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農村孩子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鄭琦老師一直把這個目標作爲努力的方向。他不斷刻苦鑽研,儘自己所能把學生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這裏是鄭琦老師退休後在自己家裏創辦的青少年活動中心,自制的文體設施雖然簡陋,卻是農家孩子們的樂園,小小的圖書館,更成了知識的寶庫。到鄭老師這裏看書有一個規矩,不收一分錢,卻要交一篇讀書筆記。
“我喜歡看《小愛迪生》,裏面有很多小學生的發明。
只要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了做自己的發明,就可以到月球上去玩了。”
湖北宜昌當陽市農村退休教師鄭琦:
開展這種讀書活動,也就是從小培養他們愛讀書、勤思考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這也是我們農村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吧。
在鄭琦老師的日記裏,有許多這樣的從各種資料上搜集的素質教育內容。在每月工資還只有40多元的時候,他就拿出10多元來訂閱各種教育書報雜誌,至今還保留着滿滿幾箱。鄭老師發起組織了山裏的第一個夏令營,組織山裏的孩子與各地的英模人物通信,他摸索出情景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新方式,深受學生歡迎。
湖北宜昌當陽市廟前鎮中心學校校長盧文明:
我記憶非常深的一次就是當時我們當陽電視塔剛剛建起,他就帶領學生去參觀電視塔,他在沿途樹上就設立了知識競賽試題,學生答完題還在樹下找到了相應的獎品。這堂課效果非常好,其實鄭老師爲了準備這節課,這麼大年紀,五十幾歲了,專門爬了兩次山。
教書,精益求精,育人,孜孜不倦。鄭老師雖然只教小學一至三年級,但即使是對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鄭老師也在關注他們的成長髮展。他叫阮建平,現在已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果樹大王。
湖北宜昌當陽市清坪河村村民阮建平:
在我初中畢業的時候,什麼學校也沒考取,我心裏感到十分的苦悶,不知怎麼好。
這時候,鄭老師來了,他帶來了精心蒐集的各種致富信息,鼓勵阮建平利用村後閒置的荒山,發展特色果樹種植。阮建平家地處偏遠,鄭老師怕郵寄不及時,就把自己家作爲訂閱郵購科技雜誌、果樹種苗的中轉站,再定期親自給阮建平送上門,幾年間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在鄭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阮建平還帶動了周圍20多戶鄉親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幾十年來,鄭老師的學生裏走出了博士、碩士、走出了優秀教師、模範青工,走出了種植大王、致富狀元。而他,依然在用忙碌的腳步,實踐着自己的諾言:把終身獻給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