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的一場大暴雨造成天津市很多道路積水,儘管降雨量大,但截至昨天下午,天津市主要道路上的積水以及地道積水已基本排盡,總用時30個小時。從前像這樣的大暴雨退水差不多需要三天三夜,這次退水的速度爲何加快?昨天,記者採訪了市排管部門。
從2001年開始至今,本市市區排水管道增加1044公里,市區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32座。市區排水能力提高至630立方米/秒。通過對中山門、中山路、西南樓、富民路、白堤路、咸陽北路、增產道、二號路等14處積水片的改造,這些地方排水能力得到明顯改善。 5年間,本市先後改造了西南角、氣象臺路、光榮道、建昌道、咸陽路、南京路、紀莊子、雙林等泵站,新建金緯路雨水泵站、建國道雨水泵站、梅江雨水泵站、西市大街污水泵站、崑崙小區污水泵站、南倉西道雨水泵站等17處泵站,使本市排水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排管部門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提早準備,制定了一整套汛期預案,特別是針對大、暴雨制定了相關的措施。發揮管道、泵站、河道一體化管理的作用做好上、下游排水的銜接和協調工作,積極做好“一低兩騰空”的工作,騰空泵站和排水管道,將二級河道的水位降低到1.5米以下,這樣僅管道和二級河道便儲備了迎接100萬立方米雨水的能力。在降雨過程中,本市168座雨水泵站全部開啓,一、二級河道閘門處於開啓狀態,遇到強降雨隨時可向海河排放。爲了預防強降雨可能出現淹泡的情況,排管部門在低窪地區、地道等易形成積水處,增加了發電機和臨時水泵。此外,在整個降雨過程中, 2000名排水職工全部上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