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斯訪問的6個亞洲國家加在一起,幾乎覆蓋了南亞和東亞所有的熱點問題和敏感戰略地帶
賴斯又成了本週在中國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人名。3月14日至21日,她在7天之內旋風訪問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韓國和中國6個亞洲國家。這是她就任國務卿後的首次亞洲之旅。
賴斯出訪引發如此大的關注,除了她首位女性國務卿的身份之外,也與她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特殊地位有關。
在布什總統第一任期中,美國白宮對外事務委員會流傳着這樣的說法:總統會聽取副總統切尼的意見,對國務卿鮑威爾的提議也給予重視,但總是在和賴斯商量後,做出最後決定。
由於這種特殊地位,輿論把賴斯稱爲布什第二任期外交的風向標,把2005年稱爲美國外交的“賴斯年”。
賴斯“角色轉型”
在沒有進入政界以前,賴斯是俄羅斯問題專家,對亞洲問題的研究着力不多。在布什總統第一任期內,作爲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賴斯主要的關注點在國家安全、大國關係以及中東地區事務,亞洲也並不是她的主要關注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袁鵬認爲,擔任國務卿前,賴斯並沒有一個明晰的“亞洲觀”。而就任國務卿之後,賴斯首先需要完成“角色轉型”——即關注點由安全領域轉到外交領域,由中東地區轉向全球事務,這其中亞洲是她最需要着力的區域之一。
“賴斯此次亞洲之行是她對亞洲的一次‘認識之旅’,也是她再塑美國‘亞洲觀’的起點,對於美國今後的亞洲政策將很有影響。”袁鵬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1月18日,賴斯出席確認其國務卿職務的國會聽證會時表示:“在亞洲地區,我們已打破了不能與所有亞洲國家保持友好關係的錯誤假設。我們亞洲地區的聯盟從來未如此強大過,我們將會以此維持亞洲區內的和平及繁榮。”
袁鵬指出,賴斯的新“亞洲觀”將由三方面組成:維持亞洲地區穩定是基軸和首要任務;強調跟日韓等盟國的同盟關係將是亞洲政策的支柱;同時繼續奉行與中國的建設性合作關係。
賴斯的這一新“亞洲觀”將深刻影響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亞洲政策。布什政府未來四年外交政策的重心在中東,這已經是一種共識。在這一前提下,美國的亞洲政策必然將求穩,以配合其中東政策。
事實上,賴斯此次亞洲之行的路線很清晰地反映出了這一新“亞洲觀”:6個國家加在一起幾乎覆蓋了南亞和東亞所有的熱點問題和敏感戰略地帶。
印度地位凸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告訴《瞭望東方週刊》:“美印關係很受重視,這是此次訪問一個明顯的特點。”
印度是賴斯此行的第一站,她也成爲在3個月內訪印的又一位美國政府重要閣員。
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越來越看重印度的戰略地位。在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佈的頗具爭議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白宮首次將印度列入全球大國的範疇。
2004年底,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印度,美印兩國防長重點討論了加強兩國軍事合作問題,美國還準備向印度提供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
賴斯本人2000年就曾在《外交事務》中指出,美國“應該進一步關注印度在地區平衡中發揮的作用……(美國)往往喜歡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扯在一塊兒,而且只考慮兩國間的克什米爾紛爭和核競賽。但印度是中國的考慮要素之一,它也應該成爲美國關注的國家”。
據報道,美國總統布什很有可能在今年10月訪問印度。因此賴斯此次訪問印度也是爲布什訪印打前站。
東亞解決兩大熱點問題
卡耐基和平基金會中國部主任裴敏欣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認爲,賴斯這次訪問東亞三國有兩大目的:一是與三國討論朝核問題僵局,二是爲他們所宣稱的所謂《反分裂國家法》引起的臺海“緊張局勢”降溫。
在出訪前夕的3月11日,賴斯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說,在訪問亞洲期間,她將與有關國家的官員討論“需要採取別的什麼措施”來解決朝核問題。
輿論認爲,是中國接受美方立場,對朝鮮採取更爲積極的措施,還是布什政府接受韓國和中國的主張,對朝鮮採取較爲溫和的態度,這次訪問將是關鍵。
另一大熱點是臺灣問題。3月14日,《反分裂國家法》在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表決中獲高票通過。這部法律的制定和通過引起了“臺獨”勢力的恐慌。在臺灣民進黨的會議上,陳水扁聲稱制定反分裂法“只會讓兩岸關係更加分裂”,並鼓動百萬民衆參與“3·26民主和平護臺灣”的大遊行。
對於這部遏制“臺獨”勢力的法律,美國國務院、白宮和五角大樓也陸續發表看法,認爲此法對正在緩和的兩岸關係“沒有幫助”,希望中方能夠“重新考慮”。
專家認爲,《反分裂國家法》和日美安保共同聲明都將是賴斯和中國領導人會談的主要議題。
而賴斯旋風訪問的目的非常明確——即尋求朝核問題對美國的有利解決辦法,同時保持臺灣海峽的現狀,以“維持東亞的穩定”。
會談中美關係整體狀況
“除了朝核問題、臺灣問題外,雙方還將就中美關係整體狀況進行會談。”金燦榮說。
2004年11月,在智利APEC峯會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什曾互邀對方到自己的國家訪問,雖然沒有敲定訪問時間,但雙方都希望在2005年實現。
金燦榮說,中美首腦互訪應在議事日程之上,而此次賴斯訪華可能談及兩國元首互訪的安排。
此外,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爲,中美關係在布什總統第二任期內仍將沿着建設性合作關係的方向發展。
就在這次出訪前夕,賴斯再次向美國會議員表示,美中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的重要性正在增強。
賴斯的表態爲中美關係營造了一種相當良好的氣氛。3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希望通過此訪,中美雙方能夠在諸多問題上增進了解,擴大共識,縮小分歧,最終有利於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1月18日,賴斯就在國會參議院審覈其擔任國務卿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正與中國建立“坦誠、合作、有建設性”的關係,布什政府將繼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即使在有關《反分裂國家法》的摩擦問題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認爲,美國的指責其實也只是一種官方的反應而已,而且這種反應相對比較溫和。
“如果確實十分反對,賴斯就不會來訪了。即使要來也會推遲。”陶文釗說。他認爲,賴斯來訪本身說明美國實際上已經認可了這個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