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一對老人攙扶着來到了天津醫大眼科中心的6樓大廳,默默地站在了隊伍中,等待辦理捐獻手續。
這對老夫妻是78歲的劉春儒和80歲的張素卿。上個週末,他們看到了《捐角膜手續繁瑣700人放棄初衷》的報道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經過了一個晚上的慎重考慮。劉春儒向老伴道出了自己想要辦理捐獻角膜的心願。這一次沒有任何異議,張素卿不僅表示支持,更表示自己也要和老伴一樣能在故去後奉獻自己的角膜。
意見一致後,二老正準備開始進入繁瑣的公證手續,卻看到了快報聯合開通的綠色通道。兩位老人說不出的高興。他們的到來成爲了當天活動中一道風景。
昨天上午8∶30,由《城市快報》、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天津市公證處聯手共建的市第一條大規模角膜捐獻志願者綠色通道正式開通。
八點不到,角膜捐獻志願者們就開始陸續走入此次活動的主辦地點市醫科大學眼科中心。現場再一次掀起了愛的熱潮,引出了無數愛心人。
市公證處通宵達旦趕製公證書
如果說捐獻者的愛心無法阻擋,市公證處的工作就是晝夜不停。週四晚上,捐獻角膜的綠色通道開通進入倒計時。市公證處工作人員還在進行緊張有序的裝訂公證書的工作。
其實,公證員的工作並不像旁人認爲的那樣,只要負責確認辦理人的有關身份即可。任何一次公證,都需要一整套的程序支持,更何況爲了這次活動,市公證處準備了300多份公證書。
準備公證申請表———申請公證號———審批頁留檔———打印證詞(3份)———加蓋公證員簽名章、公證處公章(3份)———將捐獻申請登記表與公證詞一起裝訂成公證書———加蓋公證處鋼印,這一套程序下來,只是準備了一個人的公證手續。300多份都得這麼做才能完成。
市公證處副主任張留羣說:“爲了能保證平日正常工作的進行,這些公證書都是公證人員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雖然很累,但很值得。”
醫大眼科中心眼庫愛心收得滿堂彩
8∶30~10∶30,兩個小時的時間,至少100多份已經辦完公證手續的角膜志願表入了醫大眼科中心的眼庫。這個結果創了本市眼庫建庫以來的紀錄。醫大眼科中心眼庫的負責人趙少貞樂得合不攏嘴。
她告訴記者,如果這100多份角膜在將來的某個時候成功入庫,至少能使200多人重見光明。
等待角膜手術的人光明快來了
記者把週五現場情況反饋給了仍然在等待光明的李燕和李紅。她們得知了人們積極辦理角膜公證手續的情況以後,異常激動。
姐姐李燕告訴記者,由於供體緊缺,自己和妹妹只能分別使一隻眼成爲“幸運眼”。雖然這樣,她們很知足,因爲沒有得到供體的人還很多。
“但現在,我們又敢想了。這麼多支持捐獻角膜事業的人都能在未來伸出援手,我們堅信自己能再見光明。”
李燕還表示,她和妹妹私下裏定了誓言,那就是死後一定要把角膜再次奉獻出來,幫助那些需要的人重見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