常爲2.1的人口穩定正常替換率(即每個母親生育2.1個孩子),我國女性的生育率已從1949年的6.14降爲現在的1.4。“如果堅持現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們每一代人數可能降低,中國人口將大幅減少”。
-現行計劃生育政策需儘快調整
“所以,必須以提升優化中華民族素質的高度責任感,慎重調整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王翔委員建議,“適時完成立法程序,以推行計劃生育二胎制度爲主導,深入進行立法調研,儘快完成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
王委員解釋:“計劃生育二胎制並非鼓勵多生,超二胎依然不允許。”
所以他同時建議,加強計劃生育執法。在各級政府計生部門設立專門執法機構,以控制農村多胎生育爲重點,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巡查機制,對於超二胎多生的違法案件,集中力量堅決予以打擊,並強化計劃生育的經濟調節手段,大幅提升超二胎“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準。
此外,委員也認爲,有必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以農村地區和城市弱勢羣體爲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機制,確保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和保障無後顧之憂,以改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不去三胎、四胎求男孩。
-白領對生第二胎最感興趣
有關部門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如果取消計劃生育“一胎制”,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想擁有兩個孩子,因爲涉及撫養教育成本問題,他們並不想再多生第三、第四胎。
文化程度與經濟收入“雙高”的白領階層,對生第二個孩子最感興趣。近八成的博士、碩士認爲,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較爲合適。
同時,由於國家政策不可違背,所以近四成的人考慮到國外去生第二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