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擁有46戶、168口人的塞北深山小村,無論你走到哪裏,看到的是風景如畫的山村美景,感受到的是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氣息。全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17000元。這就是薊縣穿芳峪鄉毛家峪村。帶領毛家峪人改變貧窮面貌、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就是這個村土生土長的農民,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李鎖。
是他,在毛家峪處於貧困落後之際,勇挑重擔,爲家鄉父老點燃了希望的火種;是他,迎難而上,拼搏創業,帶領羣衆闖出了一條致富路;是他,心繫羣衆,無私奉獻,盡心竭力爲羣衆辦好事實事;是他,在成績面前不驕傲,開拓創新,永不滿足,與黨支部一班人不斷勾畫毛家峪村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
“做爲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要勇挑重擔”
毛家峪村地處深山區,交通閉塞,集體沒有任何收入,村民靠“春種幾壟地、秋摘幾筐果”來維持生活,一年到頭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由於人們的日子過得緊,不僅人心不穩,村裏的秩序也很亂,幾任村幹部都沒能改變落後局面。雖然人們都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毛家峪的現狀,需要的是一位不畏困難、勇於開拓的帶頭人,但是因爲村窮,誰也不願挑這個頭,擔這個肩。
李鎖就是在這危難之際,走馬上任的。他衝破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家庭的阻攔。當時李鎖個人經營着瓶蓋廠,每年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聽說他要當支部書記,妻子和家裏人都持反對意見,認爲放着自家省心的買賣不幹,偏偏幹這費力不討好的差事。羣衆也私下議論:“咱們這個窮山村,誰當書記都一樣,還能折騰出啥名堂來?”面對親人的阻攔和羣衆的議論,李鎖不但絲毫沒有動搖,內心深處的理想信念反而更加彭湃:“我是毛家峪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個人掙點錢算什麼,只有讓全村羣衆都過上好日子,才能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真正的價值。豁出我這一百多斤,也要把毛家峪變個樣。”在第一個村民大會上,李鎖鄭重承諾:“我李鎖個人富了不算富,如果三年不讓大夥都富起來,我自動辭職。”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窮村創業更難。李鎖上任後,反覆思考着、掂量着毛家峪今後的路該怎麼走。經過與黨員羣衆廣泛座談、反覆研究,李鎖和新班子決定從治理村容村貌入手,先解決羣衆最急、最需、最盼的行路難問題,這也是歷任班子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毛家峪祖祖輩輩只有一條又彎又窄的土路通往山外。修建一條通往山外的柏油路,是全村羣衆多年的夢想!2001年春季,在李鎖的帶領下,打響了修路戰役。羣衆聽說要修路,情緒很高。可是,一聽說修路得需要資金10多萬元時,全都呆住了。10多萬元,對這個只有46戶、168口人的窮山村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當時,集體經濟是空白,沒有一分錢。讓羣衆集資,人均至少1000元,羣衆拿不起!有的幹部、黨員因此灰了心、打起了退堂鼓。但李鎖想:“只要真心爲羣衆辦實事,上下擰成一股繩,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於是,他帶頭捐款5萬元。妻子一聽說捐那麼多錢,哭着說:“這都是咱們的血汗錢,爲了掙錢,你的手都殘了,一下子捐出這麼多,爲了啥!”爲籌集資金,李鎖自費南下廣州,說服他的一個親戚捐款5萬元,來回僅用三天時間。緊接着,他又一個一個動員村裏在外的個體戶爲修路捐款,這兒500元,那兒1000元,集少成多,終於湊足了修路的資金。全村羣衆看到李鎖爲籌集資金不停地忙碌,備受鼓舞,紛紛主動捐款,有的把賣雞蛋的5元、10元錢都捐了出來。在修路的日日夜夜,李鎖晝夜盯在工地上,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無暇管理自己的企業。爲此,他經營的瓶蓋廠、波爾山羊養殖廠蒙受了30多萬元的損失。在李鎖的帶領和感召下,全村幹部羣衆修路熱情空前高漲,男女老幼齊上陣,僅用40多天時間,就修通了1.6公里的柏油路。剪綵那天,全村羣衆敲起鑼鼓,扭起秧歌,歡慶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路修通了,李鎖又馬不停蹄地籌集資金,並自己墊資2萬元,改造了村內的自來水管道,解決了羣衆吃水難的問題;整修街道,安裝路燈,徹底改變了村莊髒、亂、差的局面,使全村面貌煥然一新。修路、改水、整修街道三件事,不僅提高了黨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而且也使羣衆從新班子的實際行動中看到了希望,增強了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做爲全村的領頭雁,就要爲羣衆致富闖出一片新天地”
