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五四青年節|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 天津市交通運輸部門對風險點位逐一排查除險
· 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由天津火箭公司制造總裝 津產『大火箭』助力探月工程
· 送醫進消防 心系火焰藍
· 天津今天有雨嗎?天津氣象發布最新預報
· 天津新聞 (2024-05-03)
· 每日客流突破18萬人!天津意風區打卡新場景火爆『出圈』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03)
· 2024北京啤酒節在首鋼園舉行
· 科技與藝術交響 實景『秀』城市魅力
 

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實錄)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3-09 15:33
 

 

趙啓正委員作《中國要對世界文化做出較大的貢獻》的發言

趙啓正委員作《中國要對世界文化做出較大的貢獻》的發言

  [主持人]:

  各位委員,現在開會。今天出席大會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雲山等,我們熱烈歡迎。

  今天繼續進行大會發言,下午第一位發言的是韋鈺、程津培委員準備。

  (2006-03-09 14:58:54)

  [韋鈺]: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委員會發言,題目是——從娃娃抓起提高國民素質培育創新文化。

  新年伊始,我國召開了新世紀的第一次科學技術大會,黨中央作出了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並且發出要在2020年把中國建成創新型國家的偉大號召。這是黨中央在中華民族振興道路上又一次重大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它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情,並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

  (2006-03-09 14:59:39)

  [韋鈺]:

  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必然是由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國民組成的,是一個具有創新文化的社會。爲了實現這一點,必須大力提高國民的文化和科學素質,培育創新文化,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而且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

  (2006-03-09 15:00:04)

  [韋鈺]:

  科學研究和實際經驗都告訴我們,創新源於激情驅動下的直覺思維。創新是需要激情的,無論科學上的創新,還是在藝術上的創新都一樣。這種激情來自於對人民、對自然、對科學的熱愛,出自於對真理的追求,對完善的追求。這樣的例子在科學史上、藝術史上是很多的。在感情急劇激盪時,纔會產生出創新的火花。總是在百思不得其解,如癡如醉的追求之中,才能得到忽然醒悟。中國有句古話“急中生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006-03-09 15:00:16)

  [韋鈺]:

  創新的思維總是十分簡明的,以簡潔而直截了當的方式切中要害,居高臨下,展示其“真”和“美”。它是火花,是會蔓延出燎原之大火的星星火種,是轟鳴雷聲來到之前閃現的劃破黑暗的閃光。創新又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創新的直覺思維需要建立在對概念、概念的連接的掌握和建立正確的推理模型上,“厚積”才能“薄發”,但是要研究怎麼去累積知識和培養探究的能力,而不是對知識的簡單記憶。關於人應該怎樣有效地學習,近三十多年來科學研究已經揭示了許多重要的規律,我們需要把它運用到教育中去。

  (2006-03-09 15:00:42)

  [韋鈺]:

  我們承認世界上有些國家是創新型的國家,研究他們的發展過程和目前採取的政策,對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可以有些啓示。以美國爲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決定要系統地建立和加強科學研究能力,因此設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從成立起就把支持學校科學教育的研究作爲它的主要任務之一。1957年,前蘇聯載人衛星的成功發射震撼了美國。美國在感到科學領域落後之際,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改革,特別是科學教育改革,並認爲最重要的投資應該是對基礎教育的投資。從小培養起來的新一代,更爲有希望,也更爲重要。

  (2006-03-09 15:01:10)

  [韋鈺]:

  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的科學教育在20世紀60年代末興起;70年代末到80年代逐漸成熟。1995年美國頒佈了它歷史上第一部國家科學教育標準。2007年全美將進行學生科學素質的評估,現在正在研究如何評估和向高中擴展,向5歲以下的幼兒階段擴展、向技術教育擴展、向社會情緒能力培養擴展。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在20世紀末相繼公佈了國家的科學教育標準,開展了幼兒園和小學中的探究式科學教育改革,以使新一代的國民有效地掌握科學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以及正確的推理方法和模型,培養探究能力和探究的熱情,培養科學精神和合作精神,在大批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上,希望能造就一些頂尖人才。

  (2006-03-09 15:02:05)

  [韋鈺]:

  我國教育部和中國科協在2001年發起了類似的科學教育改革——“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實踐四年多來,在百餘所學校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然而從整體上看,認識沒有統一,在國家標準制訂、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師培訓上可以說還沒有入門,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目前的基礎教育狀況是不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熱情在兒童時期已經被消磨殆盡,到大學階段,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和研究的熱情,這是很可怕的,只有能力特別強的,“壓不垮”的極少數人,纔可以脫穎而出。這樣下去,創新型國家如何建成?

  (2006-03-09 15:02:13)

  [韋鈺]:

  有的人認爲我們的數學和科學教育水平已經很高了。從掌握知識和技巧上看,也許是這樣,但是從培養適應21世紀的創新人才來看,遠不是這樣。我們目前的教育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這是國內外教育界比較清醒的一致評價,也是我們不能不承認的現實。

  (2006-03-09 15:02:45)

  [韋鈺]:

  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在建立一種新的文化,包括對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態度,思維方式,包括價值取向。科學文化中核心的精神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這是我們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具有的。

  (2006-03-09 15:03:03)

  [韋鈺]:

  我們建議:

  1.在中央確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任務以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應該認真研究落實的途徑和措施,不能只採取一些表面的、急功近利的措施。

  2.加大對教育科學研究的投入(目前在全中國涉及億萬學生的新課程改革,教育部投入的研究費用不足一億元),提高教育科學研究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2006-03-09 15:03:17)

  [韋鈺]:

  3.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科學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4.修訂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從幼兒園開始設立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把科學課列爲小學的核心課程。

  5.進行我國科學教育改革時,需要學習國外的經驗,但不宜直接引入教材,要把國外的經驗吸收在中國的文化環境裏,加以改造和發展。

  謝謝大家!

  (2006-03-09 15:04:10)

  [主持人]:

  現在請程津培委員發言,王志珍委員準備。

  (2006-03-09 15:04:41)

  [程津培]: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代表,我代表致公黨發言的題目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競爭中持久保持優勢,從根本上講有賴於這個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爲一個有特定國情的發展中大國,我國不可能選擇資源依賴型或者對外技術依附型發展模式,必須走創新發展的道路,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對我國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

  (2006-03-09 15:05:24)

  [程津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增加值主要是來自要素資本投入的增加,而作爲“第一生產力”的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39%,遠低於創新型國家70%以上的水平。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使我國多數企業和產業面臨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不久前國務院頒佈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支持鼓勵企業成爲技術創新的主體”。這是國家對科技和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要求。

  (2006-03-09 15:06:09)

  [程津培]:

  爲此,我們建議:

  一、完善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力爭在財稅、金融等政策上有所突破

  由於技術創新活動本身的高投入和高風險性,只有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才能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因此,有必要根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具體要求,規劃設計並實施好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兩項改革分別進行,因此缺少協調互動。國家有必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使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在企業自主創新這個結合點上協調統一起來。

  (2006-03-09 15:07:28)

  [程津培]:

  最近,黨中央、國務院相繼頒佈了《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和《規劃綱要》的配套政策,爲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了強大保障。當務之急是將中央《決定》的各項工作進行任務分解,確定相關責任部門,狠抓落實。各部門和地方要加強溝通協調,抓緊研究制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政策細則,切實推進各項政策的具體落實。同時,國家還要加強對政策實施的監督和考評,並根據形勢發展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2006-03-09 15:07:54)

  [程津培]:

  在落實配套政策的過程中,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重點:一是運用財政、稅收、利率、股權等手段激勵民族產業自主創新。改革現行稅制,消除對外企和本土企業的雙軌制,實現內外企稅負公平;二是在財政政策方面,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改變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遠低於財政收支增幅的局面,大幅度提高財政科技投入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特別是要在國家層面上建立科技資源的統籌協調機制;三是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高新技術裝備與產品加大政府首購、訂購制度的實施和監督力度。

