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媒體分析吉爾吉斯斯坦政局鉅變的原因及其影響。認爲西方操控中亞的“民主”浪潮。吉爾吉斯斯坦政局突變在中亞開創了一個通過羣衆運動推翻現政權的先例。吉局勢衝擊中亞地區穩定,加劇美俄角逐,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西方操控中亞“民主”浪潮走向 下一個目標指向其他國家
俄羅斯《蘇俄報》26日發表文章說,吉爾吉斯斯坦是繼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之後第三個發生政變的獨聯體國家。劇本幾乎一模一樣:先是舉行總統或議會選舉,隨後反對派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鼓動民衆走上街頭。如果當局沒有屈服於恐嚇,就採取武力佔領政府大樓和電視臺。關鍵步驟是新政權受到西方認可。在這種情況下,西方通常不會對非民主方式提出任何政治和法律上的質疑。隨後俄羅斯應當承認既成事實。
文章認爲,大筆資金和以觀察員、顧問和地方反對派親友面目出現的大批間諜,涌入基輔和第比利斯。這一切當然不是偶然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地理位置可以幫助繞開俄羅斯對外輸出中亞和裏海地區的油氣資源。美國情報人員現在半開玩笑地說,石油是獨聯體和中東地區“民主化”的首要原因。吉爾吉斯斯坦沒有石油和天然氣,因此那裏的工作做得就不那麼細緻:反對派存在分歧,街頭運動失控,沒有清晰的行動計劃。但“民主”顧問還是及時地出現了。儘管他們只能算得上是二流,人數也很少。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特使彼得萊試圖穩定比什凱克的秩序,建議反對派領導儘快組建過渡政府,讓失控民衆離開街頭,建立新的合法政權。但種種跡象表明,彼得萊沒能說服阿卡耶夫交出總統權力。阿卡耶夫離開吉爾吉斯斯坦時表示不會辭職,並認爲取消議會選舉結果是錯誤的。使政變合法化的機器從25日開始啓動,並全速運轉。議會已選出卡德爾別科夫爲議長。前總理巴基耶夫被選爲代總統兼代總理。最高法院已經宣佈議會選舉結果無效。計劃三個月後重新選舉。儘管吉爾吉斯斯坦並非產油國,但仍是中亞重要的戰略跳板,必要時可由此向中國、伊朗和俄羅斯施壓。據說,下一個民主目標將是土庫曼斯坦和白俄羅斯。
文章說,政變後的吉爾吉斯斯坦將走向何方,很大程度上還是個未知數。與其他獨聯體國家一樣,吉爾吉斯斯坦政變的根本原因是民衆對經濟狀況、高失業率、政府腐敗、行政及司法部門專橫、營私舞弊和裙帶關係的不滿。不依靠大規模真實存在的抗議,任何“顏色”的革命都不可能爆發。民衆騷亂的結果取決於誰在控制並引導抗議活動。外國觀察家就吉爾吉斯斯坦事件指出,普遍表示不滿的條件正在俄羅斯迅速形成。看來,西方正在期待這樣的爆炸。
美報煽動中亞國家“民主”浪潮
美國《紐約時報》25日發表的社論說,吉爾吉斯斯坦效仿的是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這兩個國家都將在蘇聯解體後上臺的領導集團趕下了臺。它需要繼續效仿它們,及早舉行選舉,建立一個民主的合法政府。一旦吉爾吉斯斯坦這樣做了,它就爲剩下的那些治理不當的、不民主的前蘇聯共和國———特別是它的幾個鄰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樹立了榜樣。近年來,中亞不幸地捲入了大國之間的對抗,先是俄羅斯與英國之間的對抗,現在是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對抗。在“9·11”恐怖襲擊過後,這種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因爲布什政府開始向該地區的統治者獻殷勤,爲的是在阿富汗周邊設立空軍基地。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基地建在吉爾吉斯斯坦,距離比什凱克不遠。這可能說明了美國國務院爲什麼只是對吉爾吉斯斯坦本月的選舉舞弊提出了溫和的批評,還責備反對派佔領並破壞政府辦公大樓的做法。