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我的眼睛疼……”9歲的小星宇靠在王懷香的懷裏,兩隻小手緊緊地抱着母親的腰。
兒子的病痛讓王懷香幾乎崩潰,她哭着對記者說:“我要把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給我的孩子。”
身患麻疹雙目失明
1996年初,沁縣郭村鎮郭村村民霍慶國與小他一歲的王懷香喜結良緣。這一年的冬天,隨着一對龍鳳胎呱呱墜地,這個農家小院熱鬧起來。
看着可愛的雙胞胎,夫妻倆喜上眉梢。霍慶國更是起早貪黑地幹活,農閒時打零工貼補家用。
2002年6月的一天傍晚,6歲的兒子小星宇突然從學校跑回家,告訴王懷香說:“渾身難受,身上癢癢”。王懷香一摸兒子額頭,正在發燒。前一天,小星宇的妹妹就因爲出麻疹在家休息。
王懷香抱起兒子,解開衣服釦子一看,原來兒子也出麻疹了。
“出麻疹的第三天早晨,兒子說他眼睛睜不開了,而且燒得更厲害了,我趕快抱着兒子到了縣醫院,大夫建議立刻轉往山西省眼科醫院治療。大夫還特別囑咐,要趕快去,不然,孩子的眼睛就保不住了。”回憶起小星宇最初發病時的情景,王懷香的眼圈紅了。
在山西省眼科醫院,小星宇被確診爲因高燒導致“眼角膜潰瘍”,眼角膜已穿孔,必須立刻進行手術保護眼球,否則將永遠無法復明。霍慶國夫婦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不知所措,王懷香更是抱着兒子在醫院過道里失聲痛哭。
爲了給兒子湊足做手術的費用,霍慶國當天又返回村裏借錢。那天深夜,霍慶國挨個兒敲開幾十戶村民的家門。5元、10元……天亮時,霍慶國湊到了5000元。
第二天一大早,霍慶國又趕乘第一趟客車來到太原。經過手術,小星宇的眼球雖然保住了,但還是失去了光明。
不信命運萬里求醫
失明後,小星宇回到家裏,整天躺在炕頭一聲不吭。他要求父母扶他下地,學習“摸着走路”。
“剛開始時,他經常撞到牆或被院子裏的雜物絆倒,跌得滿臉是血,看了讓人真心疼。”王懷香說到這時已經泣不成聲。
爲了幫助小星宇復明,王懷香四處打聽全國能做復明手術的醫院,石家莊、北京、武漢、成都……她帶着孩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王懷香的行李包裏經常裝着兩樣食品:一樣是晾乾了的饅頭,另一樣是牛奶和雞蛋,饅頭留着自己餓了時候吃,牛奶和雞蛋留給兒子吃。
在爲兒子“尋找光明”的路上,王懷香餓了啃饅頭,困了就趴在兒子病牀前睡一小會兒。王懷香說,三年來,爲了兒子她走的路程加起來可以繞赤道5圈。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同鄉的幫助下,2003年4月,王懷香帶着小星宇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的同仁醫院檢查。該院醫生經過進一步診斷後,確定小星宇的眼睛還有光感,只要找到匹配的眼角膜,就極有可能復明。聽到這一消息,全家人都哭了。
2003年5月,同仁醫院通知王懷香,醫院已找到與小星宇相匹配的眼角膜,可以來北京做手術。王懷香和丈夫一咬牙,把家裏值錢的東西全賣了,還把房子做了抵押向銀行貸款,湊夠了治療的費用,全家人立即動身前往北京。
但這次手術失敗了,眼角膜移植給小星宇後,因爲眼角膜不新鮮,出現了異體排斥反應。不久小星宇的眼睛就往外流血。
2003年7月份,王懷香再次懷揣着鄉親們捐的1.5萬元,對小星宇進行第二次眼角膜移植手術。不幸的是,這一次手術又失敗了。王懷香無法忍受殘酷的現實,暈倒在地,一病就是半個多月。
而此時,懂事的小星宇拉着媽媽的手說:“媽媽,我不要眼睛了,你太累了,我心疼你。”聽了孩子的話,王懷香淚眼婆娑地抱緊了兒子。
聰明懂事渴望讀書
儘管眼睛看不見,小星宇渴望讀書的念頭從來沒有放棄過。妹妹放學回家後,他總是把妹妹剛放下的書包背起來,又打開書包捧起妹妹的課本聞了又聞,小星宇總是不斷重複說,書中的墨香味真好聞。
小星宇每天央求着媽媽送他到學校。看着兒子稚嫩的臉龐,王懷香的淚水無數次流淌。她找到學校校長,學校終於同意小星宇可以到學校來,但爲了不影響其他學生,不允許小星宇進教室。
就這樣,小星宇的妹妹常常用一根棍子把哥哥拉在身後去上學。可是小星宇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坐在教室裏上課,他只能蹲在教室門口,默默地聽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但小星宇的記憶力非常好,能把同學們讀過的內容全部背下來。
“我不能進教室,但我可以搬煤球,幫同學們生火,老師就可以讓我在教室裏坐着。”在去年冬天,滿身黑煤灰的小星宇終於坐到了教室裏。
看着兒子這麼好學,王懷香的心都碎了,爲了給兒子湊手術費,家裏除了一張土炕、一口大鍋和一個放雜物的櫃子,已經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了。
偉大母愛感動鄉親
面對一次次手術失敗的打擊,王懷香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給兒子。王懷香堅決地說:“用我的角膜可以節省醫療費用,也可以減少眼角膜異體的排斥作用,增加手術的成功率。只要能讓兒子重新看到光明,重新回到課堂,我什麼都願意做。”王懷香要捐自己的眼角膜給兒子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山西省沁縣的大街小巷。10元、50元、100元、500元……2005年12月20日到21日,山西省沁縣上演了一場感人至深的愛心大接力——短短兩天,收到愛心捐款5萬餘元。
“天津人好,醫院的大夫最和氣。”比較了一下全國各家醫院,經過和家人商量,王懷香還是決定來天津給兒子做手術。但經歷了前兩次的手術失敗,王懷香非常擔心這次手術也會重蹈覆轍。
“他爸爸的眼角膜不能移植,因爲他爸爸還要掙錢,這個家還需要他來養活。我作爲一個女人,又是孩子的媽媽,我有一隻眼睛能看見做針線活就夠了,而孩子如果能看到光明,就能繼續上學,他的命運就會改變。”電話線那端的王懷香聲音哽咽,語氣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