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精明的情侶利用他人身份證辦理了電話卡和銀行卡後,在網上開始了以低價售物爲誘惑,只收錢不給貨的詐騙勾當。短短1年的時間裏,全國各地的受騙者不計其數,這其中也不乏熟知網絡購物安全知識者。日前,天津市和平警方迅速出擊,將這兩名疑犯一舉擒獲。
案發網購收錢不給貨全國都有受騙者
日前,公安和平分局解放橋派出所從市局網監局獲悉,轄區內,有人在網絡上以大幅度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知名品牌生活用品,要求被害人直接將款匯入某銀行卡,但對方收錢後不發貨並消失不見,隨後銀行卡就作廢。警方經調查發現,疑犯用於開辦銀行卡的名字是其花100元要求一名網友以自己的名字起的,而開辦電話卡的身份證則是失主丟失的。從去年3月起至今,在江蘇、上海、北京、廣州、天津等地都出現了受害者,涉案價值達數萬元。
隨後,民警通過技術手段確定了疑犯所在的位置,並通過走訪鄰居得知,該住家中有一名20歲的男青年,其19歲的女友長期住在這裏。通過受騙者提供稱對方是名女子的線索,民警確定19歲女子有重大作案嫌疑,隨即將其在家中抓獲。
審訊中,該女子王某對自己的詐騙事實供認不諱。而民警在審理案件中發覺,其男友孫某也參與了此次案件。日前,民警將孫某也抓獲歸案。目前,兩人均已被刑事拘留。
對話騙人者後悔莫及被騙者無知上當
在解放橋派出所內,記者見到了痛哭流涕的疑犯孫某,仍對自己被人利用而一無所知、協助兩疑犯辦理銀行卡的網友張某及3名受害者。
孫某:我們也想走正道兒但沒有文化沒人要
今年只有20歲的孫某面對民警的盤問顯得十分緊張。他交代,在和王某一起網上售物的過程中,有一次他們收了客人的錢卻沒有寄東西給對方,由此受了啓發。兩人開始作案時一心打算存夠一定數目就不幹了,但兩人從沒好好存過錢,以至於越陷越深。
被問及今後打算時,孫某痛哭流涕:“我們打算存點錢以後開個飯館,我們也不想幹違法的事。可是學歷太低,沒文化,一直沒找到工作。但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張某:他說身份證丟了要我幫忙面對自己被人利用了還矇在鼓裏的事實,張某一直不願接受。他說,他與孫某是在網上認識的,聊得挺投機就成了朋友,後來孫某告訴他自己的身份證不慎丟了,可最近馬上就要有個朋友給他匯筆錢,希望張某能幫自己起個銀行卡。2005年9月9日,張某在家附近的銀行用自己的名字爲孫某開了張銀行卡,並將卡交給了孫某。但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就成了這起詐騙案的“主犯”。
受害者:低價是誘惑信任成錯誤從警方處瞭解到,在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受騙者中,有的是網絡購物老手,有的則是首次上網買東西。吸引他們視線的就是王某打出的低於市價的折扣,也就是這個誘餌使得這些“老手”“新手”都如喪失理智一般,或根本不注意網站購物安全提示,或忘記網站購物規律,紛紛私自與王某聯繫,心甘情願地成爲王某的“獵物”。
來自大港區的張女士稱,她經常在網上購物,十分了解通過網絡購物是需要通過一個安全平臺的。當她看到王某所發出的低價帖子時,她立即給予回覆。王某稱她的平臺最近出了問題,但可以私下交易,絕對有保障。單純的張女士就這樣相信了她所說的話,於今年2月24日將3760元匯進了王某指定的賬戶內,而王某則如石沉大海一般從此跟她失去了聯繫,不知所措的張女士直到最近纔剛報案。
孫女士是頭一次網上購物。聊天中,她透露其實她對網絡購物的要求一竅不通,當時買東西的時候也沒注意看網站的安全提示,就覺得直接跟賣家聯繫是最方便的,便根據帖子上的電話與王某接上了頭。但卻沒想到,直接與賣家聯繫這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卻成了最不安全的方法,居然在聽見對方聲音後還是輕而易舉地被人騙走了2000多元。不過,此後她的第一反應是報警。
【記者有話說】
既然提供購物的網站爲了用戶的安全考慮提供了購物安全平臺,而且這種平臺對於購物者來說是免費服務,那又爲什麼有這麼多人“有便宜不佔”,寧可去選擇與賣傢俬下聯繫這種置自己安全於不顧的做法呢?
初次購物的人可以說自己不熟悉,上當在所難免,卻絲毫沒想到安全提示就在眼前,自己不看豈不是自願放棄保護?而屢次購物的人上當皆稱是經不起價格低廉的誘惑,讓他們可以放棄自我保護。
一個網絡的虛擬世界,一塊充滿誘惑的低價購物“蛋糕”,一羣“迷糊”的消費者,這也許正是問題的答案所在,希望他們的教訓能爲今後的網絡購物者們提個醒:虛擬世界中陷阱無處不在,自我保護的盾牌其實就在你我自己手中,選擇與放棄全在一念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