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京滬高速公路的江蘇淮安段,大片大片綠油油的麥苗、油菜地當中,幾塊刺目的金黃令人觸目驚心,相鄰的空無一人的村莊也寂靜得可怕:這就是江蘇“3.29”事故發生地淮安市淮陰區王興鎮高蕩村、漣水縣蔣庵辦事處官蕩、北蕩等村。瞭解情況的人知道,這裏受災農田2萬多畝、轉移人口上萬人。眼下雖然是平靜的村莊,但背後卻有着許多不平靜的故事。
“關鍵時刻,我不能落下鄉鄰不管”
“關鍵時刻,我不能拉下鄉鄰不管。”正當壯年的高蕩村農民王其高最先發現了險情,本來可以轉身就跑的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返回村裏開始救人。
“村裏還有那麼多的人,我怎麼忍心跑呢?”王其高講,他一邊跑,一邊高聲呼喊,讓大家快跑。儘管毒氣薰得他有些喘不上氣,嗓子異常難受,但他還是堅持着高喊,以便讓更多的人能聽到、能跑。到家後,他首先打了110,向警察說明情況,然後才扶起76歲的老母親跑了起來。本來就已經很累了,但是,他看到本村的一位婦女正抱着兩歲的孩子跑着,連驚嚇帶累,人已經跑不動了,王其高毫不猶豫地將孩子接了過來……
出事的那天晚上,高蕩村像王其高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關鍵時刻,我不能拉下鄉鄰不管”——這成爲很多村民不約而同的想法:
30多歲的王玉海也是最先跑出來的人之一。然而,當本村農民唐壽彬跑到他面前癱倒後說他的老婆和孩子還暈在家中沒能出來時,王玉海呆不住了。當時毒氣味太濃,薰得人喘不了氣、睜不開眼,王玉海找到一條毛巾弄溼後纏在頭上,和另外一位農民騎着摩托車衝進毒氣團中,摸索着找到了唐壽彬家,把已昏迷的女主人馱在摩托上跑了出來。儘管這時氣味越來越濃,他又第二次騎着摩托衝了進去,把已昏迷的一週歲孩子救了出來。
那天晚上如果說最忙碌的,要數相鄰的老張集鄉金星村農民朱凱,本來在淮安市內打工的他聽到妻子的求救電話後,連忙租了一輛麪包車回家救人。到村口後,聽說妻子和孩子已經跑出來了,他沒多說什麼,帶着車在村裏來回地轉,見人就拉。爲了多救幾個人,他往不少村民家裏打電話,看是否有人,到最後自己也中毒了……
“只要村裏還有人,幹部就要進去救”
“只要村裏還有人,幹部就要進去救。”――那天晚上,在淮陰區高蕩村旁,在濃重的毒氣當中,淮安市委書記丁解民下了這樣的死命令。
“一團一團的毒氣飄過來,一個又一個幹部衝了進去。”事情過去了幾天,淮陰區委書記夏心旻仍然這樣堅定。他說,7點50分接到事故報告,他8點多就到了。當時氣味已經很濃了,當他打開一戶農家的大門時,發現已有一位老人被薰倒死亡了。當時氣味已不容人停留,他還堅持着打開第二戶農民家的大門,可這時已進不去人了,他在撤往村邊的過程當中看到,一位婦女正艱難地抱着孩子往外走,夏心旻接過孩子和她一起磕磕絆絆摸索到了村外。
查明是氯氣泄漏這一原因後,本地和周圍的100多位鄉村幹部迅速被髮動起來,投入到疏散羣衆、搶救羣衆的行動當中,丁解民和夏心旻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隨着一個又一個毒氣團的飄過來,他們出來又進去,反覆三、四次,爭取最大程度地救人。當在場的村幹部確信大部分村民已經跑出來時,一個聲音微弱的求救電話打來了:一個村婦在電話中艱難地說,她和女兒都被困在家裏出不來了,她把女兒塞進了大衣櫃,自己在用溼毛巾捂着嘴。怎麼辦?當時,夜裏沒有風,毒氣的比重比空氣重,漂浮在地面上,可以說是氣味最濃的時候,人根本無法進去,救還是不救?現場的市區領導決定一定要把人救出來。他們迅速地找來了僅有的三套防毒面具,可進去的三個人沒過多長時間就有一個人倒下了,只好撤了出來。情況緊急,50套防毒面具又運來了,在認識路的村幹部的帶領下,人們戴着防毒面具,反覆地衝進去,終於把母女倆救了出來。
“破家值萬貫。”――一些年老的村民不知道毒氣的厲害,不肯走怎麼辦?漣水縣委副書記徐亞平帶着警車和120救護車,在蔣庵辦事處氣味最濃的官蕩、北蕩兩個村挨家挨戶搜,不肯走的就擡上車強行拉走。那天晚上,他和鄉村幹部們硬是疏散了2500多人。
大撤離大營救
“毒氣泄漏造成大面積災害。”這一消息迅速在淮安市以及淮陰區、漣水縣引起了震動,隨着大範圍的人員撤離,大範圍的營救也開始了。
“那天晚上和第二天早晨,全區轉移出來上萬人。”1日深夜,在受災最重的淮陰區王興鎮高蕩村,正在一受災戶家裏查看的淮陰區委書記夏心旻回憶說。“問題是死了多少人、傷了多少人,這些都不知道。”對於受傷的村民,區裏的所有領導每人負責一個工作小組,當晚就安置了傷病員150人,第二天280多人,第三天擴大到300多人,這些傷病員都分佈在市內的四家醫院,要確定身份、安撫傷病員。死了的,要挨家挨戶上門去找。尤其是第二天和第三天,氣味還是讓人喘不過氣來,營救人員穿着防化服在農戶家裏、院子的角落裏仔細查找,死亡的20多人就是這樣找出來的。
扶老攜幼的村民逃出來後到哪裏去也是個問題。學校教室和辦事處大禮堂被打開了,開始安置災民。那天晚上從8點20分出現第一例病人開始,漣水縣全縣範圍內也都開始行動起來,針對中毒病人需要吸氧這一狀況,20多個氧氣瓶迅速從全縣各個醫院調集到縣醫院和蔣庵辦事處衛生院,有關治療氯氣中毒的藥品也迅速到位。這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說把人員傷亡等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緊接着面臨的問題是:災區的防疫。上千人次的防疫、環保等專業人員迅速被髮動起來趕到現場,對所有的災區農戶至少進行了三次以上的消毒,1.5萬頭(只)死亡畜禽進行了緊急處理。考慮到疏散羣衆急於回家的心理,而羣衆家中的糧食、蔬菜都不同程度受到毒氣污染,不能食用的現實。事發後的第四天即4月2日,災民的家中都被送到了“四個一”,即一袋米、一桶純淨水、一桶油、一大袋方便麪。漣水縣委副書記徐亞平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羣衆回到家裏後一切還像以前那樣,這對穩定羣衆心理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