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天開善成』系列活動首場關注低空經濟領域創新成果
· 重點產業鏈民企對接會舉行
· 天津出臺專項方案 推動『通武廊』深度融合
· 加沙局勢新進展:以色列『切蛋糕』式打拉法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3)
· 26只國家級保護動物啟程放歸
· 天津新聞 (2024-05-13)
· 公證『只辦一次』清單發布
· 僅0.015毫米厚!中國造全球最薄最寬手撕鋼
· 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天津站將於5月1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啟動
 

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建設巡禮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5-18 10:20
 

 

  “211工程”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爲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計委、教育部的指導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委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醫科大學緊緊抓住這個發展機遇,積極爭取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1996年通過天津市人民政府組織的部門預審,1999年7月通過教育部專家組立項審覈,1999年11月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國家計委批准。

  國家計委批覆學校“211工程”總體建設目標是:力爭到21世紀初,使天津醫科大學在教育質量、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得到明顯提高,總體辦學水平達到國內同類高校先進水平,成爲國內高等醫學教育領域培養高層次、高素質醫學專門人才,進行高水平醫學科學研究和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基地之一,爲在21世紀初葉把天津醫科大學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現代化醫科大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重點學科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具體爲:重點建設中西醫結合臨牀(外科)、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腫瘤學、神經病學(神經內、外科)、影像醫學、外科學(泌尿外科)等6個學科,使其成爲我國高水平醫學博士、碩士人才培養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基地之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校園信息網絡、基礎醫學中心實驗室等項目,以此推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及現代化,改善教學公共服務基礎條件,優化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運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改擴建綜合教學樓、學生宿舍及必要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總建築面積42745平方米。

  “211工程”建設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振奮了精神,爲學校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建一流大學、出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的建設目標深入人心。出現了人人關?quot;211工程“,人人爲”211工程“拚搏奉獻的可喜局面,全校師生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建設”211工程“,使學校各項工作全面上水平。

  經過五年的建設,學校”211工程“9個子項目按期全面完成了建設任務。學科建設成效顯著,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優秀。教學、科研、醫療碩果累累,辦學條件大爲改善,爲在本世紀初葉把天津醫科大學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現代化醫科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重點學科建設成效顯著

  國家計委批覆學校”211工程“學科建設項目效益指標是:到2001年,力爭2-3個學科達到國家重點學科水平,某些優勢領域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學校原有中西醫結合臨牀(外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經過”211工程“建設,腫瘤學、泌尿外科學被批准爲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由1996年的1個發展爲目前的3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6個學科,已經成爲學校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和產生重大科技成果的主要力量,成爲學校高層次醫學專門人才培養的核心。學術隊伍日益加強,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更趨合理,一批年富力強的後繼學術帶頭人擔起重任,顯示出學科發展的雄厚實力。

  中西醫結合臨牀(外科)是學校具有祖國醫學特色和優勢的國家重點學科。”九五“期間,該學科臨牀基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立了天津市胃腸動力檢測中心和胃腸疾病研究基地。深入開展了腹部外科疑難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癒率從75 ̄80%提高到85 ̄90%,急性重型膽管炎的病死率從10%下降到0.5%。在”通裏攻下“、”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等治則的機理研究上有了較大突破。 1996年以來,出版科技專著11部(4部爲參編);發表論文162篇,被SCI收錄4篇。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4項,其中通裏攻下法對腸源性內毒素血癥的防治研究、小腸移植的臨牀與實驗研究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鹹中主持完成的國?quot;九五”攻關項目“大承氣湯顆粒新藥研製”,符合國際標準(GMP),對我國中藥現代化進程起到推動作用,國內外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其成果已轉讓。

  該學科注重培養年輕學術骨幹,選派10人到國外著名大學深造,已有3人學成回國。通過“211工程”建設,形成了一支以6位博士生導師爲學術帶頭人的中青年學術隊伍,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中獲博士、碩士學位者佔50%。新增博士生導師3名,200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已培養博士30名,碩士48名,有2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學科,由已故著名內分泌學家、教育家朱憲彝老院長創建,已成爲全國三大內分泌研究基地之一。“九五”期間,組建了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承擔科研項目102項,其中國家級14項,部委級54項;獲得科研經費539萬元,是“八五”期間的兩倍。繼續保持了甲狀腺疾病研究的國內領先水平,碘缺乏疾病、激素與腦發育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優良成績完成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缺碘性智力損傷的防治研究”;代謝性骨病的研究保持國內先進水平,氟中毒、骨計量學和PTH相關蛋白的骨同化作用及趨鈣激素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發表論文461篇,出版專著12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1996年以來,新增博士生導師2人,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梯隊。培養博士生29名,碩士生53名。

