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10日獲悉,2006年天津市將繼續堅持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並舉的方針,把現行政策延長到2008年,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就業政策,實現新增就業28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1萬人,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左右。據瞭解,與現行政策相比,今年增加和調整的內容將有七大變化:
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市促進就業考評體系。將對區縣政府的考覈細化到街鎮,重點考覈新增就業人員數量和安置“4050”下崗失業人員兩項指標;對各委辦局的考覈細化到總公司,重點考覈新增就業人數和減少下崗失業人員兩項指標;對各系統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重點考覈與所在區縣勞動保障部門聯合開發公益性崗位情況。
二是將社保補貼範圍擴大到失業人員,努力穩定靈活就業。在繼續對困難企業實現靈活就業的“4050”下崗職工給予養老、失業、醫療三項保險補貼的基礎上,對參加過失業保險或正在享受失業保險期間,家庭人均收入較低且實現靈活就業的“4050”失業人員,由失業保險基金給予保險補貼。
三是增加醫保補貼,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對服務型企業、商貿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在給予養老、失業保險補貼的基礎上,增加醫療保險補貼。
四是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深入發展失業、低保與再就業聯動機制,對於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或最低生活保障金並要求自謀職業的人員,可將其應當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一次性發給本人,並給予最多不超過3000元的扶持資金。
五是實施就業援助制度,完善就業困難羣體長效幫扶機制。繼續做好“4050”人員就業援助,將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業確有困難的長期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單親母親家庭作爲就業援助的重點,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持。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在300個社區先行試點,使有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的人員全部實現就業再就業,重點解決好睏難羣體就業問題。
六是調整稅收減免方式。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減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服務型企業、商貿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稅收減免的優惠。
七是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組織體系,統籌管理城鄉勞動力資源和就業。建立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在行政村建立勞動保障服務站,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崗位和培訓信息、政策諮詢、職業指導、勞務輸出及動態跟蹤等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深入發展。在做好下崗失業人員職業培訓的同時,將被徵地農民和本市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納入培訓補貼範圍,提供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
“4050”人員基本實現託底安置再就業政策效應
全面顯現企業新增富餘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記者10日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2005年以來,全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堅持以人爲本,帶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用積極的態度、發展的辦法解決就業問題,就業總量穩步增長,當年實現新增就業26.2萬人,同比增長21%,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由上年末的5.1萬人減少到3.77萬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由上年末的20.5萬人減少到14.3萬人。自2003年以來累計實現新增就業65.8萬人,超額完成本市《2003年至2005年再就業工作規劃綱要》確定的61萬人的目標。全市城鄉從業人員達到538萬人的歷史最高點,比“九五”期末增加51萬人。
“4050”人員基本實現託底安置。一是發動行政事業單位開發後勤服務崗位,在原有對區縣和行業考覈的基礎上,新增對14個系統1300家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公益性崗位的考覈,使8947名下崗失業人員,在806家行政事業單位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二是實施了對“零就業”和“單親母親”等困難家庭的就業援助活動,使全市3716戶困難家庭的4519人得到就業崗位援助。爲了穩定公益性崗位,全市組建了322家再就業公益性公司,4.7萬名“4050”人員由分散就業變爲組織起來就業,累計發放工資性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2.2億元。
再就業政策效應全面顯現。穩定靈活就業,爲847戶困難企業的8.9萬名下崗職工補貼三項保險1.7億元;促進市場就業,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免費職業介紹48萬人次,洽談成功率達到21%,免費培訓10萬人,培訓就業率60%;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有5200人蔘加創業培訓,爲2680人辦理貸款6200萬元,3300餘人開辦了自己的企業,有1.85萬人提前停領失業保險金,走上了自謀職業的道路;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減免稅1.1億元,減免費1811萬元,使8.1萬人受益。去年,全市再就業資金共支出7.95億元。
企業新增富餘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市勞動保障部門緊緊圍繞企業改組改制,着力抓好兩個方面,控制失業、擴大就業。一方面,延伸放大再就業政策支持企業東移,通過給予轉業轉崗培訓、興辦爲主業配套的服務型企業和再就業基地等扶持政策,安置富餘職工2萬人。另一方面,全面實施困難企業整體分流安置職工政策,對“4050”人員給予社保補貼到退休;對自謀職業和轉移勞動關係的人員,給予企業經濟補償金補貼,147戶企業的在職職工和3.4萬名退休人員,通過託管和分流兩條渠道,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