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美駐意大利大使斯波戈利;右:美前駐法國大使羅哈廷
『想當外交官嗎?送上美鈔就行。』這是10月1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的標題。該文披露,近幾年來,美國駐外大使的官銜價位猛漲,特別是美國駐歐洲某些國家大使的『肥缺』,需要數十萬美元的政治捐款纔能換得。文章形容這種漲幅『與當前世界上的石油價格和炙手可熱的華盛頓特區房價』差不多。
現任美駐荷蘭大使羅蘭德·阿諾,曾捐款110萬美元,創下了美國外交官的『最高價』;美駐葡萄牙大使阿爾·霍夫曼是位佛羅裡達的開發商,他為了當大使,花了40萬美元;駐梵蒂岡大使原本也是位生意人,他當大使的代價是25萬美元。
克林頓政府的第二任期內,12個外交官的政治捐資額總共為83萬多美元,而到了布什政府第二個任期內,同樣的職位,獲得的政治捐助總共已經高達176.8萬多美元。
美國總統似乎有『出售』大使職位的傳統。特別是一些小國,在政治上不十分重要的歐洲國家的大使,經常被總統『回饋』給自己在競選時的支持者。但這一傳統似乎在布什的第二個任期內顯得尤其突出。在布什任命的大使當中,有錢人和親信的比重特別大。比如『滾珠軸承大王』蒂姆肯,投資大亨阿諾,汽車巨頭羅伯特等。布什的得克薩斯密友托馬斯結束了在澳大利亞的短期任職後到東京上任。駐法國大使通常價位很高,但斯塔普爾頓只花了11萬美元就能上任,原因是他與布什家族有姻親關系。
與布什不同,克林頓更願意挑選那些在競選中失利的議員當大使,比如克林頓的親信、前白宮人事副主任拉德後來當了駐英大使。
在布什總統的政治家名單上,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國家外交官委任狀的。例如前南加州的議會發言人威爾金斯,在2000年競選活動中給了布什很大幫助,之後被任命為駐加拿大大使。
文章還指出,總統的親信,包括有錢的親信,也不一定就不能勝任工作。布什派往中國的大使雷德,是他在耶魯的同學。他曾在亞洲工作和生活數十年,能講流利的中文,『應該說是稱職的』。還有在巴黎擔當要職的民主黨投資家弗雷克斯,本來就是紐約市的民權運動領袖。
按說,工作能力應該是任命時主要考察的內容,但是政治傾向也很重要。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布什內閣成員馬丁內茲反對著名的華盛頓律師格雷擔任駐歐盟大使,這個結果與格雷的工作能力沒有關系,也與他在過去6年裡給共和黨的競選捐助達60萬美元沒有關系。他被拒絕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曾經支持了反對馬丁內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