  (2006-03-09 15:09:18)

  [程津培]:

  二、強化企業研發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搭建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

  (2006-03-09 15:09:53)

  [程津培]:

  構建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目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較低,2004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款的比重僅爲0.56%,遠低於工業化國家平均3~5%的水平。國內擁有自主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爲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這種狀況應該儘快扭轉。

  (2006-03-09 15:10:20)

  [程津培]:

  我們建議:國家要制定優惠政策,支持企業特別是大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產學研聯盟;二是要重視對企業科研隊伍的支持和培養,引導、鼓勵更多優秀人才進入企業科研一線;三是要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增加專項扶持資金的規模、創業投資、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2006-03-09 15:10:56)

  [程津培]:

  同時,國家還應從政策上扶持、支持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重視技術市場體系和科技企業孵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和機制。

  (2006-03-09 15:11:27)

  [程津培]:

  三、加大國家財政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引導企業開展自主創新

  (2006-03-09 15:11:44)

  [程津培]:

  增大國家財政對企業創新的扶持首先要擴大財政科技投入的總量。近年來,我國財政科技投入有了很大增加,“十五”前四年總量達到3590億元,年均增長1745%,比“九五”高出3.7個百分點,但比同期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率要低,沒有達到《科技進步法》的要求。財政科技投入與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到2004年已回升到3.8%,但還沒有達到“九五”時期4.06%的水平。其中中央財政科技投入佔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增加到2004年的8.77%,與“九五”初期的11.29%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2006-03-09 15:11:57)

  [程津培]:

  200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360億元,佔GDP1.3%左右,其中只有30%來自於財政。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中已經規定,我國R&D/GDP的比重到2010年要達到2.0%,這一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要靠國家財政的拉動。目前,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中支持企業的比例僅約10%,而發達國家在同一發展階段有50%左右的政府資金支持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到後工業化時期仍能保持到30%左右。因此,要大力加強國家財政對企業創新的引導力度,特別是要加大對企業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支持,還要統籌對項目、人才和基地建設的支持比例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得到加強。

  (2006-03-09 15:12:37)

  [程津培]:

  同時,國家要儘快構建保護自主創新的法律體系和知識產權政策,對自主創新企業要提供法律援助。要營造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使堅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和研發人員得到全社會的肯定和尊重,使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爲全民族的統一行動。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

  (2006-03-09 15:14:00)

  [主持人]:

  現在請王志珍委員發言,盧強委員準備。

  (2006-03-09 15:14:50)

  [王志珍]: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九三學社中央作——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優化自主創新的發言。

  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中共中央作出的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九三學社中衷心擁護。自主創新,人才爲本。我們認爲神話科研體制改革,爲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自主創新環境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傢俱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們就當前科研領域體制機制方面最突出的一些問題提出意見。

  (2006-03-09 15:17:01)

  [王志珍]:

  一、要建立合理高效的科研經費管理體制。我國現行的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存在兩大突出問題:一是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科研經費使用效率低。如相關管理部門互不配合,各自制定計劃,直接從財政部獲得獨立預算。造成科研項目設置重疊。科研人很多時間都花在跑項目和應付評估上,應科研成果的質量。

  (2006-03-09 15:17:59)

  [王志珍]:

  二是政府既管經費,又管項目,既是出資人,又是“經營者”,容易造成決策不當、資源浪費乃至腐敗滋生。對此,國家應予高度重視。要落實自主創新戰略,如果這種分配和管理科研經費的模式仍不改變,增加了經費也會大水漂。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浪費不起;中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也耽誤不起。不合理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必須改變。

  (2006-03-09 15:18:34)

  [王志珍]:

  爲此建議:1、建立國家科研經費分配協調機制。可考慮在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下設一辦公室,負責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科技政策的制定,統籌協調國家科技計劃與各領域科技計劃,向國務院提出科研經費分配方案,並監督和考覈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在科研經費使用方面的合理性及效率。辦公室可考慮設在科技部。2、轉變政府職能,改變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可考慮建立各種類似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式的科研基金委員會,基金會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及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組成。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由政府部門委託相關基金委員會評估後決策實施,並實行問責制;一般科研項目經費則由基金會委員會管理,政府部門只負責監督。

  (2006-03-09 15:18:51)

  [王志珍]:

  二、完善科技項目管理運行機制和科研人員分配機制

  (2006-03-09 15:19:06)

  [王志珍]:

  我國科研項目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項目管理運行中保證公開、公平、公正的管理機制很不完善。在項目立項、評估中往往出現由少數人、少數單位說了算的情況,對管理人員缺乏權力制約和監督。二是科研項目經費有效使用缺乏監督和評估機制。不少科研單位還允許項目申請人和承擔者從科研經費中提成,導致一些科研人員只求“立項”,不求“交賬”,對科研人員的補貼很不規範。

  (2006-03-09 15:19:26)

  [王志珍]:

  爲此建議:1、整個項目評審程序要公正,奧有制約和監督機制,科研立項要公開透明,評審專家要科學遴選,專家名單和評審結果要向社會公佈,並加強對項目的後評價。2、對科研院所和大學的科研項目經費要配管理費,對科研項目經費必須明確用途,加強監督,不得隨意侵佔;3、國家有關部門應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並參照國際科研人員平均工資水平,重新制定科研人員工資標準,規範科研人員分配機制。

  (2006-03-09 15:19:51)

  [王志珍]:

  三、建立符合科研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當前我國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人才評價中存在簡單量比傾向,如只看發表了多少文章而不注重文章本身的質量和科學意義,是對科研人員的誤導。科學研究是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只有腳踏實地、執着追求,才能厚積薄發,取得突破。

  (2006-03-09 15:20:47)

  [王志珍]:

  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者英國數學家懷爾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生物學家桑格的論文數量都不多。如果按照簡單量化的人才評價標準,他們恐怕就不是傑出的科學家了。簡單量化的評價方法,不符合科學研究規律,致使許多科研人員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樂於打“短、平、快”,不願搞“高、精、尖”,甚至還催生了種種學術不端行爲。這顯然會斷送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2006-03-09 15:21:15)

  [王志珍]:

  爲此建議:

  1、改革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減少獎勵數量,延長評獎週期,使獲獎項目真正體現中國科技發展的水平。2、建立與不同科研領域特點相應的人才評價標準,並延長評價週期,給科研人員較寬鬆的工作環境。3、提高人才評定門檻,建立與國家接軌的人才評價與聘用制度。4、加強科研人員道德風範與誠信制度建設,避免出現類似韓國黃禹錫那樣的醜聞。

  (2006-03-09 15:22:52)

  [王志珍]:

  四、建立符合科研規律的管理模式。我國科研領域中存在一些不良現象。例如:科研項目的立項和大小往往與項目負責人的行政職務相關聯;科研成果與科研貢獻脫節,有些科研單位的領導人對項目並無實質性貢獻,只是在申請經費和組織實施方面做了工作,但項目成果署名卻要排名第一。這些都無形中挫傷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爲了追求政績,不論是否需要都可以把科研項目做大;爲了政績,只做保險的而不做開創的科研項目。科研領域中的這些不良現象不利於形成平等、求實、嚴謹、創新的學術氛圍和科研環境,應該加以改變。爲此建議:1、進一步改革現行科研機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科研規律的管理模式,使高校學術委員會制度和科研院所理事會制度真正發揮作用。2、對於具有潛力的青年科學家,應爲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而不要過早任命其擔任行政職務,以免耽誤他們的寶貴科研時間。

  謝謝大家!

