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出自全球語言監測機構的2005年度常用語彙盤點結果,你會發現,“難民”一詞位列榜首,“海嘯”、“卡特里娜”緊隨其後……
儘管“難民”一詞還引發了一場小爭論,但毋庸置疑,天災頻仍、文化活躍的2005年以它獨特的方式給人類語言留下了痕跡。
“難民”位居榜首
全球語言監測機構的這份盤點結果公佈於本月15日。
在年度最常用詞語一項上,“難民”(refugee)一詞高居榜首,主要指今年因“卡特里娜”颶風失去家園的人。全球語言監測機構負責人保羅·佩亞克說,在所有用以指示颶風受害者的詞語中,“難民”的使用率是其他詞的5倍。
不料“狀元”上榜竟引來一場口舌之爭。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傑西·傑克遜指責說,用“難民”來形容新奧爾良災民是“不正確、不公平、帶有種族歧視”的。他表示,如此使用“難民”一詞似乎是有意要把這些災民和其他美國人區分開來。
美國總統布什似乎也對“難民”這種說法頗有忌諱。相形之下,他更愛用“背井離鄉的公民”來指代颶風災民,還爲此據理力爭:“我們說的那些人不是‘難民’,他們是美國人。”
美國語言學家威廉·薩菲爾更搬出學術依據來說,“難民”是指那些“因宗教或政治原因在他國尋求庇護的人”,與“因暴風雨尋求避難所的災民”不可同日而語。
盤點流行語
撇開“難民”一詞不提,在“盤點清單”上位居第二的詞語是“海嘯”(tsunami),專指2004年年尾發生的特大災難。第三名是“教皇”,以紀念去世的教皇保羅二世。
第四名卻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一個似曾相識的詞語“中國英語”(chinglish)。它或許讓你想起中國人說的“洋涇浜”,專用以取笑外語講得不地道。但此番上榜的詞語並無取笑之意,而是指中國“英文通”漸增,英語大有成爲中國“第二普通話”之勢。
“中國英語”之後,“H5N1”赫然在目,看來禽流感對全世界的困擾不容小視。
排名第六的是法文詞“重複”(recaille),這是法國官方形容巴黎郊區騷亂的用語。之後是“卡特里娜”,可見天災人禍對人類的傷害都難以讓人忘記。
第八名上榜詞語是“WIKI”,在夏威夷方言中,“WIKI-WIKI”有“快速”之意,而在此專指提供共同創作環境的網站,每個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網站上的頁面數據,例如2005年聲名迭起的網站“維基百科”。
值得一提的還有第九名“SMS”,手機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的縮寫。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全球文字短信總數超過1萬億條,還不包括圖片短信和彩信在內。
第十位則是“叛亂分子”(insurgent)。
年度流行短語
除了年度最常用詞彙,全球語言監測機構還整理出了年度最常用詞組。其中,“非主流”(out of the mainstream)位列第一,指代不同政見;“禽流感”(bird flu)位居第二。
有意思的是,因今年美國明星湯姆·克魯斯在“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裏的節目中失態,使得“跳沙發”(jumping the couch)成爲情緒失控的代名詞。
在英國,爲維護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不提“失敗”、“不及格”等字眼而改口說“延遲成功”(deferred success)。“延遲成功”一語由此成爲2005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進入了年度語彙“盤點清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