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今年9月香港迪斯尼樂園開幕時,媒體紛紛報道了內地遊客一些不文明行爲,在香港和內地都引起了反響。爲什麼在一些人眼中看似平常的事情卻有如此不平常的反映?學者汪丁丁曾著文指出:都市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要求特定的教養,例如:行走的姿勢和風度、陌生人碰面時的眼神和談吐及服裝規範、有節制的搶行與有分寸的禮讓等等,都因城市的傳統和區域文化的不同而有着差異,然而人們對於有悖於文明的任何一種行爲都是深惡痛絕的。“令人吃驚的是,每個人都知道一些行爲不好,但又往往是參與者,當不文明行爲參與者不再受到冷漠與歧視的時候,城市的文明就面臨危險了。”
我們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越變越美,都希望與優雅和文明的人打交道,那麼我們自己能不能是城市中的文明風景,能不能做優雅而文明的都市人。
從今天開始,本報將推出“告別城市不文明行爲”系列報道,在報道中,本報將採取現場直擊、對話、專家訪談等多種方式,對津城中一些人們漠視已久的不文明行爲進行深入探討,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從自己做起,克服不文明行爲,因爲“你的舉動,關乎城市進步”。如果您對此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也請與本報聯繫。E-mail:tjwenming@163.com

一個小小動作體現人的修養
在記者連日調查中發現,“隨手一扔”是城市文明行爲中最容易忽視的惡習,每天吃過早點,裝食物的塑料袋隨手一扔;在商場裏接過宣傳廣告,不假思索地隨手一扔;抽剩下的菸頭隨手一扔……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充分體現人的修養與素質,而這些不經意的舉動,往往是最容易忽視的細節。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街頭、小區、公共汽車等公共場所是隨手亂扔垃圾現象最多的地方,公園、餐館、寫字樓則依次排在後面,在隨手扔垃圾的人羣中,男性佔55%,女性佔45%,隨手亂扔垃圾的種類排列最高的是塑料薄膜包裝袋(白色垃圾),其餘依次爲菸頭、果皮、面巾紙和其他廢物。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幾乎百分之百受訪者在家庭中都沒有亂扔垃圾的惡習。
現場1 AT M機旁扔小票
時間:9月23日中午地點:某銀行自動取款機前焦點:交易小票隨手扔
一位市民來到自動取款機前,熟練地取出若干鈔票。清點數目後,錢被他放在錢包裏,只見一個白色的紙團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拋物線,“輕鬆”地落在了地上。隨後,該市民騎車揚長而去。記者走近仔細觀看,原來是ATM機打印出的交易小票。像這種被市民隨手丟棄的,或完整、或團成球狀的交易小票,幾乎在本市的每個ATM機旁都能看到,影響市容不說,也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現場2車內“飛”出塑料瓶
時間:9月24日上午地點:南開區三馬路焦點:汽車內扔出塑料瓶
記者在南開區三馬路看到,一輛停在路邊的汽車內“飛”出一個塑料瓶,而後汽車揚長而去。記者在此觀察了30分鐘左右,看到了5次從汽車內向外扔垃圾的情況,其中公交車內向外扔垃圾的情況較爲嚴重。
此外,有的汽車甚至在行駛時向外“飛”出垃圾,殊不知這樣不僅影響了環境,給後面的司機也帶來一定的危險。
現場3麪包袋扔到馬路邊
時間:9月24日上午地點:河西區友誼路與馬場道交口焦點:垃圾袋隨手一扔
上午8時許,記者看到在友誼路與馬場道交口某公共汽車站前一年輕女子邊吃麪包邊等車,吃完後隨手將麪包袋扔在路邊繼續等車。像這樣被人們隨手一丟的塑料袋在津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這些年來我們城市的環境就是被這些不大不小的塑料袋破壞着,建設文明的天津需要我們每個人從提高個人素質的點滴做起。
市民:天津市容需要大家維護
市民一:董豔奇(以下簡稱“董”)年齡:23歲職業:出納記者:你有過隨手亂扔垃圾的行爲嗎?董:有過。記者:什麼情況下你會隨手亂扔垃圾?董:一般情況下,我會看看周圍有沒有垃圾桶,實在沒有就扔了。
記者:有人亂扔垃圾時,你會制止他嗎?
董:如果是我認識的人我會制止他。不認識的就算了,因爲以現在的社會環境,我未必制止得了,不會產生什麼好的效果。
市民二:尹學濤(以下簡稱“尹”)年齡:63歲職業:三輪車出租司機
記者:每天在商場門口等生意,有沒有看到隨手扔垃圾的現象?
尹:有,這種情況經常有。商場周圍最多的就是餐巾紙、菸頭和各種廣告傳單,尤其是廣告傳單特別多,人們接過來隨手就扔掉,這種東西隨處可見。
記者:那您會去阻止他們的行爲嗎?
尹:一般不會,因爲我說了也沒有人會聽。
記者:您對這種隨手扔垃圾的事怎麼看?
尹:這種事肯定是不對的。路面上到處都是垃圾,影響了環境衛生不說,也給咱們天津人丟了臉。這周圍有古文化街、鼓樓等文化景區,吸引了不少外地人甚至外國人前來參觀,人家看到咱們城市的這種面貌,肯定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專家觀點 不應以惡少而爲之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汪潔老師表示,“隨手一扔”看似一件小事,但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公民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不道德的生活習慣,在損害了他人與公共利益的同時,也破壞了我們生活的社會秩序與自然環境。
汪老師認爲,如今,“隨手一扔”現象的普遍存在,體現了公民公德意識的薄弱。公民的公德意識與道德教育是緊密相關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道德教育更是這樣。另外,不文明現象的發生,也反映出公民環保意識的淡薄,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舉動對社會的危害。所以,我們呼籲全民共同維護自己的生活環境。此外,還要加強法制建設,對隨手亂扔的行爲強制管理。這樣,爲了避免周圍人的嘲笑,爲了避免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懲罰,公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三思而後行了。
專家建議 隨手亂扔兩種原因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師、社會心理學博士管健女士說,“隨手一扔”行爲,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是因爲部分人的個人意識非常突出,而公衆意識和團體意識則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往往會以自我爲中心,過分關注個人利益,卻忽視集體利益。另一方面,垃圾箱等公共設施的不足,傳統應試教育忽視對公民的素質教育,以及目前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等諸多因素也造成了該現象的產生。
管老師認爲,要想有效杜絕這種不良現象,首先應該使公民認識到個人不良行爲的嚴重社會危害性,使其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規範自身行爲;其次應該注意從小教育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再次應該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創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氛圍。她最後指出,“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決定的,也不是一兩件事情就能體現出來的,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