  腫瘤學由已故著名腫瘤學專家金顯宅創建,是我國最早建立、全國最大的腫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經過“211工程”建設,在第二次重點學科評審中評爲國家重點學科。在乳腺癌、頭頸部腫瘤的防治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體瘤的生物治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九五”期間,承擔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課題31項,獲科研經費735萬元,是“八五”期間的8.7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2項;申請專利4項,成果轉讓3項。發表論文454篇,國際三大檢索收錄9篇。出版專著14部,教材4部。1996年以來,形成一支由204名科技人員組成的老中青結合的學術梯隊。聘張微博士爲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現有博士生導師5名,招收博士生26名,碩士生96名,2名博士後進站工作。

  神經病學(神經內、外科)由已故著名神經外科專家趙以成教授創建,是我國神經外科學的發祥地,“九五”期間,承擔國家級課題8項,省部級課題36項。“生長因子∕神經營養因子在神經元保護和神經系統損傷修復作用的臨牀基礎研究”保持國內領先;出血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手術新方法應用研究、腦膿腫的基礎與臨牀研究、重型顱腦損傷中瀰漫性腦損傷害臨牀及病理生理研究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腦膠質瘤基因治療的研究,採用反義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轉染人腦膠質細胞瘤(基因治療)的方法,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達到治療的目的,國內首例配合基因治療的患者,術後3個月腫瘤全部消失,該研究經專家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368篇,被SCI收錄14篇,出版專著15部(教材2部)。選派10名中青年骨幹赴美國、日本等國進修學習,9人已回國工作。建立了一支科研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學術隊伍,中青年教師中75%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新增博士生導師4名,1996年以來,招收博士生31人,碩士生60人。影像醫學在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周圍血管病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治療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著作三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發表學術論文273篇,被SCI收錄6篇,出版專著33部(教材7部)。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衛生部及七年制規劃教材建設方面成績卓著。《骨與關節X線診斷學》、《影像診斷學基本功》、“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的影像學研究”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形成了一支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團結奮進的學術梯隊。1996年以來招收博士生21名,碩士生35名。

  泌尿外科學經過“211工程”建設,在第二次重點學科評審中評爲國家重點學科,在泌尿系統腫瘤、腎臟替代、泌尿內分泌三個研究方向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泌尿系統腫瘤後基因組與差異性基因的分子克隆作爲免疫治療靶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九五”期間承擔科研項目52項,獲科研經費351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獲專利3項,發表論文155篇,其中國際期刊21篇,出版專著16部。該學科注重吸引國外留學的優秀人才回國充實學術隊伍,形成了以中青年爲主、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九五”期間新增博士生導師6名,培養博士生24名,碩士生36名。

  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

  “211工程”的實施,推動了學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爲全校的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爲學校教學、醫療、科研和管理的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基礎醫學中心實驗室建設項目,購置4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3臺,改善了科研工作環境。初步建成了一個爲基礎醫學發展服務,能夠開展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面向全市的開放型實驗室。基本構成了一個基因水平的研究平臺。可以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組織細胞中的核酸提取及其質與量的測定,對基因片段進行擴增、克隆、序列測定及雜交等,也可對疾病和健康狀態下可能存在的基因差異進行分析比較。每年承擔10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工作。利用該實驗室差異熒光分析系統篩選出的膀胱移行上皮癌特異基因片段被美國Genebank收錄和命名。

  校園信息網絡進一步完善。市教委和學校籌措資金266.27萬元,建成了比較完整、具有一定規模、覆蓋5個院區的計算機網絡。圖書館實現了網絡化,護理系遠程教育網建成。醫院院區建立了管理網。校園信息網絡的完善和使用,爲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醫療服務、管理及對外交往等各項工作提供了現代化的支撐條件。

  三、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完成

  學校全面高質量完成了“211工程”“九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完成總投資7500萬元,其中,一類費用6988萬元,二類費用512萬元。完成建築面積42745平方米,其中綜合教學樓32345平方米,學生宿舍10000平方米,變電站400平方米。完成了水、電、暖、道路、綠化等室內外配套工程。由於嚴格管理,科學施工,有效控制了工程造價,保證了工程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優秀,綜合教學樓工程被中共天津市委教衛工委譽爲“廉政工程”,並召開現場會在教育系統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於2000年竣工並投入使用。

