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稱射程上千公裡妄圖打到南京武漢
臺灣前高官指出用導彈打擊大陸,就是拿臺灣民眾的生命當兒戲
6月5日,臺灣媒體稱,臺灣『中科院』研制的『雄風』2E巡航導彈,已突破關鍵技術,成功進行了試射。成功研發『雄風』2E巡航導彈使臺軍首次擁有了戰略型武器,臺軍大力發展戰略型進攻型武器的做法,無疑給趨向緩和的兩岸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為什麼稱作『雄風』2E
此番臺軍方拋出的『雄風』2E巡航導彈,與目前已知的臺軍『雄風』2型反艦導彈,聽起來似乎『師出同門』。因為這兩種導彈都使用了『雄風』2這個型號代碼,所不同的是新導彈的代碼後面加了個『E』。
但明眼人不難發現,雖然使用了相似的名字,但『雄風』2E和已知的『雄風』2極有可能是差別很大的兩種導彈。臺灣軍方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想故弄玄虛,在公布了一個驚人消息的同時,讓人摸不透其實底。
『雄風』2是臺灣『中科院』以美軍RGM-84『魚叉』反艦導彈為藍本研制的一種反艦用的巡航導彈,射程不過100多公裡。如果『雄風』2E真如臺軍聲稱的那樣達到了1000公裡的射程,那麼其彈體、推進系統和更重要的制導系統都必須做重大的改進,其改動幅度之大,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枚新的導彈。
從反艦導彈到陸攻型巡航導彈,推進系統的差異不大,最關鍵的是制導系統。由於地球曲率的緣故,1000公裡以外的目標已經超過了任何制導雷達的作用范圍,導彈是不可能依靠引導來命中這麼遠的目標的。換句話說,導彈必須能夠自主飛行,自動飛向目標。
以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為例,它具備地圖匹配制導能力。說白了就是這種導彈認得地形,可以對比自己飛過的地形和存儲在制導系統中的地形圖來修正飛行的方向。如果臺灣的『雄風』2E巡航導彈能形成實戰能力的話,則意味著『中科院』已經取得了相關的制導技術。
偷偷在海上繞圈子
據臺『國防部長』李傑稱,導彈是從位於屏東九鵬的導彈基地發射的。『雄風』2E試射當日,天氣晴朗,導彈朝綠島方向海域發射,飛行超過500公裡,並在海平面上,仿真攻擊地面目標。
據臺灣媒體猜測,試射『雄風』2E應該是3個月以前的事情。臺灣地方狹小,又四面環海。對臺軍來說,導彈射程1000公裡,要偷偷瞞著美方,更不能讓大陸有所察覺,是件難度相當高的事。
由於巡航導彈是貼著海面、陸地地貌飛行,因此軍方進行試射時,不可能讓導彈筆直朝著海面飛行。況且導彈如果飛到千裡之外,臺灣也無法監測,於是臺軍只能讓導彈在臺灣東部海域『繞著圈子』飛行,累積到數百公裡。然後再設定一些地面地貌,讓導彈在海面上做些動作,最後追擊到目標擊沈。
據悉,目前臺軍認為,『雄風』2E在研制方面還存在缺陷:一是命中率的誤差精確度不高;二是缺少有關大陸地形地貌的資料文件。
巡航導彈很具價值
『巡航導彈』是時下國際軍事新聞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時髦名詞。它的原理與飛機一樣,由推進器提供動力,由彈翼提供昇力,在制導系統的引導下飛向目標。如果說巡航導彈與飛機之間最大的區別,那就是巡航導彈無需人來操縱。
由於巡航導彈的使用成本比作戰飛機低許多,而且使用一方不必承擔人員傷亡的風險。因此,在近些年美國發動的歷次局部戰爭中,巡航導彈已經成為美國對弱小國家實施非對稱打擊的利器。
足夠遠的射程、多種手段的精確制導能力,再加上高效能的戰斗部,這三大要素合而為一,使得巡航導彈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對別國進行恫嚇的政治工具,而且成了具有很高戰術、戰役甚至戰略價值的可靠武器。