  (2006-03-09 15:24:40)

  [主持人]:

  現在請盧強委員發言,沈士團委員準備。

  (2006-03-09 15:25:39)

  [盧強]: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代表,我代表民盟中央發言,題目是——有教無類,爲了一切孩子。

  “有教無類”是孔老夫子兩千多年前說的話。而在今天,這一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卻似乎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擇校”,就是這樣一種典型的損害教育公平的現象。

  (2006-03-09 15:26:54)

  [盧強]:

  中國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遭到羣衆越來越多、越來越嚴厲的批評。一項關於教育滿意度的調查表明:在31個省市區中,公衆滿意度高於50%的僅有4個;滿意度最高的也沒有達到60%。羣衆最集中的意見之一,就是受教育機會不平等,地域、城鄉、校際之間差別還在擴大。

  (2006-03-09 15:27:38)

  [盧強]:

  在這種情況下,安徽銅陵均衡教育資源的實踐值得我們深思。今年1月,民盟中央派出調研組去銅陵市調研考察。在那裏,我們終於聽到羣衆這樣的評價:“學校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遠近之別。”

  如果說,義務教育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還有歷史和現實原因,那麼,城鎮中校際差異的擴大,則主要是由於近些年來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直接造成。某省一所省級示範學校獲得了政府無償撥地和大筆投資,而相隔僅500米的一所薄弱學校,其操場卻被區政府划走,學生們只得在走廊裏做操。豪華學校與破爛學校並存的現象,當前在各地相當普遍。在教育投入尚有限、教育資源還不充足的情況下,如何發展教育、如何分配投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努力消除擇校現象。另一種是吃偏飯、扶持重點學校,使強、弱校的差距更加拉大。

  (2006-03-09 15:28:05)

  [盧強]:

  有一種說法,將“擇校”的原因歸結於羣衆的熱衷。這一說法,實質上是迴避政府職責的藉口。羣衆的選擇,實在是一種無奈。如果沒有政府的導向、沒有政府的投入偏向,何來校際差別的拉大?羣衆又何必去用並不豐厚的收入、用逼迫孩子上各類學習班的方法,去拼爭那些好學校的名額?

  (2006-03-09 15:28:42)

  [盧強]: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配置,必然產生“擇校”這個怪胎。“擇校”又造成應試教育、甚至更糟糕的“應賽”教育向小學教育蔓延,並更爲可怕地向幼兒教育延伸;“擇校”已經發展成爲在一個學校同一年級的各班中劃分等級,已經在迫使小學生去拼搏大學英語等級證書。

  (2006-03-09 15:29:12)

  [盧強]:

  “擇校”導致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中出現了決不應有的“精英”與“平民”的劃分。那些所謂的“精英學校”成了富人和官員子弟的天堂,直接誘發教育腐敗。受教育機會的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底線。如果優質資源只是爲少數人服務,那麼,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公正性何在!

  (2006-03-09 15:29:46)

  [盧強]:

  所有的教育理論、所有的教育家,都一再指出:一般來說兒童只有個性差異,而不會有優劣、好壞之分。難道,我們的孩子可以用那些入學考試的種種難題區分爲“優秀”和“平庸”嗎?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已佔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50%左右。是什麼使如此之多的孩子的心靈失衡乃至扭曲?如果我們的教育不是告訴他們如何做人,而是容忍“擇校”現象在幼小的心靈留下“等級之分”的陰影,容忍孩子承受應試教育的種種苦役的話,上述情況就無法扭轉。

  (2006-03-09 15:30:20)

  [盧強]:

  爲此,我們建議:以消除“擇校現象”爲切入點,持之以恆地實施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並使其儘早實現。這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此我們只提出一個大致的思路方向,希望能與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共同研究。

  1.採取一切措施,消除“擇校現象”。

  ——拓展和完善“銅陵經驗”,並堅決予以推廣。

  ——禁止學校在同一年級的各個班之間劃分等級。

  ——淡化乃至取消學校的等級評定製度,逐步取消公立學校的重點校、示範校。

  (2006-03-09 15:31:51)

  [盧強]:

  2.確保政府教育投入,資源配置要向弱勢學校傾斜。

  消除“擇校”的根本是教育資源的均衡。一方面,不能允許校際之間差距再拉大;另一方面,要確定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區域內的公立學校資源配置、教育水平大致相當。

  ——儘快實現教育投入佔GDP4%的既定目標。2004年這一比例僅爲2.79%,在國家稅收已突破3萬億的今天,這實在讓人費解。說到底,還是一個是否將教育支出放在優先地位的問題。非不能也,實不爲也。

  ——教育投入,不僅總額要保證,而且必須有正確的投向,即向薄弱學校傾斜。

  ——爲消除校際差別,不僅經費投入要傾斜,更在於高水平校長、師資要在一個區域內的各校之間輪換。人才是第一要素,均衡教育資源,校長、師資是比經費更重要的因素。關於這一個問題還要深入的研究。

  (2006-03-09 15:32:28)

  [盧強]:

  3.強化和完善督導制度,既要督導基層政府確保教育投入,也要督導政府實施對均衡教育資源有所影響的行爲。

  銅陵市有關方面介紹經驗時說:消除“擇校”的種種做法,其實都不是他們的發明;“我們只不過是履行政府職責,依《義務教育法》照做而已。”這裏的要害就是“照做”,照着義務教育的準則和精神不走樣地做!銅陵從財政收入最困難的時候開始,“積十年之功”在全市範圍內基本實現無“擇校現象”,現在已開始均衡城鄉教育資源的工作,既說明做一件事很難,也說明只要堅持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2006-03-09 15:34:12)

  [盧強]:

  對於教育界內“三個一切”的名言——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爲了孩子,銅陵教育部門表示“最看重的是第一句”。銅陵是一座小城,他們的具體做法,顯然不能爲各地所照搬,但他們所堅持的方向,卻是義務教育必須堅持和貫徹的方向。爲了一切孩子,是教育的出發點,是教育永遠不能缺失的道德良心。

  杜絕“擇校”,均衡配置教育資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不從今日做起,我們就將永無成功之日!謝謝!

  (2006-03-09 15:35:04)

  [主持人]:

  現在請沈士團委員發言,賀旻委員準備。

  (2006-03-09 15:35:45)

  [沈士團]: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教育37、38組發言,題目是——向政府建議:儘快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目標。

  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百分比,是國際公認考覈各國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標,是由國家的能力及國家考慮對教育支出的優先程度來決定的。它較少受國家大小的影響,較準確地反映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教育經費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爲4.9%,發達國家爲5.1%,欠發達國家爲4.1%。我國把這個百分比定爲4%也只是達到欠發達國家的水平,這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已是極不相稱的。

  (2006-03-09 15:38:53)

  [沈士團]:

  在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我們教育界的委員提出了關於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儘快達到4%的提案。2004年9月,得到了財政部對提案的答覆。

  “答覆”指出:今後,各級政府將繼續努力,嚴格按照《教育法》有關三個增長的規定,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爭取到2007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4%的目標。但使我們感到十分遺憾的是,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發布的《2004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公佈了隨着GDP的重調,2004年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下降到了2.79%。2007年實現4%的目標已是無望了。

  (2006-03-09 15:39:33)

  [沈士團]:

  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八五”期間持續下滑,1995年滑到谷底,只有2.41%。“九五”期間緩慢爬坡,2000年爬到2.87%,每年增長不到0.1個百分點。“十五”開局很好,第一年就達到3.14%,突破了3%的大關。2002年再傳捷報,達到3.32%,增加了0.18個百分點。正當大家預期2007年達到4%的時候,沒想到2003年下降爲3.28%,2004年下降到2.79%,只相當於1999年的水平。

  (2006-03-09 15:40:10)

  [沈士團]:

  應該承認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與國家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很有關係。1995年GDP是58478.1億元,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爲10.86%,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僅爲2.41%,應當說情有可原。2003年2004年GDP分別爲117251.9億元和159878億元,是1995年的2倍和3倍,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都已上升到20%左右,比1995年增長將近一倍,但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反而連續下降。在我國經濟實力已躍居世界第六,正向第四、五位前進的時候,我們的這個指標卻屈居低收入國家行列,這使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中處於十分尷尬的局面。