  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成,緩解了學校教學、科研用房和學生宿舍緊張的狀況,改善了辦學條件。“211工程”建設促進了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困擾學校多年的校園南側環境問題得到徹底治理。如今,花圃式圍牆環繞校園,校園內主樓雄偉,道路整潔,綠草如茵,寧靜怡人。

  四、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

  “211工程”建設期間,學校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部分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眼眶腫瘤診斷和治療的研究”

  199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宋國祥教授主持完成的“眼眶腫瘤診斷和治療的研究”,探索了眼眶惡性腫瘤的臨牀綜合治療方法,改良了幾種眼眶腫瘤的手術方法,系統開發了眼眶影像診斷技術,對提高眼眶腫瘤的診斷水平及加速我國眼眶病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至今積累眼眶腫瘤病歷9000餘例,完成手術3000餘例,居世界首位。吸引除臺灣外各省、市、自治區及國外大量患者前來就診。宋國祥教授應邀先後在全國30多個省市講學和示範手術,在北京、海口等地舉辦學習班16次,培訓學員近千名。

  2、“膀胱移行上皮癌診斷治療及應用基礎研?quot;

  200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馬騰驤教授主持完成的”膀胱移行上皮癌診斷治療及應用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兩類移行上皮癌“的概念,完善了病理分類方法;首先提出了”內翻性腫瘤“的概念,建立了分類標準;首次發現了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癌細胞FN表達具有明顯的差別;在國內首先成功地建立了膀胱移行上皮癌細胞系,首次將正常移行上皮細胞建株成功。提出的”纖維粘連蛋白介導BCG抗膀胱癌“的觀點對膀胱癌的治療有重要影響。

  3、”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臨牀與基礎研究“

  200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郝希山教授主持完成?quot;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臨牀與基礎研究”,首創了空腸適度結紮術,在國內外率先建立了全胃切除術後食糜流經與不流經十二指腸的動物模型。該術式克服了國際上沿用數十年的全胃切除術的嚴重併發症,使胃癌的治癒率和生存率明顯提高。已在國內、外40餘所醫院推廣應用,完成手術300餘例,取得良好效果。

  4、“中心視野體積計量法和中心視野立體分析儀”

  1996年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

  賀忠江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心視野體積計量法和中心視野立體分析儀”,創立了損傷深度的5級分級法及中心視野總灰度值和體積計量法,從而使視野的檢查結果有了統一、科學的計量標準,填補了國際視野三維立體計量法的空白,已在全國28個省市500個單位推廣使用。5、“髂骨形態計量參數的檢測及幾種代謝性骨病的系列研究”199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邱明才教授主持完成的“髂骨形態計量參數的檢測及幾種代謝性骨病的系列研究”,用國產材料製備了我國第一張不脫鈣骨切片,首次報告了大樣本正常人髂骨形態和動力學參數的正常值;首先發現並證明了軟骨病和骨礦化障礙不均一的存在;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破骨細胞吸收類骨質的現象;首次用SPA測定了正常人、甲亢和糖尿病病人的骨礦物質含量;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氟中毒閾值理論和氟是一種潛在的致軟骨病因子和細胞毒的觀點。建立了我國國人的髂骨形態計量學參數正常值,爲臨牀上開展骨活檢奠定了基礎。

  6、《頭部CT診斷學》

  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著作三等獎

  吳恩惠教授主編的科技著作《頭部CT診斷學》,是我國第一部頭部CT專著,該書首次提出用壓頸CT診斷眶內靜脈曲張,已被國內外論文引用並在臨牀推廣;首次報告了中國人正常腦室CT測量的絕對值和比值;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腦內血腫吸收期周圍環狀增強CT表現的機理主要與肉芽組織有關的觀點。該書已9次印刷,發行62000餘冊,廣泛應用於臨牀實踐,成爲學習頭部CT的必讀教材,在國內外影像醫學界有較大影響。

  7、“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聯合大劑量放化療治療實體瘤”

  2001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郝希山教授主持完成的“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聯合大劑量放化療治療實體瘤”的研究,從病例選擇、動員採集、冷凍復甦、預處理方案等探索出一套規範優化的方法。在國際上首先證實了動員劑對髓系及淋巴系造血幹/祖細胞均有動員作用,首先採用RT-PCR方法檢測MUCI、K19兩種基因的表達,以判定乳腺癌富集血中的殘存瘤細胞。已完成實體瘤幹細胞採集92例,完成移植74例,無一例移植相關死亡,爲我國治療實體瘤開闢了新的途徑。