“發展是硬道理”。作爲全村的帶頭人,李鎖深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根本的是要把全村經濟搞上去,讓羣衆的腰包鼓起來,讓大夥過上好日子!經濟不發展,別的都是紙上談兵。從擔任支部書記那天起,李鎖就苦苦思索:毛家峪人祖祖輩輩種地謀生,汗珠子砸腳面,也難在土坷垃裏刨出金娃娃,更何況這裏處在深山區,耕地少,僅靠農業難有出頭之日。爲此,李鎖四處蒐集信息,尋找適合全村發展,能夠讓羣衆共同致富的路子。在一次座談會上,他聽到下營鎮常州村介紹發展旅遊致富的經驗,心中爲之一亮。心想:“我村有萬畝林場,森林覆蓋率高,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個天然大氧吧,非常適合發展山村休閒度假旅遊。人家能夠依託資源優勢富起來,我們爲什麼就不能呢!”於是,李鎖的頭腦中迅速形成了開發資源辦旅遊,辦好旅遊促發展的思路,並得到了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的大力支持。
認準了這條道,李鎖就帶領班子成員緊鑼密鼓地幹起來,多次邀請有關專家到村考察、論證。在專家的建議下,他們根據本村地處著名的中上遠古界地質構造區內、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自然環境好、長壽老人多的特點,精心在“長壽”兩字上做文章,確定了以城市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爲重點的旅遊發展方向,並將本村定名爲“毛家峪長壽度假村”。景區建設,需要大筆資金。集體沒錢,上哪去弄?於是,李鎖就把自己的房產、有價證券拿出來擔保,貸了200多萬元投入到景區建設中。妻子爲此沒少和他吵架。李鎖也知道,發展村辦旅遊不是沒有風險,一旦失敗,自己家將最先面臨破產的境地!開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幹。爲了能讓全村羣衆走上致富路,也爲了實現上任時的誓言,李鎖豁出去了!
在李鎖和兩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全村修建恢復了二十多處旅遊景點,推出了水果採摘、睡熱炕頭、吃農家飯、當山裏人等農家特色旅遊項目,建起了長壽度假村。同時,圍繞旅遊鼓勵羣衆利用閒置庭院發展家庭旅店。羣衆聽說辦家庭旅店,心裏沒底兒,思想有顧慮。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干給羣衆看。李鎖率先推倒老房,投資50多萬元,在全村建起了第一家標準較高的農家旅店。對那些有困難的農戶,他們採取黨員幹部“一幫一”的方法,通過擔保貸款扶持羣衆開辦家庭旅店。爲尋找客源,徹底解除羣衆的後顧之憂,李鎖多次駕着自己的私家車,自己掏腰包,到天津、北京旅行社搞宣傳,餓了吃一口乾麪包,渴了就喝瓶礦泉水,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十一”黃金週期間,一向沉寂的小山村突然熱鬧起來,京、津、唐等許多遊客慕名紛紛而來,取得了想不到的“開門紅”。全村當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達到4000元。羣衆嚐到了搞旅遊的甜頭,發展農家旅店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
“成績代表過去,建設新農村、造福羣衆永無止境”
毛家峪長壽度假村火起來了。然而,李鎖並沒有就此放緩發展的腳步。因爲他深知,這一切只是剛起步,造福村民、建設新農村的路還很長。要使毛家峪謀求更大的發展,想在激烈的旅遊市場中站穩腳跟,就必須不斷往前闖、往前奔。
爲做大做強旅遊這一支柱產業,在李鎖的建議下,村集體每年都組織黨員和羣衆代表到北京、上海等地進行參觀學習,根據大城市遊客的需求,及時調整旅遊的發展方向和思路。2006年春節期間,在人們閤家團聚、走親訪友的時候,他卻帶領7名村幹部和村裏的業務骨幹,走出大山,飛出國門,遠赴日本學習考察農業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引進新的發展理念,爲全村今後旅遊經濟和各項事業高起步、大發展打基礎。在李鎖的帶領下,4年來村裏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了“元古奇石林”、許願池、情人谷等景區景點,建起了太極養生基地;投資1900萬元建成了職工素質訓練拓展基地;先後推出了“老年樂”農家遊、騎馬、坐驢車、露天垂釣、競技賽車、彩彈射擊等旅遊項目,豐富遊客的旅遊生活,增強景區的品味和吸引力。與此同時,他們還不斷加大景區硬件建設力度,先後投資500多萬元,建起了旅遊專用路、環村路、停車場;投資100萬元,建起了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場,解決旅遊污染問題,保證始終爲遊客提供一個清新、整潔、環保的旅遊環境;投資70萬元,對村內街道進行了綠化和美化,進一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景區環境。在此基礎上,他還以超前的眼光,過人的魄力,把外鄉鎮的一個自然村合併過來,進一步拓展旅遊景區規模。2005年10月,在他不懈努力下,與天津永泰紅堪集團合作,成立毛家峪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促進全村的旅遊業不斷做大、做強。
