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專稿(記者劉雁軍):作爲濱海新區的組成部分,津南區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記者11日從津南區有關部門獲悉,“十一五”期間,津南區將實現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5%;財政收入年均遞增2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2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10%。建設成爲以先進製造業爲主導、循環經濟特色鮮明的新型產業區和宜居型海河南岸新城區。
構建“三帶五鎮一新城”
“三帶”即海河與津沽公路之間的海河綜合開發帶;津沽公路與津港公路、唐津高速公路之間的現代工業經濟帶;津港公路、唐津高速公路以南的生態休閒旅遊和都市農業經濟帶。
“五鎮”即雙港與辛莊鎮合建爲市中心城區的宜居型海河南岸新家園;葛沽鎮建成以先進製造業和民俗文化旅遊業爲特色的濱海新區中心鎮;小站鎮建成以小站練兵爲特色的近代歷史文化名鎮;八里臺鎮建成以天嘉湖生態休閒旅遊爲特色的生態鎮;北閘口鎮建成以電子信息業爲主導的新型工業城鎮。
“一新城”即鹹水沽與雙橋河鎮合建天津城市發展主軸上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中部的“津南新城”,成爲海河中游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與信息的中心。
“十一五”期間,津南區將在現代工業經濟帶上建設三個工業區:即東部的津南經濟開發區東區(含鹹水沽、雙橋河、葛沽工業載體),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現代冶金、機械設備、金屬製品等行業;西部的津南經濟開發區西區(含雙港、辛莊、長青工業載體),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行業;中部的天津微電子(津南)工業區(含八里臺、北閘口、小站工業載體),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精細化工、農產品深加工等行業。
規劃建設三個服務功能區。一是海河經濟區。建設貫穿雙港、鹹水沽、葛沽等新型城區的海河南岸服務型經濟帶、文化帶和景觀帶;二是特色旅遊區。以小站近代歷史文化名鎮和八里臺生態鎮爲重點,發展特色休閒旅遊;三是現代物流區。沿海河下游、薊港鐵路和津晉、唐津兩條高速出口規劃建設物流園區。
規劃建設四個園區。即在都市農業經濟帶上繼續建設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4萬畝水產養殖區,1萬畝畜牧養殖區,6萬畝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區,形成與工業化、城鎮化互動互融的插花鑲嵌式、適度集中型都市農業佈局。
培育循環經濟產業鏈
“十一五”期間,津南區將建設一批投資億元以上的規模項目,培育產業鏈,發展集羣經濟,加快自主創新,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大做強節能及環保、電子信息、機械設備製造、現代冶金、金屬製品、精細化工六個支柱行業。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津南區還將培育四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是完善榮鋼集團餘熱綜合利用、高爐煤氣壓差發電、剩餘煤氣發電、水循環利用等內部循環系統;爲市場提供鐵水、鋼水、板材和型材、鋼渣、煤焦油等主副產品;建設葛沽地區污水處理廠,統籌解決城鎮污水處理和鋼鐵生產水源等問題,形成現代冶金業爲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二是抓住我國已經進入廢舊家電和辦公設備集中更新淘汰期的機遇,建設靜脈產業與電子信息、塑料製品業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三是通過育種、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商飲、市場和旅遊等業的共同發展,建設農、工、商、旅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四是結合產業園區和城鎮居住區建設,推廣中水回用、固體垃圾分類袋裝化,形成產業發展、城市建設與廢棄物資源化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打造現代服務業體系
“十一五”期間,津南區將大力引進內、外資,建設一批吸引力、輻射力強的規模項目,培育一批品牌企業,發展商貿物流業、旅遊業、賓館酒店業、交通運輸業和新興服務業,構建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提升服務業層次。
---商貿物流業。完成何莊子市場改擴建和隆海葛沽市場南遷工程,建成全市乃至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大型交易市場。逐步取締露天佔路市場,完成耀華市場等“農改超”項目。建設體育場路步行街和紅旗路特色商業街。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大型現代商貿設施,推進全區商場、超市、便利店、專賣店、晝夜店等商業業態的發展。加快商貿流通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第三方物流、連鎖經營、商業代理、直銷配送、倉儲式銷售、網上購物等現代營銷方式。
---旅遊業。結合具有津南區特點的海河文化、民俗文化、近代軍事文化、生態文化主題,建設“兩線十景”,打響津南特色休閒遊品牌。“兩線十景”即水路專線乘船遊覽海河上、中、下游,包括海河南岸濱河風景帶、柳林風景區、東嘴島親水旅遊區、寶成奇石遊樂區、葛沽民俗旅遊區等五個景點;陸路專線乘車遊覽中華石園、京津高爾夫俱樂部、國家農業科技園、天嘉湖生態休閒旅遊區、小站練兵園等五個景點。通過五到十年努力,建成海河親水旅遊、民俗文化旅遊、近代軍事文化旅遊、生態休閒旅遊等四大板塊。
---賓館酒店業。隨着海河南岸新城區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建設3-4家四星級以上酒店,提升完善現有酒店餐飲設施的檔次,使全區形成品牌響亮、特色突出、舒適便民的餐飲業體系。
---交通運輸業。堅持安全便民原則,發展公共客運業,村、鎮客運覆蓋率達到95%以上;提高貨運運力,新發展貨運車輛2000部8000噸位以上;全區運輸業增加值保持15%以上的年均遞增率。
---新興服務業。加快房地產業發展,建設新家園、格林小城、河畔星城、領世郡、藍色樂章、水岸花庭、博雅花園等一批開發項目。加快科技諮詢、信息網絡、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社區家政、文化體育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不斷改善環境,提升層次,引導消費。
發展現代沿海都市型農業
發展現代沿海都市型農業是天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之一,“十一五”期間,津南區將建設一批新的農業設施:新建一批林果、蔬菜生產基地和高效畜牧、水產養殖小區。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月牙河、馬廠減河、雙橋河清淤工程;新建月牙河南閘泵站、洪泥河南閘泵站,擴建葛沽西關泵站,維修改造十米河等6座泵站;更新維修19座節制閘;完善田間水利配套、農村安全飲水和節水工程,積極推進農機現代化。積極發展三個支柱行業:發展水稻、蔬菜、花卉、生豬、肉雞、名特水產品等種苗業,無公害林果、蔬菜種植業,生豬、肉雞、蝦蟹、名貴魚類等特色養殖業。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綠康食品、黑子食品、翥龍水產品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全區農業產業化水平有更大提高。積極實施農業標準化: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積極應對國際綠色貿易保護,使更多的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推動全區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力爭每年創建兩個無公害食品小區,5年內打造1至2傢俱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綜合執法、監管源頭,建立健全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強化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以“村村通”工程爲基礎,建設高素質農業信息員隊伍,採取區鎮村三級信息網絡、科技110電話、電視、電臺等多種媒體聯動,發揮津南農經一點通、欣農網、農林、農機、畜牧水產網站和智能語音信息服務熱線的作用,搞好科技推廣和網上營銷,提高農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