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有不潔性行爲,16歲高中男生竟患上梅毒。昨天,記者從天津市長征醫院性病門診瞭解到的情況讓人吃驚:從去年至今,青少年患性病的比例有上升趨勢。
這名男孩今年16歲,是本市某中學高中一年級的學生。最近一段時間,他總覺得下體疼痛,而且出現化膿流水的現象。最初家人以爲他患了痔瘡,但是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後絲毫不見好轉,最後才帶他到醫院進行治療。誰知在進行檢查時,門診醫生卻排除了患有痔瘡的可能性,並建議他到性病門診檢查,直到此時家人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昨天上午,在媽媽的帶領下,男孩來到長征醫院性病門診檢查。經過化驗確診,男孩患上二期梅毒疹,如果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面對醫生的詢問、家人的責備,男孩羞愧難當,萬般無奈之下才道出實情。原來,他和幾個好朋友經常聚在一起上網聊天,一年前的一次網聊時,一位網友向他們推薦了一個黃色網站。幾個人覺得裏面的東西非常“好看”,便一發不可收拾,只要有時間就上去瀏覽。時間一長,大家在一起討論的話題也都圍繞着“性”展開,甚至模仿裏面的動作。
據性病門診專家介紹,除去通過母嬰傳播的患者外,這名16歲患者是目前長征醫院性病門診接觸到的因不潔性行爲感染梅毒的年齡最小的一個。從以往的門診情況來看,患有梅毒的病人多是性行爲活動頻繁的成年人,從來沒有出現過低齡段病人。但是從今年開始,陸續有低齡梅毒患者到醫院就診,截止到目前,這個比例還有上升趨勢。
從近一年的門診情況來看,患上梅毒的低齡患者多是高中生或是職校生,也有一些大學生患者,他們無一例外都有性行爲史,性交對象有同學、校外朋友或是網友。這些患者中男生多於女生,在到醫院就診前,他們都不知道什麼是性病,多是從普通門診轉過來的。也正因爲他們的無知,有可能患上性病而不自知,或者因羞愧而到一些私人小診所治療,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延誤病情,影響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性病”內容是否該進課本?
醫生:性病避孕應該學 老師:社會參與重於教
專家認爲,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孩子會犯錯,是因爲學校和家長給予的有關性方面的知識不夠,無法滿足青春期少年的需求,所以他們纔會從其他不正當途徑獲取。他建議教育部門應該在教科書內加入有關什麼是性病、如何預防性病,以及如何避孕等方面的內容,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青少年因無知犯下錯誤,更好地保護自己。家長也應多和孩子談心,不要礙於顏面無法啓齒。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市教研室的有關老師卻並沒有和醫生持相同的觀點。按照老師所說,隨着社會的不斷改變,供學生學習的生物課本也在不斷地改變着,這其中,有關生理知識內容的更加詳細、更加深入正是這方面的體現。教研室的老師說,從前,當生物老師講到生理衛生方面的課程時,基本上會讓學生自學,不過現在,老師的思想已經有所轉變,老師正視這個問題。
另外,老師認爲,性病發病的年齡呈低齡化發展確實是個問題,不過其人羣畢竟是少數,而只從課本內增設該方面的教學內容,未必會對學生起到多大的影響。所以,老師們覺得,教育孩子有關性病以及性病防止方面的知識,不僅僅是書本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包括老師、家長,甚至是傳媒等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
黃網黃盤黃書刊 教給孩子“性知識”
據長征醫院的性病門診專家介紹,從門診調查情況來看,這些青少年的性知識都很貧乏,有些孩子對於性病幾乎是一無所知。
從醫生了解的情況看,不少孩子僅有的一點性知識來源有幾種途徑,其一是黃色網站,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其二就是街邊購買到的淫穢光盤,此外還有一些帶有淫穢內容的漫畫書和小說等。也有一些孩子是從有性經驗的朋友、同學處瞭解的。通過這些途徑,他們根本無法瞭解到健康的性知識。
課短課少沒內容 難解孩子好奇心
生物課中有關生理衛生的知識又都講了些什麼?面對這個問題,記者在幾所中學進行走訪調查。面對記者的提問,這些十五六歲的學生們大都笑着跑開,好像有關這類的問題,根本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在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冊《生物學》課本上,記者看到,在總共七章23節教學內容中,有關人的生殖、青春期以及計劃生育的課程只佔了其中的3節,在120多頁的課本中,只有十多頁。儘管對於人體生殖結構、青春期身體變化都進行了解釋,但按照一名生物老師所說,顯得非常簡單。這也難免像那些“膽大”孩子所說的一樣,孩子們似乎覺得,書本上的這些知識根本滿足不了自己的好奇心。
教科書與孩子有“代溝”
說到對學生性知識的教育,一些有多年生物教學經驗的老師表示,其實,書本根本趕不上學生思想的變化。
“到目前爲止,僅在最近幾年時間內,生物書就變更了幾次版本,儘管其內容一直是以教學大綱作爲依據,但考慮到孩子思想變化和社會影響的日益加深,課本也在力求出新,把一些孩子們更需要得到的知識融入進去。”一名生物老師告訴記者,教材的編撰需要時間,審查需要時間,印刷更需要時間,可現在孩子的思想過不了幾天就有新的變化,想光靠教材跟上學生的思想、來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是不切合實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