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863計劃重點課題項目“天津濱海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技術與綜合示範”項目日前正式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驗收。通過兩年建設,23個人工溼地島嶼組成全國首個以中水作爲唯一補充水源的人工溼地公園,該公園與區內森林公園、景觀湖泊、路邊綠地共同構成開放的大型生態區域,成爲今後國內外衆多城市景觀水體生態功能修復與重建的典範。
本市打破傳統再生水利用模式,把城市污水處理和水生態環境有效結合,開創國內先河。據瞭解,該項目以泰達新水源一廠產出每天1.5萬立方米的中水作爲景觀水系補充用水,在被喻爲生態禁區的鹽鹼地建設了佔地23公頃的泰達人工湖以及總長度爲2.3公里、寬110米的再生水景觀河道。在河道中,按水流走向設置了23個人工溼地島嶼。在這些溼地島嶼周圍,優選出香蒲、美人蕉等適合濱海鹽鹼環境的水生植物進行生態降鹽,使再生水鹽鹼度大大降低。如今,以生態淨化技術爲主體的泰達再生水景觀河道已初步形成了人工溼地生物形態,多種水生植物以及魚、蝦、水鳥等動物紛紛在此棲息,成爲構成濱海新區循環經濟的綠色鏈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