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全市30萬畝稻田獲得了大豐收。據農技人員測算,由於水、肥等自然條件好,再加上科學種植,今年全市水稻平均畝產可達600公斤以上。更可喜的是,通過擴大水稻種植,本市又新增溼地10萬多畝,從而形成了水稻生產和自然生態環境雙贏的可喜局面。
水稻生產一向是高耗水種植品種,因此,近年來面積大大下降。爲解決這個突出問題,市農業局會同水利、水產、林業等相關部門採取綜合措施,確保糧食生產和自然環境的雙贏。首先是水利部門興修水利,增加地表蓄水。寶坻區水利部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了土地的蓄排能力,大力發展優質水稻種植。黃莊鎮在去年種植8萬畝水稻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2萬畝,使稻田總面積達到10萬畝。插秧時,這裏稻田平均水深達30釐米,稻田的總蓄水量達到2000萬立方米,使這裏的稻田溼地總面積爲近幾年來本市之最。市農業部門通過大力推廣良種和節水灌溉,使水稻耗水量減少了近一半。與此同時,水產和林業部門也開展了相關工作,使稻蟹(魚)共生,保護溼地,增加農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