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計劃報告提交,日本作爲競爭者之一再次顯示出強烈的“爭常”姿態。對此,不少國家媒體均予以密切關注。路透社昨天分析說,曾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摧殘的亞洲鄰國顯然無法坦然把這樣一個重要位置交給這樣一個一直拒絕承認歷史問題的國家。日本今天下午將正式宣佈批准扶桑社出版的《新歷史教科書》。
2005年扶桑社《新歷史教科書》送審版涉華歷史部分錯誤表述
一、美化侵略
1、關於殖民統治:
在日清戰爭後成爲日本領土的臺灣,日本設置臺灣總督府致力於當地的開發。
標題:致力於臺灣開發的八田與一
1930年,花費十年完成了世紀性的偉大事業,嘉南平原變成綠色的大地。美國土木學會將其命名爲“八田水庫”,向世界介紹這一偉業。(第171頁)
2、關於九一八事變:
隨着國民黨統一中國,中國人的排日運動也加劇了,妨害(南滿鐵道的)列車和傷害日本兒童的事件頻發。
3、關於二戰期間的佔領統治
日本長期來驅逐將亞洲各國作爲殖民地進行統治的西歐國家的勢力,爲一直認爲無法戰勝白人而心灰意冷的亞洲民族帶來驚人的震動與自信。
(日本佔領印尼期間)開展了諸多改革,如訓練軍事組織、建立中學、規定通用語等,爲後來印尼獨立奠定了基礎。
日本進入南方國家本來是爲日本“自存自衛”,但卻帶來了使亞洲各國獨立這樣的過快效果。(第207頁) 進入評論>>>>>
二、歪曲史實
1、關於倭寇:
(倭寇的)成員基本上是中國人。(第20頁)
2、關於二十一條:
中國期待列強的介入,把祕密交涉的內容泄露出去,將包含着非正式要求的五點稱之爲“二十一條要求”,使中國國內的反日輿論高漲。(第181頁)
3、關於盧溝橋事變:
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正在演習的日本軍遭到不明槍擊。次日晨,中國方面不斷開槍,進入了戰爭狀態(盧溝橋事件)。(第200頁)
三、推脫罪責
1、關於中國人民的反帝革命運動:
標題:中國的排日運動和協調外交的挫折
外國勢力依據不平等條約在華擁有權益。在中國國內統一進程中,攻擊這些外國勢力的動向高漲。這是中國人對列強統治的民族性反抗,但受到實現暴力革命的蘇聯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帶有過激的特點。(第194頁)
2、關於淞滬會戰:
同年8月,在外國權益集中的上海,發生了兩名日本軍人遭槍殺的事件,結果日中間的衝突擴大了。(第200頁)
3、關於南京大屠殺:
日軍認爲,攻陷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蔣介石就會投降,12月佔領南京。小字註解:東京審判認定,這時日軍殺害了許多中國平民(南京事件)。但關於事件真相,資料中有疑點,存在各種看法,至今爭論不休。
可是,蔣介石遷都位於內地的重慶,繼續抗戰。這樣發展成爲之後八年的日中戰爭。(第200頁)
4、關於東京審判
(東京大審判以戰爭罪)處罰國家領導人,在迄今的國際法歷史上尚無先例。
東京審判中惟一的國際法專家印度帕魯審判員以該審判缺乏國際法根據爲由,主張全體被告無罪。但GHQ禁止公開其意見書,不允許對審判提出任何批評。
東京大審判直至今日仍無定論。
GHQ(廣泛宣傳日本戰爭的非法性)導致對戰後日本人的歷史觀產生了影響。(第2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