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的保稅區管委會主任苟利軍介紹,保稅區在“十一五”期間,將堅持更高標準,追求更高水平,努力打造五個優勢產業集羣,以高新技術產業爲引領,以優勢產業爲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爲保障,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服務環渤海經濟和全市“三步走”戰略中做出應有貢獻。預計到2010年,GDP將有望達到500億元,物流總值將超過580億美元,建成高水平的國際物流中心和高標準的臨空產業區。
苟利軍說,作爲高度開放的特殊經濟區和濱海新區重要經濟功能區,保稅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不斷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吸引國際知名的跨國物流公司在保稅區建設物流中心,用信息化推動物流現代化,進一步擴大物流總量,提高海空港保稅區集約化水平。二是以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建設爲契機,高標準建設臨空產業區,發展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輸變電、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節能等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培育國際貿易、會展經濟、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三是在空港加工區與中科院共建工業生物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增強自主創新、集成創新能力,發展工業生物技術,聚集一批高水平的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生物製藥和生物化學企業。四是充分發揮臨港保稅的區位、政策優勢,按照國家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的發展戰略,把“三北”地區的資源優勢與自身的政策功能優勢緊密結合,發展高層次、高附加值的輕型的出口加工業。五是主動應對環境資源的挑戰,實施廢氣物統一回收利用工程,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工程,雨水回收利用工程,地熱綜合利用和太陽能照明工程。萬元GDP綜合能耗、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處理率等指標均達到國內領先和世界一流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