  (2006-03-09 15:40:33)

  [沈士團]:

  前面已經提到,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已由“九五”初期的11%左右提高到現在的20%左右。而財政收入中地方部分則由1993年的78%降爲2003年的45.4%,中央部分由22%上升至54.6%。而地方部分,30%左右在省級財政,縣財政只有10%左右。但是,教育經費、尤其是義務教育經費大頭由縣級政府承擔,中頭由省級政府承擔,小頭由中央政府承擔。

  (2006-03-09 15:40:44)

  [沈士團]:

  就拿2004年來說,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撥款爲4027.82億元,比上年的3453.86億元增長16.62%。其中,中央本級教育支出299.45億元(上年爲240.20億元),中央本級教育支出只佔預算內教育撥款的7.43%。得財政收入大頭的中央只承擔教育支出的小頭,而得財政收入小頭的地方政府則承擔教育支出的大頭。很顯然,在財權和事權上有錯位,是很值得研究的。

  (2006-03-09 15:41:27)

  [沈士團]:

  從《公告》發佈的數據中可以看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支出比例,除了內蒙古、上海、青海外,都在15%以上,其中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還在20%以上,其中小學生均經費最低的河南省也佔21.74%。說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教育經費上是努力的。但《公告》公佈全國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支出比例只有14.9%。很顯然,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比例不可能算出這個數,只能是中央教育經費佔財政支出比例太低,拉下了這個比例的水平。

  (2006-03-09 15:42:31)

  [沈士團]:

  財政性教育經費之所以達不到GDP的4%,還有認識上的原因。有的同志仍然把自己看作是經濟建設的主體,熱衷於搞“政績工程”,重經濟發展,輕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他們只看到搞企業有回報,而教育投入只是增加財政支出,沒有認識到教育投入帶來的回報更爲重要、更爲根本、更爲長遠。這種短視觀念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006-03-09 15:43:26)

  [沈士團]:

  教育產業化的錯誤觀念也是導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達不到佔GDP4%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教育組織的性質決定了教育不能以盈利爲目的,國民教育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不允許以盈利爲目的。如果忽視教育的規律和特徵,簡單地把教育納入產業化的軌道,就會把教育引向歧途。《教育法》第53條明確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爲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爲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我們要繼續堅持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的政策,但是那種認爲政府不投入或少投入,只靠收費就可以辦教育的打算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2006-03-09 15:44:25)

  [沈士團]:

  小平同志說過,寧可把其他建設放慢一些,也要把教育搞上去。他還說,“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又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爲“創新型國家”。搞現代化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歸根到底要靠人才,而人才要靠教育。

  (2006-03-09 15:45:09)

  [沈士團]:

  我國在未來5年國家財稅政策將有重大改革,將加大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投入。建議在未來5年能切實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儘快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目標。

  (2006-03-09 15:46:00)

  [主持人]:

  現在請賀旻委員發言,任玉嶺委員準備。

  (2006-03-09 15:46:16)

  [賀旻]: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民進中央發言,發言的題目是——大力推進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落實科教興國戰略。

  (2006-03-09 15:48:39)

  [賀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認爲,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進步。

  首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涵蓋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目標,要在受到資源、環境、市場等約束的條件下挖掘農業農村的發展能力和潛力,實現農村的跨越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不斷創新。

  其次,對農業農村科技的投入將比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產生更大、更持久的效益。加大對農村科技創新和進步的投入意味着強化政府在農村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和科研等新農村建設公共支出上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提高農村的發展能力,改善農業農村的發展條件。

  第三,只有依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知識的廣泛傳播,農民的增收能力纔可能真正提高,農民的增收本領才能真正增強,農民的生活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

  (2006-03-09 15:49:21)

  [賀旻]:

  “十五”期間,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已經在依靠科技進步推進“三農”發展的工作中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星火計劃及其發展到現階段的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就是一項被實踐證明了的、以科教爲依託和先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有效措施。

  民進中央2005年先後在江蘇、陝西、甘肅、四川等地對星火計劃的實施進行多次調研。從調研情況分析,我們認爲,在“十一五”期間有必要加大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的推進力度。

  (2006-03-09 15:50:31)

  [賀旻]:

  爲此,提出五點建議。

  一、提升對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的領導層面

  將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上升爲國家工程,綜合各方各級力量,共同推進。通過專項規劃,大幅度增加國家財政對該工程的專項資金投入,明確目標、制定政策、落實措施,進一步拓展星火科技工作的廣度和深度。

  (2006-03-09 15:51:11)

  [賀旻]:

  二、大力推進以應用爲導向的科技創新

  一是推進與農村社區建設相關的重點技術研發和應用,爲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供支撐。重點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源循環利用、可再生能源、數字化農村社區、農村社會事業、綠色節能住宅、社區規劃建設技術的建立和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

  二是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爲發展農業生產提供支撐。重點加強農業動植物優質高產育種、高產高效種養,農業裝備、農業生態、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農產品加工及食品安全等關鍵技術開發。

  (2006-03-09 15:51:41)

  [賀旻]:

  三是推進農民增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爲促進農民增收就業提供支撐。重點開展農村傳統產業升級技術、農村新興產業發展、農村信息化等關鍵技術開發。

  (2006-03-09 15:52:15)

  [賀旻]:

  三、深化農村教育改革,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培訓

  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別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後不斷提高和逐步普及的農村高中階段教育,要鼓勵柔性學制實驗、鄉土教材的開發、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培養,學校資源向社會開放。深化農村職業教育改革,使農村職業教育機構成爲現代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基地和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的輻射中心。以辦好縣級職教中心爲突破口,整合縣級科教支農資源,在努力培養新型農民的同時,推進對進城務工農民、農村企業管理人才、農村中介服務人員的職業技術培訓。

  (2006-03-09 15:52:43)

  [賀旻]:

  四、以四個體系爲重點,提高農村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

  一是以提高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能力爲核心,構建新農村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在新農村建設知識創新、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自然科技資源平臺建設爲重點,提高新農村建設科研基礎能力。

  二是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增收致富能力爲核心,構建農民科技培訓體系。依託各類培訓基地,培訓現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及各類實用型人才。

  (2006-03-09 15:53:07)

  [賀旻]:

  三是以促進先進適用技術向基層轉移和推廣爲重點,構建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要在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科技專家大院等農村社會化科技服務創新機制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健全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四是以信息進村入戶爲目標,推進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網絡,爲農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務,加強信息資源的集成與共享,諸如已基本覆蓋城鄉的中小學信息網絡共享共用,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村信息服務和遠程教育。

  (2006-03-09 15:53:30)

  [賀旻]:

  五、全方位創新星火富民工作

  一是發展農村多效產業。把發展農村多效產業放在重要位置,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優選若干產業,提升其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技術支持和服務,培育一批多效產業。

  二是培育農民經濟技術合作組織。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積極培育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在此過程中,各地黨委、政府應發揮催化作用,承擔起引導、規範農村組織發展的職責,加強其管理部門的人員培訓,併爲農村組織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

  (2006-03-09 15:53:57)

  [賀旻]:

  三是構建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平臺。各級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在加大對星火富民科技工程投入的同時;要加強與金融部門合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科技產業化投資,多方面保證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的投入。

  四是加強市場交易農產品物流平臺的建設。引導搭建規範化的技術市場交易平臺,溝通市場需求,帶動農村產業和資源的開發。加強農產品物流環節的科技研發和應用,引導農產品物流體系的發展,拉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民在生產和加工環節中的收益。

  謝謝!

