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家住天津市河東區萬新村的張女士9個月大的女兒常常哭個不停。在一次外出購物時,張女士買回一個“安慰奶嘴”,女兒含着它果然安靜了許多。但當張女士無意中剝開其表層時卻大吃一驚:這個“安慰奶嘴”竟是用安全套製作而成的。
來源:從流動商販處購得
前日下午,本報記者接到投訴後,在萬新村天山路附近見到了張女士帶來的“安慰奶嘴”。由於裏面充盈着白色水狀物體,“安慰奶嘴”顯得十分飽滿。張女士揭開透明的“薄膜”外皮,裏面的“奶嘴”竟然和安全套的“頭部”一模一樣。
張女士介紹,兩個星期前的一天晚上,趁母親照看女兒之機,她和丈夫出來購物。走到天山路附近時,正好看見一個流動女商販兜售“安慰奶嘴”。女商販告訴張女士,“安慰奶嘴”10元一個,作用是給嗷嗷待哺的嬰兒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安慰。女商販還表示,這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可以放心使用,而且寶寶不管什麼東西都往嘴裏送,含着它衛生多了。張女士最終花了8元錢買了一個。
“後悔的是,當晚使用時也沒看是哪兒生產的就把外包裝扔了,只記得上面沒有使用說明。”張女士介紹說,“安慰奶嘴”的確能讓女兒平靜下來,後來女兒一定要含着它才肯睡覺。“用到第12天,我想起已經兩天沒給奶嘴消毒了。用熱水消毒時,我奇怪這奶嘴爲什麼彈性這麼好,於是就用手擠捏幾下,沒想到表面的那層竟然開裂了,順勢剝開一看,我真是又生氣又噁心!”
張女士連續找了兩天晚上,但是再也沒有看到那個女商販的蹤影。“商家太沒有道德了,怎麼能把安全套做成奶嘴出售呢?誰又能保證他們沒有‘廢物利用’呢?”
調查:原料是否“廢物利用”
由於適逢雙休日,記者無法從有關部門得到對此事的看法。昨日一早,針對張女士提出的“安全套製成的‘安慰奶嘴’會不會‘廢物利用’”的問題,記者來到一家性保健品商店進行求證。該店老闆分析,用過的安全套回收成本大而且無法組織貨源,因此可以初步斷定該安全套是未使用過的。商家批發購進未使用過的安全套的成本也不低,估計商家收集國家免費發放的安全套的可能性最大。如果真像這位老闆分析的這樣,那麼按照國家規定,標有國家免費提供字樣的安全套是不能挪作他用或變賣的,一經發現,將追究法律責任。
另一家性保健品商店的老闆告訴記者,安全套是由天然橡膠製成的,用的是橡膠製品中最好的原料,成本高昂,因此用安全套做奶嘴可謂是“高射炮打蚊子”。該老闆介紹,目前我國定點生產安全套的正規廠家僅有七八家,另外還有兩家企業具有生產能力。由於我國安全套生產廠家的產品合格率都比較高,因此廢料相對較少。我國對所有的廢棄底料或不合格產品,都要經過粉碎處理,再運到北京一家橡塑製品廠統一處理,決不允許流入市場。他分析,商家有可能是從非定點的安全套生產廠家得到的廢棄的底料,但基本可以肯定不是已使用過的。“商家弄來安全套廢料後,建立批發點向手工作坊供貨;手工作坊再將安全套‘破’開製成成品;製成的成品批發給小批發商或零售商,最後流通到消費者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