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記者劉雁軍):“十五”期間,天津市企業集團進入一個較快發展階段。截止到2004年底,僅資產規模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就有181家,從其經營的主要業務來看,已遍佈三次產業、41個行業,成爲本市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企業。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顯著變化:
近十成企業已全部改制
經過幾年的努力,本市企業集團的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04年,在181家企業集團中,有99.5%的企業集團已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了母子公司體制,並且有96.1%的母公司和其所屬的全部子公司已明確了出資人。隨着集團母公司核心地位的加強,使其在對集團內各項事務的統一決策中發揮着更重要的作用。在181家企業集團中,能夠行使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權、能夠行使選擇企業經營者權和能夠行使收取資產收益權的集團母公司分別佔被調查企業集團總數的91.4%、82.2%和63.2%;能夠對集團發展戰略、重大投融資項目、財務管理制度進行統一決策的集團母公司分別佔被調查企業集團總數的95%、87.9%和79%。
從改制情況看:在181家企業集團中,已有174家的集團母公司完成了企業改制,改制面高達96.1%。在已改制的集團母公司中,能夠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要求建立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分別佔已完成改制企業集團總數的73.7%、95.4%和63.8%。同時,在建有董事會的集團母公司中,有70%的董事會成員是由出資人委派;有26.5%的董事會設立了獨立董事;有21.1%的董事會下設了專門委員會;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的佔55.3%。
多數企業優化人事管理
從勞動人事制度上看:2004年,在181家企業集團中,多數企業集團實行了以勞動合同、公開競聘和競爭上崗爲主的多種形式的勞動人事管理制度。其中,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佔88.4%;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制度的佔82.3%;管理人員實行公開競聘、擇優錄用制度的佔79%。同時有佔65.2%的企業集團已打破“工人”、“幹部”界限。
在收入分配製度上,有89.5%企業集團仍實行以崗位工資爲主的工資制度,42.5%的企業集團實行了企業經營者年薪制;40.3%和30.4%的企業集團實行了科技人員工資分配激勵機制和工資集體協商制;按照經營者和職工持股分配的企業集團均佔15 %左右。
在內部制度建設方面,有92.8%的企業集團建立了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制度;72.9%的企業集團建立了預算管理制度;45.3%的企業集團建有財務總監委派制度;建立了獎懲制度且能夠嚴格執行的企業集團佔82.3%。同時,在2004年中,有66.3%的企業集團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其中認爲效果很好或較好分別佔24.2%和67.5%。
天津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截止到2004年底,181家企業集團資產總額達到3992.1億元,年平均增速爲15.8%;完成營業收入2528.7億元,年平均增速爲23.2%;實現利潤總額71.6億元,年平均增速爲39.8%;上繳稅金73.4億元,年平均增速爲17.1%;出口額達202億元,年平均增速爲15.2%。此外,2004年在企業集團中首次出現對境外投資,標誌着本市企業集團開始向國際市場發展。
從反映企業經營質量的綜合效益指標看,勞動生產率50.39萬元/人,比2001年增加了27.39萬元/人,增長超過1倍;總資產使用率、淨資產收益率、資金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利稅率、銷售利潤率和總資產報酬率分別比2001年增加15.04、2.33、1.25、1.03、1.01、0.92和0.87個百分點。這些綜合效益指標的迅速提升說明本市企業集團經營質量與企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研發力量增強報酬提高
181家企業集團擁有研發人員7842人,比2001年增長24.9%。研發人員的人均勞動報酬,由2001年的1.6萬元增加到2.5萬元,增長超過五成。從研發費用的投入看:181家企業集團全年支出研發費用總額爲15.9億元,比2001的4.3億元增長了2.7倍,研發費用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爲0.64%,比2001年增加了0.28個百分點。
從新產品銷售看:181家企業集團全年的新產品銷售收入總額達218.5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1倍。
龍頭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181家企業集團中共包含成員企業1865家,僅佔全市78749個經營性法人單位的2.4%。但從2004年主要經濟指標來看,這些企業擁有的資產、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和實現的利潤已分別佔到26.8%、22.3%、21.1%和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