  (2006-03-09 15:54:25)

  [主持人]:

  現在請任玉嶺委員發言,張大寧委員準備。

  (2006-03-09 15:55:22)

  [任玉嶺]: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發言的題目是——醫療改革重在解決“貴”和“難”。

  去年,我們先後走訪了東、中、西九個省市,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行了考察與調研。所聞各方面的情況和意見,使我們切實感受到,醫療問題真正是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

  (2006-03-09 15:55:59)

  [任玉嶺]:

  由於看病“難”和“貴”,不少人有病不敢進醫院。“小病拖、大病挨,要死才往醫院擡”的現象比較普遍。就是在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裏,也有一位做過廠長和工會主席的老共產黨員對我們說:“現在最怕的是醫療費過高,更怕把沉重的醫療負擔壓給下一代!”

  爲什麼改革開放已經使GDP翻了三番的今天,看病問題卻使得近90%的百姓爲之卻步和擔憂,感到無奈和艱難?

  (2006-03-09 15:56:39)

  [任玉嶺]:

  一是“看病難”,主要難在醫療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其一,遠離了“以人爲本”。從改革開放至2003年,我國城鄉共增加38億人口,而城鄉醫院的總數量卻減少了1341家。其二,嚴重的醫院“分佈兩極化”。例如,北京1200萬人,有三甲醫院57家,而有些千萬人左右的地級市,卻連一家三乙醫院也沒有。其三,嚴重的資源配置“重城輕鄉”。以1998年爲例,財政對醫療撥款,用於農村的比例不到16%。其四,嚴重的“重大輕小”。政府對三甲醫院的補助費,比對一級醫院的補助高出100倍還要多。如此導致了80%醫療資源集中於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於大醫院。這纔是廣大城鄉居民離醫療資源甚遠,看病困難的真正根源。

  (2006-03-09 15:57:11)

  [任玉嶺]:

  二是“看病貴”,主要貴在醫療費增長過快。大處方、高收費,造成全國醫療消費從1978年到2003年增長了60倍,比同期GDP增長31倍高出29倍;比同期全國職工工資增長22.8倍,高出37.2倍。迄今,我國醫療費佔GDP的比例已經高達5.6%,比世界上83箇中等發達國家平均值高出0.6個百分點。

  (2006-03-09 15:58:36)

  [任玉嶺]:

  據調查,深圳一家醫院2000年的業務收入爲0.6億元,2004年便飈升到5.22億元,員工平均工資從幾萬元增加到12萬元。北京醫院系統,去年的人均工資也高達7.8萬元,比2003年全市平均工資高出11倍。當人大代表對醫院工資偏高提出質疑時,市衛生局某領導則持相反觀點,說“醫生應該收入高”。我國8億農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3200元左右,工薪階層人均月工資在1600元以上的也僅有20%。一邊是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慾望無窮”,一邊是廣大羣衆看病的錢是“財帛有限”,這纔是“看病貴”的起因和根源!(掌聲)

  (2006-03-09 15:59:41)

  [任玉嶺]:

  爲此建議:醫療改革要把解決“難”和“貴”作爲重點。首先需要主管部門確立“情爲民所繫”的思想和觀念,強化對整個行業的領導和監督,並要在“十一五”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一、進行“三轉變”。

  (一)堅決轉變“重城輕鄉”。要針對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用好中央財政撥款,集中財力,按人口分佈支持縣鄉醫療機構的配備和完善。

  (二)堅決轉變“重大輕小”,平衡醫療資源。在今後一個時期內,應限制大城市裏大醫院的擴建,認真規劃和加強社區醫院的建設和發展。

  (2006-03-09 16:02:34)

  [任玉嶺]:

  (三)堅決轉變“重西輕中”,大力保護和提倡中醫藥的發展。並防止中藥“改頭換面”,把傳統的低價藥全部丟完。

  (2006-03-09 16:03:06)

  [任玉嶺]:

  二、實行“三流通”。

  (一)醫生的處方在全市流通。使用醫生開具的處方可到任何一家藥店去購藥,以此杜絕處方與收入掛鉤,切斷“以藥養醫”的腐敗鏈環。

  (二)檢查單據雙向流通。一是醫院開出的高檔設備檢查單,病人可任選醫院進行檢驗;二是任何醫院的檢查結果,可在時效範圍內於全市通用。

  (三)醫生資質證書全國流通。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可允許其在全國範圍內自由開業行醫,放開民營醫療,實行備案制度,取消註冊登記。

  (2006-03-09 16:03:25)

  [任玉嶺]:

  三、搞好“三統一”。

  (一)統一藥品名稱。現在一種藥,多的達到20幾個名。藥名一換便以新藥出現,價格呈幾十倍上升。一些醫生爲了回扣,也一味追逐“新藥名”。爲杜絕藥品“越降價”醫療費“越上升”的怪現象,醫藥審批部門應嚴格把住藥品審批關,按照化學結構統一藥品名稱。

  (2006-03-09 16:04:18)

  [任玉嶺]:

  (二)統一抗生素使用比例。抗生素的價格高、回扣比例大,造成醫院對抗生素的濫用和藥價上升。福建衛生廳調查,抗生素在用藥中的比例高達70%。有的調查還顯示,在全國高達80.2%,這比國外30%的限制使用比例高出40~50個百分點。我國每年有8萬人因使用抗生素過量而致死,有2萬兒童因用抗生素不當而致聾。因此,無論從保護患者健康着想,還是從降低醫療費用考慮,都應將抗生素用藥比例統一控制在30%左右。

  (2006-03-09 16:05:25)

  [任玉嶺]:

  (三)統一醫療保障。從長遠看,全國應建立最終統一的醫療保障體系。近期可從城市做起,包括各級領導幹部,應與百姓同享一樣的醫療保障,改變現行的一些特殊規定。這樣有利於各級領導能感同身受醫療改革的重要性,以利加快醫療改革的進程,爭取改革的更大成功!

  謝謝大家!

  (2006-03-09 16:06:06)

  [主持人]:

  現在請張大寧委員發言,鄧偉志委員準備。

  (2006-03-09 16:07:22)

  [張大寧]: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農工黨中央發言,題目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暴露出我國原有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引起社會各界對公共衛生問題的廣泛關注。此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加大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力度,在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應急救治和衛生監督等方面狠下功夫,初步建立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公共衛生體系,不僅徹底戰勝了非典疫情,對當前應對禽流感疫情也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這些成績有目共睹。然而,公共衛生如何適應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如何有效承擔起保障人民健康、社會安全的責任,仍然是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

  (2006-03-09 16:08:10)

  [張大寧]:

  在此,我代表農工黨中央提出以下七點建議:

  一、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工作支持力度明顯加強,但公共衛生投入狀況還遠不適應發展需要。據衛生部門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事業費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平均3.1%下降到2002年的1.7%,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2006-03-09 16:09:04)

  [張大寧]:

  2001年,在世界衛生組織191個成員國中,我國政府人均衛生投入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居第131位。1995年,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支出中,財政撥款佔75.2%,2002年,這一比重下降爲41.7%。就投入數量而言,近十幾年來,儘管總體規模逐步增加,但是增長幅度不高,較之發展中的公共衛生事業而言,幾近是杯水車薪。因此,各級政府應在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佈局和規劃過程中,着重考慮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中央政府還應當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地方病多發區,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

  (2006-03-09 16:10:11)

  [張大寧]:

  二、完善法律體系,加強監督執法

  1.加快《公民健康保障法》或《初級衛生保健法》等衛生基本法的制定。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在衛生方面的責任。

  2.針對重點疾病的控制,制定專門法規。如《艾滋病防治條例》、《血吸蟲防治條例》等,使疾病控制有章可循,依法實施。

  3.加強執法監督,使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做到“依法行政”。特別要全額保障監督機構的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增加現場監督的頻率和次數,提高監督執法質量。

  (2006-03-09 16:11:15)

  [張大寧]:

