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帆布廠搬來之前還有面粉廠等,這都是在馮玉祥將軍離開之後的事了。”昨日下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松林告訴記者,他們在鄭州帆布廠內,發現了馮玉祥將軍當年督建並使用的一幢3層國民革命軍飛機場指揮樓。而這幢樓正面臨某商品房開發小區的徵建拆遷之災。
張松林稱,他們是在4月15日接到羣衆舉報,說是鄭州帆布廠內有一建築文物將被拆遷。張所長立即帶人來到現場,由於帆布廠已關閉多日,只留下幾個看門守護的人,他們沒有讓張所長等人進到樓裏,只說是該樓已廢棄多年,並且多年來很少有人進去參觀。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棟指揮樓保存較完好,平面呈“凸”字,系典型的中西結合形式建築,旁邊還有磚券的兩幢平房、水池等20世紀30年代末的建築。對於研究國民革命軍在鄭州的活動情況及有關歷史具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從這個機場指揮樓可以推斷,我們鄭州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使用飛機,當然那時的飛機無法和現在的高科技金屬質飛機相比,那時候有可能還是木製小飛機,目前看起來這個飛機場地曾使用過10餘年。”張松林稱。
隨後,記者又從附近老居民口中得知,鄭州帆布廠這裏當年都是飛機場圍地,當時周邊還有土圍牆,後來馮玉祥將軍離開之後,這個飛機場就被移作他用,曾先後開發爲麪粉廠等經營場地。解放初期,鄭州帆布廠遷至此地,並將周邊的土圍牆一一拆除,當時這裏還有多幢建築也被逐步拆遷爲場地建設,目前只剩下這幢飛機場指揮樓。
專家建議開發爲文物景點
據看門人介紹,由於企業破產,鄭州帆布廠正在拆除廠內所有建築,包括這座指揮樓,據說是管城區某個建築開發商欲在此開發商品房。張松林十分擔憂,他們幾個專家綜合研究認爲:“此機場指揮樓應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建築物,目前在本市保存完好的50年代具有考古價值的文物建築都是鳳毛麟角,建議政府制止拆除這座建築物及附屬建築的行爲,並予以保護。”
張松林認爲,鄭州作爲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近幾年雖然拆遷與新建規模較大,但是文物保護也要跟上步伐,因爲歷史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