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八成人不知天津有個“小故宮”》一文,引起了不小的社會反響,許多讀者致電,爲李純祠堂將來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本市著名民俗學者張仲老先生也表示,對於像李純祠堂這類具有上百年曆史的仿古建築羣,有關部門應該儘快拿出保護方案,以有效措施對建築進行合理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爲了讓更多的市民瞭解李純祠堂,本報從今天開始面向社會徵集有關李純祠堂的實物、照片和歷史故事。如果您手中收藏有祠堂中原有的桌椅、石塊等實物,反映祠堂發展變遷的照片、書籍,或您知道有關祠堂的小故事,都請您儘快撥打28202508與本報聯繫。
昨日,在祠堂中居住了10年的住戶———76歲的陳文惠大爺找到記者,講述了他和祠堂之間10年的故事。
講述:這本應是個養生的好地方
我搬到這裏來,是10年前的事。那時,我看好李純祠堂是個養生的好地方,於是就租了幾處古建築,開了家老年公寓。可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建築物疏於維護和整修,又與外界比較隔絕。慢慢的,來這裏住的老人們先後搬走了。可是我和家人卻對這裏產生了感情,就把家搬到這裏了。
你看那石柱、華表,一般都是帝王之家纔有的東西,多氣派!我在這住了10年,祠堂沒什麼變化,遊人總這麼少。對了,要是戲臺還在,這個宅院就完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