  8、遺傳性乳光牙本質Ⅱ型基因的克隆研究

  2001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口腔醫學院趙軍、李長福等與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中心合作,成功地克隆了遺傳性乳光牙本質Ⅱ型基因,在口腔遺傳病研究以及人類遺傳病基因定位克隆領域取得重大進展。論文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Genetics》上。國際同行稱:這一重要成果有力地表明,隨着人類基因組工作的迅速進展,人類遺傳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已不再被西方科學界所壟斷。

  9、“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及基地建設”

  2001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王正倫教授主持的“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及基地建?quot;,突破了我國長期以來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存在防治分家、內容嚴重脫離實際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社區預防醫學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新模式,注重了素質型教育,使醫學教育較好地適應21世紀衛生服務人才的需求,建立了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計劃生育、健康教育、衛生服務管理爲一體的預防醫學實踐基地羣。

  10、《多種新型表面裝飾人工晶體的實驗研究》

  入選2000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學校眼科中心博士生王桂琴在導師袁佳琴教授指導下完成題爲《多種新型表面裝飾人工晶體的實驗研究》的畢業論文,以氟-肝素表面修飾人工晶體、PMMA人工晶體與國外肝素修飾人工晶體分別植入獼猴眼,研究術後一年的遠期效果。結果表明氟-肝素修飾人工晶體引起的炎症、免疫反應輕,表面粘附的細胞少,後囊混濁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該項研究在國際眼科領域屬於首創。

  五、”211工程“建設促進了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國家計委批覆學校人才培養效益指標是:”九五“期間累計授予博士學位114人、碩士學位395人、學士學位2824人。天津市計委批覆學校一期工程在校生總規模爲51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爲120人,碩士研究生450人,留學生130人,本科生3500人,專科生900人。

  在”211工?quot;建設中,學校深入開展面向21世紀教育思想大討論,增強了教育要堅持“三個面向”的自覺性,樹立了改革意識、創新意識和質量意識,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護、技、藥、人文等學科協調發展。

  學校辦學規模適度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顯著增強,超額完成了效益指標。授予博士學位136人,碩士學位685人,學士學位3054人。在校生規模增長50%,現有在校博士生175人,是1996年的3.02倍;在校碩士生526人,是1996年的2.05倍;留學生246人在學,比“八五”期間增長3倍;現有本科生4650人,是1996年的1.5倍。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培養形成了以學歷教育爲主,非學歷教育爲輔,多層次、多形式培養體系。畢業研究生已成爲用人單位的後備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98“九五”期間,學校內科學、外科學被批准爲二級學科博士點,博士授權學科專業覆蓋面擴大到24個,碩士點由34個增加到43個,博士後流動站由1個增加到2個。1996年至今博士後流動站進站9人,出站3人。留學生教育迅速發展,1998年成立了中西醫結合國際學院。在香港、馬來西亞開辦了2箇中西醫結合辦學點,爲學校進一步走向世界做出有益的嘗試。

  學校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增設了藥物製劑和法學2個本科專業。積極開展面向21世紀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承擔了教育部、天津市教委等教學研究課題35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2項。病理學、藥理學等6門課程被天津市教委確定爲市級優秀課程。教材建設成果顯著,8位教授擔任《醫學影像學》、《流行病學》等9部衛生部規劃教材主編。吳恩惠教授主編的《醫學影像診斷學》獲衛生部優秀教材獎。完成了衛生部教材辦招標的“肝炎和肝硬化”等5部視聽教材的製作。在教學管理上,推行了對全體授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工作,使用自己研製的軟件進行試題、試卷分析,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在“211工程”建設過程中,學校把育一流人才作爲學校教育的主線,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和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全校不僅涌現出一大批學習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積極分子和學生新黨員,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中屢獲佳績。學校連續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聯合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和“全國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集體”稱號。青年志願者活動多次受到團中央、團市委的表彰,獲得“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百優集體”、“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組織獎”等稱號。2000年胡錦濤同志來天津視察時聽取了我校學生志願者活動情況的彙報。學校2000年獲得教育部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優秀高校稱號,被授予“校長杯”。連續多年獲得天津市大學生運動會游泳比賽團體冠、亞軍;兩次獲得國際龍舟賽冠軍,創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六、科研能力明顯增強,成果豐碩

