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記者高博):面對大片荒地、中低產田、河道淤積、排灌設施老化的狀況,天津市寶坻區從1996年起,着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施了以土地治理,農業產業化經營爲重點的大規模綜合開發,開發過程中,統一規劃,打破了鄉村界限,連片治理,規模開發,實現水田林路配套。
據瞭解,十年來,通過梯次進入、分期開發,寶坻區累計改造中低產田91萬畝,新建節制閘、揚水點172座,鋪設地下暗管965公里,項目區內基本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2畝,現已形成水稻、三辣、水產養殖、蔬菜、經濟作物等八大種養基地,建成養殖小區267個,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發展無公害安全生產基地22畝,農業綜合開發還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十年來,寶坻一直把產業化作爲農業增量升級,持續發展的重要思路。堅持打安全牌走加工路,通過市場導向,龍頭帶動,基地生產,科技支撐等發展舉措,逐步實現產業化經營,構建生態型、外向型、效益型、現代化農業。
據介紹,從1996年起,直接投資1億多元,建起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0個,到目前爲止,全區圍繞無公害蔬菜、精緻米、優質麥、淡水魚、放心肉等主導產業,引進新建24家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帶動6萬多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農業綜合開發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調整了農業結構,更讓農民直接受益,僅去年全區農業生產總值實現31.8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92元,分別是10年前的3.7倍和2.6倍。
|