  三、認真貫徹“預防爲主”,加強公共衛生策略的制定及實施力度

  根據衛生部門的統計,國民健康面臨着雙重疾病負擔。一是傳染性疾病,近年來,一些重大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如艾滋病、SARS等)對我國公共安全產生了重大影響,一些過去已控制的傳染病(如肺結核、性傳播疾病)發病率也出現回升勢頭。二是慢性疾病,包括循環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過去十年經診斷的慢性病病例總數增加了14.3%。疾病經濟負擔逐年增加,經濟損失呈明顯加速趨勢。

  (2006-03-09 16:12:12)

  [張大寧]:

  爲保證國民健康的需要,應調整衛生資源投入比例,加大重點預防衛生策略的制定及實施力度,重視醫學行爲干預的關鍵環節,發展符合成本效果原則的干預方法的規範和指南,確保“三級預防”策略的貫徹落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還應注重專業機構體系的完善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

  (2006-03-09 16:13:26)

  [張大寧]:

  四、加快推進城市社區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城市大中型醫院擁有大型醫療設備和大量優秀醫護人員,而社區衛生資源又嚴重不足,羣衆看病涌向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尤顯突出。應按照《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精神,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006-03-09 16:13:54)

  [張大寧]:

  當前農村衛生工作仍然比較薄弱,農民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仍較多存在。鄉村兩級衛生基礎設施差,常規設備簡陋。應明確鄉、村級公共衛生工作職責並落實到位,切實改變農村衛生工作被忽略、無人管狀況。在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的規劃上,要着重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引進到偏遠地區。

  (2006-03-09 16:14:50)

  [張大寧]:

  五、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實現社會的廣泛參與

  公共衛生工作涉及到每個人的健康與利益,是衛生工作公益性質的主要體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爲或者習慣是當今許多需要控制疾病的主要影響因素,要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民衆自身不參與不行。特別是在一些高危行爲控制和干預工作中,社會中介組織和感染者自身的參與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2006-03-09 16:15:21)

  [張大寧]:

  六、加緊制定配套政策,完善計劃免疫經費保障

  去年開始實施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計劃免疫不僅疫苗免費,連接種器材、接種服務都必須免費。中央財政只負責疫苗費用,其他費用由地方財政負擔。有些地方財政根本負擔不起應承擔的費用,這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基層醫療單位增加了沉重的負擔。長此下去,就會出現很多免疫人羣空白點。建議不斷完善配套機制,使這一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006-03-09 16:16:09)

  [張大寧]:

  七、堅持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推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應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更加廣泛地吸收一切可以利用的國際資源,學習和借鑑發達國家在公共衛生事業管理中的成功經驗和體系機制,加快我國重點疾病控制的工作進程,推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謝謝大家!

  (2006-03-09 16:17:19)

  [主持人]:

  現在請鄧偉志委員發言,沈淑濟委員準備。

  (2006-03-09 16:18:02)

  [鄧偉志]: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發言的題目是——如何推動社會管理。

  我們已經聽到,不論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是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都充分強調了社會管理。社會管理是我們“兩會”的一個關鍵詞,健全社會管理制度正在成爲共和國的最強音。

  (2006-03-09 16:18:44)

  [鄧偉志]:

  下面圍繞如何推動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說幾點意見:

  一、擴大社會管理的主體。一般來說,社會管理包括兩類:一是政府對有關社會事務進行規範和制約,即政府社會管理;二是社會自我管理和社會自治管理。而現代社會管理是以政府幹預與協調、非政府組織爲中介、基層自治爲基礎以及公衆廣泛參與的互動過程。目前,提高社會自治與自我服務能力已成爲當代社會管理髮展的一個大趨勢。

  從社會管理的需要出發,建議今後變社會組織的審批製爲登記制,加強培育社區民間組織。同時,從稅收上扶持社會組織。在社團發展上,不要“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006-03-09 16:19:44)

  [鄧偉志]:

  二、強化政府社會管理的職能。政府社會管理的重點是對家庭、社會團體與社會自治所不能解決的社會事務的管理。這些社會事務涉及社會整體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國家權力與政府權威加以解決。政府社會管理的主要內容涉及面很廣,比如保障公民權利、協調社會利益、實施社會政策、管理社會組織、維護社會秩序以及解決社會危機等。多年來,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時常常越位,而在社會職能上卻很少到位。政府應當把插到經濟中的那隻手向後縮一縮,不管油水有多大都要縮回來;要把插到社會中的那隻手向前伸一伸,伸一伸,再伸一伸。否則,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永遠是一句美麗的空話。

  (2006-03-09 16:21:21)

  [鄧偉志]:

  三、再造社會管理流程。爲了實現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簡便、透明和高效”,建議優化組織結構,理順社會管理中的條塊和分權。建議設置獨立的管理機構,把分散在許多部門的社會管理機構捏在一起,組成一個社會建設委員會。行政分工與科學分類有“小異”,更有“大同”。機構擰成一股繩,既有利於轉變職能,又有助於精簡機構,還有利於把許多具體的小制度上升爲社會管理的大制度。用結構與功能統一、社會與經濟文化政治相協調的大制度來指導小制度。

  (2006-03-09 16:21:37)

  [鄧偉志]:

  四、加強社會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政府社會管理的核心是社會政策。社會政策是政府幹預社會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社會政策是指政府爲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實現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公共行爲規範、行爲準則和活動策略。政策是科學。只有科學地制定政策,才能制定出科學的政策。拍胸脯、拍臺子不是科學。一言堂裏出不了科學的政策。社會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有公衆參與,公開討論。科學、民主、公平是社會政策的三大原則。注重公平是區別傳統公共行政學與新公共管理學的試金石。科學的亮度、民主的高度、公平的信度決定政策的水平。政策重在執行。社會政策不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對政策的執行要科學評估,防止走樣,防止效果邊際遞減效應。

  (2006-03-09 16:25:25)

  [鄧偉志]:

  五、完善社會指標體系,建立社會運行狀況監測體系。要開拓社會信息收集渠道,研製社會管理的監測指標,構建社會穩定的預警、預控管理系統,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公共危機的管理能力。社會指標不是老百姓所討厭的壓指標的那種指標。社會指標是分析社會現象或社會發展的一種量化工具。社會指標體系是社會管理的依據,是人民羣衆監測、監督的準繩。現在有些官員“王婆賣瓜”,對不起,有了社會指標就很難再“自賣自誇”了。要完善社會監測機構,要有社會第三方的獨立評估,構建交叉式、立體網狀型的監測體系。尤其是完善對於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問題的社會影響評估機制,及時瞭解相應的發展趨勢、社會影響,及時預警,及時防範。

  (2006-03-09 16:25:48)

  [鄧偉志]:

  六、全社會,尤其是企業要提升社會責任。過去,由企業辦小社會,從搖籃到墳墓都由企業包下來的做法必須改革。可是,不要企業在企業內包辦小社會不等於不要企業關注大社會。有些國家徵收“企業社會責任稅”。我們怎麼樣?許多國家的企業自覺地拿出收入的8%~10%獻給社會,發展社會事業。可我們做得好的省市還不到1%。我們不能籠統地說富人都爲富不仁,可是,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中國有相當多的富人是爲富不捐。“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爲”,不是中國企業家應有的素質;“以仁爲富”纔是中國富人的傳統美德。

  (2006-03-09 16:26:08)

  [鄧偉志]:

  七、對社會管理人員要培訓。社會管理人員應帶頭學習管理的新理念。要明確社會管理的本質是服務,而要服務就要克服官本位。官本位是比“禽流感”傳染性更大的社會病。培訓要以就地培訓爲主,嚴格控制“走出去”的人數。我們“走出去”的人已經夠多了。有些人走出去幹什麼,天知道!不要以爲只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拜羣衆爲師,拜學者爲師,花走出去培訓費用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同樣可以學到社會管理的真本事。

  (2006-03-09 16:27:00)

  [鄧偉志]:

  經濟與社會既有統一的一面,又有對立的一面。這是一道世界級的大難題。幾十年來,國外因各執一端,引發政壇動盪的事屢見不鮮。我們一定要防止大起大落。在市場經濟起步艱難時,我們要爲市場經濟撐腰;在市場經濟泛化時,我們要警惕市場萬能論,爲社會發展鳴鑼開道。在一定時期內的戰略性選擇是必要的,但要堅持兩條腿走路。辨證法給人勇氣。爲了經濟與社會同步,物質共精神齊飛,我們要勇往直前!謝謝!