  通過“211工程”建設,學校科研總體實力明顯增強。1996年以來,獲得科研經費4817萬元,是“八五”期間的2.4倍;承擔科研項目1090項,是“八五”期間的3.3倍,其中國家級項目44項,省部級項目346項。出版科技著作183部,是“八五”期間的1.9倍;發表學術論文4389篇,是“八五”期間的1.96倍,其中在國際刊物發表146篇,在全國性核心刊物發表2534篇。據中國信息研究所統計,2000年被國內期刊源收錄402篇,國內引用277次,均居全國高校第66位,分別比1997年提升了28和29位;被SCI、EI、ISTP收錄80餘篇。

  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九五”期間,鑑定科研成果236項,是“八五”期間的3.2倍,其中鑑定爲國際領先水平9項,國際先進水平108項;國內領先水平107項,國內先進水平1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9項,是“八五”期間的1.9倍,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93項。

  科研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211工程”建設中,投入設備費2862萬元,購置儀器設備562臺件,其中20萬美元以上1臺-紫外/可見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5萬美元以上22臺件。重點建設了5個開放型實驗室:即衛生部激素與發育實驗室、基礎醫學中心實驗室、臨牀醫學第一中心實驗室、臨牀醫學第二中心實驗室、腫瘤學中心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各具特色,相互聯繫,互爲補充,協同建設,爲學校及全市進行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七、“211工程”建設促進了臨牀醫院的發展

  “211工程”建設,帶動了醫院規模、醫療質量同步發展,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校的7所直屬醫院中,有4所爲“三級甲等醫院”,總醫院被評爲全國“百佳醫院”。“九五”期間,第一臨牀學院改擴建門診樓24000平方米,被列爲天津市醫學中心重點建設單位。腫瘤臨牀學院新建“中國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22000平方米大廈將在年內竣工。中日政府合作項目、天津市代謝病防治研究中心(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九五”期間正式開診,步入良性運轉。原人工晶體中心改擴建爲眼科中心。大學直屬醫院的改擴建爲保障臨牀教學、開展高水平醫療服務提供了支撐條件。

  八、“211工程”建設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

  “211工程”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制定了“實施跨世紀人才工程,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實施了一系列人才引進、培養、選拔和使用有機結合的制度措施,師資隊伍建設形成良性循環,教師整體素質和水平不斷提高。

  1996年以來,批准設立2個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2個天津市特聘教授崗位。先後有79位國外留學人員來校工作。張微博士被聘爲我校“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腫瘤學科“特聘教授”,合作進行基因芯片的研究與開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副教授吳尚爲博士被聘爲天津市特聘教授,爲學校中青年教師及研究生英語講授分子生物學課程,並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合作科研。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研究7年的湯華博士夫婦回國主持建立了“天津市生命科學中心實驗室”,承擔了天津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細胞因子相關DNA芯片的研製”,並積極籌建“天津醫科大學基因診斷與治療研究所”;韓瑞發博士承擔了教育部重點項目和天津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基因重組BCG的實驗與臨牀研究”。從國外回校的徐勇教授、李強教授等在教學、醫療、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建立了公開選拔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制度,選拔出45歲以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74名,青年學術骨幹129名,給予資助和重點培養。4人被選入天津?quot;131工程“第一層次;5人被選入天津市”育才工程“;3人被列入天津市”陽光計劃“。基礎醫學院院長姚智教授、心臟病學李廣平博士、腫瘤學中心實驗室牛瑞芳副研究員獲得天津市青年科技獎。經過”211工程“建設,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素質和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目前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117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135人,天津市授銜專家24人。博士生導師58人。教師中博士、碩士所佔比例由18.87%增長到44.16%,生員比由4.3﹕1提高到7.5﹕1,生師比由9.2﹕1提高到12.6﹕1。

  九、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

  ”211工程“建設促進了開放交流,提高了學校聲譽。學校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引進智力、培養人才、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

  學校每年選派50名左右的教師出國攻讀學位和進修,有近300人次赴國外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和學術訪問;每年吸引近300人次的國外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舉辦了”第二屆亞洲乳腺癌學術會議“、”國際流行病學術會議“等15次大型國際會議,與會國外專家學者達到573人次。”九五“期間,學校先後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瑞士洛桑大學等12所大學建立了互派學者、合作科研、聯合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等多種合作關係。目前與學校保持合作交流關係的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有34所。引進國外項目資金780萬美元,對學校重點學科和新興學科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亞洲眼科協會主席、新加坡眼科專家林少明博士援助學校建立眼科中心,獲國家”國際合作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九五“建設已經爲學校的發展鑄造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天醫人將乘勢而上爭一流,與時俱進創輝煌,相信再經過”十五“期間的努力,21世紀的天津醫科大學必將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現代化醫科大學,爲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稿源 北方網 編輯 樑宏峯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