這與華盛頓去年在基輔和本月早些時候在貝魯特對聲勢浩大的反政府抗議活動給予堅決明確的支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美國《華盛頓時報》25日社論說,吉爾吉斯斯坦的變局同樣和美國總統布什對全世界民主的鮮明支持分不開。這場“革命”使由格魯吉亞、烏克蘭和黎巴嫩的大規模羣衆運動推動的獨裁政府倒臺的趨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美國和俄羅斯都在吉爾吉斯斯坦有軍事基地。一旦伊斯蘭黨派上臺掌權,這些基地就可能會關閉。和其他中亞國家一樣,吉爾吉斯斯坦以溫和的穆斯林人口爲主。繼續維持這種溫和風格符合美國的利益。
衝擊地區穩定
共同社25日發表評論說,“民主化”浪潮給中亞和美中俄的安全帶來重大影響。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因民主化而發生政權更迭的浪潮,涌向了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局勢表明,“民主化”的浪潮已經開始衝擊這些國家。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盪不僅對關心該地區局勢的美中俄,而且給中亞、阿富汗等周邊地區的安全體制帶來重大影響。
法新社24日報道說,民主“革命”可能會破壞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俄羅斯分析人士認爲,吉爾吉斯斯坦爆發的抗議活動將阿卡耶夫政權拉下了臺,這可能會引發其它針對中亞國家的民主運動,而且還會進一步破壞這個已經被伊斯蘭極端主義搞得動盪不安的地區的穩定。獨聯體成員國機構的俄羅斯專家安德烈·格魯津說:“即便是吉爾吉斯斯坦局勢穩定了,這裏所發生的一切也會對中亞國家造成影響,因爲這爲中亞各國開創了一個通過羣衆運動推翻現任政權的先例。”俄羅斯專家費奧多爾·盧斯安諾夫在俄羅斯媒體上發表評論說,西方國家將吉爾吉斯斯坦抗議活動視爲引發中亞地區“民主革命”的火種。但是,抗議活動不僅不會點燃什麼民主的火焰,反而會使多民族的吉爾吉斯斯坦陷入動盪。盧斯安諾夫認爲:“和平解決吉爾吉斯斯坦危機符合包括俄羅斯、美國、中國以及吉爾吉斯斯坦鄰國在內的各方的利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而俄羅斯和美國(自阿富汗戰爭以來)都在這裏設有軍事基地。格魯津說:“俄羅斯和美國必須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聯合國以及中國合作以免發生動盪。”
帶來諸多風險
英國《泰晤士報》25日發表文章說,吉爾吉斯斯坦政權的更迭對這個中亞內陸小國來說,也會帶來諸多的風險。首先是穆斯林極端主義者。他們在中亞大部分地區已很有勢力,他們可能會利用這個權力真空,扮演農村貧困人口真正捍衛者的角色。阿卡耶夫所以能長期獲得莫斯科和西方的支持,就是因爲他能證明,地下恐怖組織正試圖滲透吉爾吉斯斯坦,並推翻現政府。長期以來,鄰國烏茲別克斯坦也在利用這個藉口。該地區的所有領導人只需告訴莫斯科,他們支持俄羅斯對車臣恐怖主義採取的強硬路線,就能獲得莫斯科對其統治的暗中支持。第二個危險是,莫斯科將會看到在整個周邊地區出現了形式雷同的反俄起義,於是得出結論,認爲西方一直在操縱這些活動。俄羅斯強硬派已聲稱,西方在積極謀求削弱俄在那些它仍認爲屬於其勢力範圍的國家中的影響。這樣的結論可能會大大增加俄羅斯同西方關係的複雜性,並強化普京幕僚中鷹派的力量。第三個危險是,吉爾吉斯斯坦的動亂會使人認爲整個中亞的集權統治已完全垮臺,然而,那裏的政權尚未以民主的方式獲得移交。貧窮、民族矛盾、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和步履蹣跚的經濟改革,都有可能加劇混亂的局面。
加劇美俄角逐
日本《每日新聞》25日發表的評論認爲,吉爾吉斯斯坦局勢激化美俄角逐。俄羅斯擔心控制了政權的吉爾吉斯斯坦在野黨勢力會傾向於美國和歐盟。一度對美國奉行協調路線的阿卡耶夫總統,最近拉開了同美國的距離,而俄羅斯一直支持阿卡耶夫政府。今後,逐漸掌握政權的在野黨勢力如果加強親西方趨勢,美俄之間的隔閡勢必會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