  (2006-03-09 16:28:29)

  [主持人]:

  現在請沈淑濟委員發言,李漢秋委員準備。

  (2006-03-09 16:29:34)

  [沈淑濟]: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代表全國婦聯發言,題目是——農村流動人口家庭問題積極探索制定家庭政策。

  我國目前約有15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大批農民工從農村流向城市。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下發瞭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指導性文件,相關部門採取了積極措施,爲保障農民工權利、發揮農民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在關注農民工問題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這個龐大羣體背後的家庭變化。人口流動使農村家庭承載的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功能開始弱化,婚姻、情感生活面臨新的挑戰,也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

  (2006-03-09 16:30:44)

  [沈淑濟]:

  一、農村流動人口的家庭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規模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已經成爲城市建設和羣衆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受城鄉二元結構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工缺乏社會保障、工資偏低與工傷疾病使他們的家庭生活相對貧困,而70%以上的農民工在進城時把父母、妻子和子女留在了農村,催生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這一特殊社會羣體,俗稱“三八六一九九部隊”。

  (2006-03-09 16:37:32)

  [沈淑濟]:

  據2000年“五普”統計,不能與父母外出同行的農村兒童比例高達56.17%,6~16歲的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已達到2000萬人。多半留守兒童是由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較低的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家庭教育缺位,使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普遍不如正常家庭的兒童;缺乏父母親情,留守兒童容易出現心理障礙,造成性格孤獨、冷漠和自我封閉,甚至出現道德滑坡和行爲失範;因監護不力,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也容易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跟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也很難保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2006-03-09 16:38:23)

  [沈淑濟]:

  目前,絕大多數的農村老人靠子女供養。伴隨人口流動加快,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凸顯。據南方某貧困縣2003年調查統計,該縣外流人口已佔農村人口的46.8%,72%的留守老人依然幹農活,90%的老人需要照看子孫,83%的老人沒有任何積蓄。有的老人不堪生活重負,導致極端事件發生。

  據統計,農村流動人口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留守婦女要承擔起生產勞動、家務勞動、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面臨着勞動強度高、精神負擔重、缺乏安全感的三重壓力。長期分居造成生活寂寞和精神苦悶,婚姻不穩定。據某人口輸出大省統計,在農村離婚人羣中,夫妻一方外出打工的佔到50%以上;因丈夫長期在外,離婚婦女難以提供分割財產的法律依據;性騷擾案件中,70%的受害者是留守婦女。即使是夫妻同時進城的農民工,因居住環境差,也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

  (2006-03-09 16:38:40)

  [沈淑濟]: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形成農村流動人口家庭問題有諸多因素,一是戶籍制依然使農民工難以享受市民待遇;二是農民工就業層次總體比較低,收入比較少;三是社會政策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社會救助、社會服務等方面對農村流動人口的家庭支持和投入還不夠,等等。農村流動人口的家庭問題是勞動力轉移帶來的新情況,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過程,是城鄉二元體制積累的社會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妥善處理。

  (2006-03-09 16:39:19)

  [沈淑濟]:

  爲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相關部門要進一步開展農村流動人口家庭的專題調查研究,把握當前農村流動人口的家庭狀況和突出問題,爲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2.建議在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增加“未成年人監護人委託制度”,落實兒童的監護責任主體,從法律上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權益。

  3.積極探索制定家庭政策。家庭是社會結構中最基本的單元,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根據新情況,需要在原有的政策框架中,增加針對家庭需求和開發家庭功能的政策。當前,應以農村流動人口家庭爲突破口,制定特殊羣體的家庭政策,對農村流動人口家庭提供支持和幫助。

  (2006-03-09 16:39:37)

  [沈淑濟]:

  ——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要加大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入,保證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重視對他們的學習管理和心理健康疏導;

  ——要加大農村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的推動力度,使留守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農村流動人口的需求,籌建低價位農民工家庭公寓或農民工廉租房;

  ——在對進城務工人員培訓中,要注意指導、幫助農民工正確處理外出務工與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的關係,增強法律意識和家庭責任感;

  ——要進一步健全法律諮詢和救助機構,幫助流動人口家庭解決困難,切實維護農村流動人口家庭中的兒童、老人和婦女的合法權益。

  (2006-03-09 16:40:07)

  [沈淑濟]:

  3.在實施“十一五”規劃中,逐漸打破和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加快取消與戶籍相聯繫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各種城鄉隔離的制度,爲農村家庭實現有序流動,每個家庭都能享有幸福生活提供政策支持。

  4.建立針對農村流動人口家庭的幫扶支援機制,開展社會支援行動。鼓勵企業、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開展各種形式的幫扶行動,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和幫助農村流動人口家庭的良好氛圍。

  謝謝大家!

  (2006-03-09 16:40:31)

  [主持人]:

  現在請李漢秋委員發言,趙啓正委員準備。

  (2006-03-09 16:40:54)

  [李漢秋]: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發言的題目是——弘揚仁義禮智信。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這是經過幾十年、近百年的曲折才總結出來的正確方針。如果進一步問:傳統美德是什麼,請舉個代表。作爲整體德目,我就舉“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作代表。

  (2006-03-09 16:41:57)

  [李漢秋]:

  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仁、義、禮、智“四德”。西漢時期董仲舒首先把“仁誼禮知信”作爲整體道德要求概括爲“五常之道”。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後,“仁義禮智信”被官方確定爲整體德目“五常”。五常不僅是五種具有基礎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並高度概括了中華傳統道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當然,道德觀念總植根於一定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基礎,但傳統美德的合理內核包含着具有相當普適性的內容,可以有選擇地繼承下來,並使之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經過現代轉換,包括汲取人類文明的進步成果,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就能適合當今新時代而得以傳承。仁義禮智信在當前仍有頑強的生命力,弘揚它們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和社會基礎,經過我們的現代詮釋,可以在許多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2006-03-09 16:44:17)

  [李漢秋]:

  一、有利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企圖通過否定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來實現現代化,這樣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中共十六大報告說得好:“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爲文化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

  這在我國正在進行的文化戰略調整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我們正在扭轉近百年來有些人對待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偏頗態度。仁義禮智信作爲中華傳統倫理體系中的核心因素,在華夏神州已影響人們兩千多年,貫穿中華倫理和中華文化的發展中,成爲民族精神的構成元素,熔鑄在民族精神之中。正確認識並弘揚仁義禮智信是正確認識並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中華兒女的共同祖先長期培育的仁義禮智信已成爲全世界華人精神文化的根,是中華文化能發揮凝聚劑作用的重要因素,弘揚它,有利於激發和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向心力。

  (2006-03-09 16:44:43)

  [李漢秋]:

  二、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胡錦濤同志說得好,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良好的道德規範,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

  這同弘揚仁義禮智信有什麼關係呢?一方面,中華民族的新道德必須與中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傳統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弘揚它便可以將潛藏於國人心中的傳統美德復甦起來,培育起來。而以仁義禮智信爲代表的傳統美德本身,突出的就是羣體和諧精神,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仁義禮智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礎,是社會矛盾的精神化解劑,是社會和諧的精神催化劑。

  (2006-03-09 16:45:16)

  [李漢秋]:

  三、有利於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

  弘揚仁義禮智信並加以現代詮釋,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對當前的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仁愛——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現代道德的基本元素,是現代文明精神的基石,其核心是對人的價值、人格尊嚴的尊重。人格尊嚴橫遭踐踏的慘象,我們這一代人還記憶猶新。孔子倡導“仁者愛人”,仁愛成爲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爲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爲現代人文精神,成爲“以人爲本”的精神資源。

  (2006-03-09 16:46:34)

  [李漢秋]:

  義利之辨義是作爲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應該依歸的人間正義。怎樣處理“義”與“利”的關係,是價值觀的核心。市場中見利忘義、攫利背義的道德淪喪之風必須抑制。見利思義、以義制利、義以爲上的傳統美德要大力提倡。

  (2006-03-09 16:48:53)

  [李漢秋]:

  “禮之用,和爲貴”禮的主要作用是規範人際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綱要》中20字基本道德規範就有“明禮”。“明禮”作爲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儀”。北京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用於處理人際關係,謂“禮讓”。如果一味講競爭,就像一味講鬥爭一樣,會導致偏差。“禮之用,和爲貴”。“和”是禮的最高境界,其價值取向爲“和諧”。禮讓與競爭的關係處理好,纔可能和諧。

  (2006-03-09 16:50:09)

  [李漢秋]:

  智慧創新智從明辨善惡的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科學發展觀是治國的大智慧,創新精神是智慧的突出品格。

  信誠重建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正常運行的道德基礎。信用危機絕不僅僅是商業危機,而且是深刻的道德危機、精神危機。《綱要》把“誠信”列入20字基本道德規範中,並將它作爲當前着力抓的重點,我們應當抓實抓緊。

  (2006-03-09 16:51:49)

  [李漢秋]:

  道德觀念和道德人格的養成是整體性的。同一道德體系中各個德目之間的道德精神是相通的。着重抓好像“五常”這樣基礎性的母德或基德的養成,就可以收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我們要有規模、有力度地弘揚“五常”,使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讓人領悟其精髓,用以滋養我們的道德精神、培育我們的道德人格。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建議在學校教育和整個國民教育中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份量,強化仁義禮智信的內涵,並進而擴展和滲透到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

  謝謝!

  (2006-03-09 16:52:13)

  [主持人]:

  現在請趙啓正委員發言。

  (2006-03-09 16:52:42)

  [趙啓正]: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我是代表新聞出版界別來發言的,題目是——中國要對世界文化做出較大的貢獻。

  中國是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文化曾經對世界文化發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幾百年來,中國逐步落後,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呈現嚴重的逆差。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日益改觀,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文化嚴重逆差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並且,外國文化向中國輸出不斷強化。我們認爲,中國要成爲社會主義強國,必須要政治、經濟和文化同時強大。

  (2006-03-09 16:53:19)

  [趙啓正]:

  和中國對外貿易“出超”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則是嚴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以圖書爲例,多年來我國圖書進出口版權貿易大約是10:1的逆差,而在1當中,出口的主要對象是亞洲國家和我國的港澳臺地區,面對歐美的逆差則達100:1以上。2004年,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4068種,輸出14種;從英國引進2030種,輸出16種;從日本引進694種,輸出22種。2005年,對美版權貿易是4000:24。文藝演出也有類似狀況。從1999年到2002年,僅俄羅斯就有285個文藝團體到中國演出,同期中國到俄羅斯演出的文藝團體只有30個,大約相差10倍。從2000年到2004年,中國進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卻屈指可數。美國電影的生產量只佔全世界的5%~6%,但放映時間卻佔全世界放映總時間的80%。

  (2006-03-09 16:54:44)

  [趙啓正]:

  在語言文化方面,中國和西方的交流也處於嚴重逆差狀態。美國高中有大約2.4萬人學中文,但學習法語的美國高中學生是100多萬。美國3000多所大學,只有近800所開設了漢語課程。英國財政大臣布朗2003年來中國時說,英國在繼續進口越來越多的家電、服裝和其他東西的同時可以用出口一樣東西來平衡,這就是英語。英語教學作爲一項出口,它的價值在五年裏已經從65億英鎊增加到了103億英鎊,大約佔GDP的1%。

  (2006-03-09 16:56:38)

  [趙啓正]:

  一種語言形成霸權後,就意味着以這種語言爲母語的國家和民族將很容易擁有信息霸權和文化霸權,並會影響政治話語權。《聖經》中的“黃金法則(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自己就如何對待別人)”,不僅基督徒熟悉,西方人熟悉,也傳遍世界大部分地區。而我們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念,比“黃金法則”更久遠、更美,但沒有在國外廣泛流傳。

  (2006-03-09 16:57:15)

  [趙啓正]:

  我想強調一點: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嚴重赤字和入超,並不是某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問題,而是因爲我們文化這個軟實力本身包括文化對外傳播能力還不夠強大。

  (2006-03-09 16:57:58)

  [趙啓正]:

  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最近說,中國不會成爲超級大國,“因爲中國沒有那種可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力,而削弱我們西方國家的具有國際傳染性的學說。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

  (2006-03-09 16:58:24)

  [趙啓正]:

  歷史上曾出現羅馬強權、英國強權和美國強權。三大強權都是以強大的經濟和軍事這些硬實力爲物質基礎,但同時,三大強權也無一例外地以強大的文化形態和政治制度這些軟實力爲精神基礎。文化上的優越感和吸引力是三大強權的共同特點。羅馬是依靠優越的軍事組織和文化吸引力進行統治的。英國把歐洲文化推向全世界,英語更成爲世界性語言。美國強權的建立實際上依賴其通俗文化、包裝了的意識形態和所謂的民主制度。

  (2006-03-09 16:59:15)

  [趙啓正]:

  中國無意強權,但作爲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發源地,只出口電視機,不出口電視機播放的內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國的思想觀念,就成了一個“硬件加工廠”。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憑藉其古老而價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發展纔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傳播,纔有影響力,只有有影響力,國之強大才有持續的力量。所以,文化不僅需要積澱,還需要振興,需要創新。

  (2006-03-09 16:59:55)

  [趙啓正]:

  中國要振興文化,並對世界文化做出較大的貢獻,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第一,中央要制定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其中,對外傳播和輸出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可一筆帶過。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國力的競爭也已經以“文化力”爲焦點。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對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未來命運的基礎、支柱和關鍵作用,要把振興文化提到文化安全的高度,有了文化安全,才能談到價值觀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要把振興文化和對外傳播文化提到民族命運的高度,文化的振興和輸出關係到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未來,必須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2006-03-09 17:00:48)

  [趙啓正]:

  第二,輸出文化要培養人才,組織隊伍。這支隊伍不是簡單的翻譯隊伍,是面對外國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

  第三,振興文化需要加強文化教育,比如,有條件的大學設立文化學系,系統地進行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培養文化人才。

  第四,在文化貿易中,要增加一些對外國公司的約束條件,如讓他們承擔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的任務。

  (2006-03-09 17:01:46)

  [趙啓正]:

  黨的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四中全會都強調了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文化復興的戰略意義。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要“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歷史和現實證明,任何民族文化的斷裂,必然導致這個民族的衰退。而民族的振興,始於文化的復興。只有在世界文化佔有一定的份額,才能成爲文化大國。只有文化大國,纔可能成爲世界強國。從某種意義上說,誰開始喜歡你的文化,你就開始擁有了誰。

  (2006-03-09 17:02:49)

  [趙啓正]:

  我們的偉大祖先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們要繼承祖先的光榮,必須與時俱進地創造出先進的中華文化,才能實現我們夢寐以求的強國之夢。

  謝謝大家!

  (2006-03-09 17:03:41)

  [主持人]: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今天下午的大會發言到此結束,休會!

  (2006-03-09 17:04:08)

稿源 中國網 編輯 鄭映映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