在工作實踐中,李鎖深深體會到: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是比改善物質條件更爲迫切的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務之急。毛家峪不僅要建設物質高度發達的富裕村,更要建設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爲此,村裏每年聘請旅遊方面的專家學者到村講課,提高村民的旅遊接待、法律知識和科學文化水平。在此基礎上,村裏還先後投資30多萬元,實現了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寬帶上網、pos機刷卡消費系統戶戶通,讓羣衆享受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村旅遊開發公司建立自己的網站,在網上進行宣傳推銷、打品牌。目前,全村80%的農戶都安裝了電腦,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瞭解天下大事和各地旅遊發展狀況。與此同時,在他的提議下,全村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好村民評選和“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並在去年年底召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對評選出來的先進典型進行大張旗鼓表彰,在羣衆中引起了烈反響。如今,毛家峪村民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羣衆遵紀守法、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敬老愛幼蔚然成風,實現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2003年該村被評爲天津市民主政治建設示範村,2005年被評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
優美的環境,純樸的村風民風,招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2005年,全村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0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7000元。許多來過毛家峪村的人都羨慕地說:“沒想到昔日的窮山溝兒,竟變成這樣!”。就連天津市區的遊客,也自豪地對外地客人說:這是我們自己的後花園。
李鎖,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憑着一顆無私奉獻、一心爲羣衆謀利益的公僕心,紮實苦幹,奮力拼搏,帶領毛家峪人走上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金光大道。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爲市級紅旗黨組織,他本人被評爲薊縣第十屆“十佳公僕”。
成績面前,李鎖並沒有滿足。特別是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他結合所學內容,針對毛家峪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認真地思索,並和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對全村發展建設進行重新規劃。今年,他們將以“一村一品”經營理念爲指導,走“一戶一品”的發展道路,計劃投資5000萬元,建設宗族式村民民居,打造北方中華文化底蘊村;投資1.5億元,建設高山高爾夫球運動場;投資3000萬元,建設一個三星級遊客接待中心。毛家峪村新的發展規劃,正在李鎖和毛家峪村廣大幹部羣衆心中形成,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在他們手中締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李鎖堅信,經過全村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三五年時間,一定能夠把毛家峪景區真正建成山清水秀、設施齊全的北方休閒度假村,把毛家峪建成更加和諧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