臺軍在宜蘭試射『雄風』2型導彈
由於巡航導彈的制造技術僅掌握在少數幾個國家的手中,因此美國在使用巡航導彈對目標國進行打擊時,絲毫沒有遭到對手反擊的顧慮,做到了『我能打到你,而你打不著我』,戰爭呈現出了一邊倒的『非對稱』現象。因此,如果哪個國家或地區突然聲稱自己研制成功『陸攻型』巡航導彈,就會立即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臺灣這次聲稱『雄風』2E巡航導彈試射成功,當然也不例外。
『導彈襲擊滬港說』的放大版
其實,臺軍聲稱造出能夠打到大陸的武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前些年,『導彈襲擊滬港說』曾經被港臺媒體熱炒過一陣。當時的說法是,臺軍要將其已經列裝的『天弓』II型防空導彈(仿美國『愛國者』),改裝成對地攻擊的彈道導彈。據說,只要改變制導體制,讓這種導彈不要一個勁往上飛,而是能沿彈道曲線落下,便可以打到上海和香港。
不過,這個設想很快就被軍事專家否定了。原因是『天弓』II本身是設計用來打飛機的防空導彈,其戰斗部威力太小——僅相當於一枚155毫米口徑榴彈炮彈。這種威力打飛機足夠,但是對於數百公裡外的城市來說,只不過是花大價錢在地面上砸出個坑而已,不具備任何實戰意義。因此,『天弓』版的『導彈襲擊滬港說』很快就銷聲匿跡。
此番李傑聲稱,『雄風』2E的戰斗部重量達到了500公斤。這一重量拿世界上現役的其他一些巡航導彈來衡量,確實已經『上道』。而且1000公裡的射程,據說也已經將南京、武漢等大陸中南部內陸城市涵蓋在內,上海、香港更不用說。可以說,這次臺軍是將當年的『導彈襲擊滬港說』放大了又搬了出來。
『雄風』2E勝算很小
其實,『雄風』2E巡航導彈的試射成功與否,應該是軍事上的高度機密,而且在3月份就已經試射成功,但為什麼到了6月纔公開透露消息呢?有輿論認為,從政治上說,這就是給相對緩和的兩岸關系制造緊張氣氛,給不斷昇溫的『大陸熱』降溫,人為割裂兩岸的各種交流活動。
而從軍事上說,這次試射是給『臺獨』分子吃了定心丸。『臺獨』分子片面地認為,只要擁有一定數量的撒手?武器,大陸就不會輕易采取非和平手段,『臺獨』分子便可以在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由於『雄風』2E巡航導彈具有射程遠、威力大、打擊突然等特點,因此臺軍認為,可以將『雄風』2E用於對大陸實施『嚇阻式』打擊,即對大陸沿海重要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戰略目標實施攻擊,達成『極大的震撼效應』。
盡管,『臺獨』分子妄圖以非和平手段,達成『有效嚇阻』的目的,但輿論認為,『臺獨』分子膽敢以導彈挑釁,將受到沈重打擊。
首先,就兩岸導彈實力而言,大陸無論是戰略導彈還是戰役戰術導彈的研制與部署,都具有絕對優勢。其次,大陸在戰略上握有主動權,可隨時對臺灣的導彈基地等重要戰略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其先制反制的機會很少。即使臺灣能夠用中遠程導彈對大陸實施『先發制人』的攻擊,其勝算的概率也很小。
臺軍若指望利用導彈實施先制反制能全面阻斷解放軍攻勢、弄垮大陸經濟,或是讓大陸經濟發展倒退數十年,那簡直就是癡心妄想。臺灣前『國防部長』郝柏村曾經指出,『臺灣發展中遠程導彈對大陸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就是拿臺灣2300萬民眾的生命當兒戲』,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